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实例分析论文_梁辉政

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详细介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特点,论述分析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及工艺,为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提供一些建议及选择。

关键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优点;实例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范围从中心不断向外扩大,而相应配套的污水处理厂建设相对落后。对于未能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的生活污水,相关法律规定,必须建设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对此类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达到相应环保标准后才能排放。生活污水的处理,现阶段已经有多种成熟可行的处理技术及工艺,各种处理技术皆有其适用范围以及适用条件。对于用地紧张,要求环境美观,需要严格控制噪声污染排放的地区,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可供选择。

1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的特点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可以将污水处理设施的构筑物全部埋设于地面以下,地面上不需建任何土建构筑物。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对环境影响小,土地利用率高,整体美观,工艺实用。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构筑物埋设于地表下,上面可以进行覆土绿化,环境美观;整个处理系统一般不需要专人管理,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少占地面积,构筑物上方可修建道路、生态停车场等;可以不建设任何地面构筑物,对周围环境副作用小。

2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一般原则

(1)保证出水水质达到排放要求;(2)采用功能齐全、运行稳定、灵活性高、管理方便的处理工艺;(3)采用自动操作控制以减轻维护管理人员工作量;(4)处理好尾气排放、污泥处理及噪声控制,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5)在保证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新产品、新设备,以降低工程造价及运行成本,减轻管理工作量。另外针对地埋式污水工程还有以下要求:一是此类污水排放具有很强的不定性,必须具备调节单元;二是处理站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应尽量节省占地。生物接触氧化法和SBR是使用较多的地埋式污水处理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法主要工艺特点:(1)生物活性高,其好氧速率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1.8倍:(2)出水水质较为稳定;(3)由于接触法属于生物膜法的一种,其不需进行污泥回流;(4)污泥产量较低:(5)由于填料固定不易产生污泥膨胀。

3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实例

广东某城区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设计。项目规模为400m3/d生活污水。经综合分析后,决定采用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工艺。该工艺优点有:(1)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处理出水水质好;(2)污泥浓度高,容积负荷大,占地面积小;(3)可做成装置模块化,直接吊装在现场,节省施工时间,同时其外壳可按要求喷涂色彩,满足现场需要;(4)利于增殖缓慢或高效微生物的截留,提高系统的硝化效果和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能力;(5)剩余污泥产生量低;(6)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操作管理方便;(7)经处理后排放水各种指标均优于一级B要求;(8)使用寿命长,连续运行时间可达7万小时,断丝率小于1%。

进水水质根据工程所在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和经验确定,出水水质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3.2方案设计

3.2.1设计思路

本方案将使用原有的污水收集管网及调节池,尽量减少工程建设成本,同时将一体生物膜反应器及综合设备设置在原址或围墙外全埋地安装,除提升装置外其余设备均集成在反应器中,方便日常维护及避免多次提升。

3.2.2工艺流程设计

生活污水经原有收集管网流进调节池,经提升泵一次提升至一体膜生物反应器,在反应器内先进入缺氧区,在兼养微生物的作用下,大分子污染物进行水解酸化反应变成小分子污染物,提高其可生化性,同时回流液中的硝化液进行反硝化处理,有效去除氨氮。

缺氧区出水自流入膜生物反应区,在曝气系统作用下好氧微生物有效去除污染物,同时完成硝化反应,然后在负压膜组件的作用下,清水被抽出系统,无需配置二沉池,污泥则被截流下来大部分用于硝化液回流至缺氧区,少量排放至原有污泥储存池暂存,定期抽出。

清水在清水池中完成消毒工序,可按业主要求设置回用水泵,用于灌溉及景观水补充,其余出水达标排放至水体。

3.2.3工艺特点

该工艺核心是基于浸入式高强中空纤维膜分离和生物反应技术,将悬浮生长生物反应器与超滤膜分离系统一体化,用超滤膜分离方法替代了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二沉池和砂滤系统。其特点是处理水水质非常好,悬浮固体、CODcr、NH3-N、BOD5和浊度很低,可直接回用作杂用水,比如饮用水以外的生活杂用水,园林绿化,洗车等。

超滤膜通常是直接浸没在曝气池中,直接与生物反应混合液接触,通过过滤泵的负压抽吸使滤后水通过外压式中空纤维膜达到固液分离的作用。负压抽吸的压差非常低,单位处理水所需的能量较小。在过滤过程中,通过鼓风机在膜的底部通入空气。一方面气流上升产生的湍流对中空纤维膜的外表面产生擦洗作用,从而可连续清除掉膜表面上粘附的固体物质,防止或降低膜的污染或堵塞;另一方面这种气流同时也具有曝气作用,可提供生物降解所需要的大部分耗氧量。生物降解所需要的其余部分氧还要通过扩散曝气系统来完成。生物反应中产生的过量污泥直接从超滤膜池中排出。

3.2.4单体设计

(1)调节池

本方案进水水量16.7m3/h,变化系数2.3,要求调节池最小停留时间要求4h,则有效容积要求153.6m3;使用原有调节池,进行清淤及潜水泵更换。

主要设备:

潜水提升泵,20m3/h,15m,2.2kw,数量2台;

浮球液位开关,数量2台;

(2)一体膜生物反应器

处理能力200m3/h台,共2台并联使用,一体化装置,单体尺寸φ3000x9500m,总占地57m2,总装机功率4.5kw。含回流泵、出水泵、回用泵、污泥泵、浸没式负压膜组件等;鼓风机:3.5m3/min,30kpa,4.0kw,数量3台(2用1备);

地下全埋结构: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地埋于原污水处理池所在草地下。

3.2.5配电

本工程用电负荷均为低压,用电总功率不大,因此由附近办公大楼引入,在中水处理工程附近设置防水配电箱。

总装机功率29.4kw。

3.2.6自控

控制系统设有现场自动、现场手动二种控制方式,全部控制由一体膜生物反应器集中配置。

表1 单位:毫克/升(色度、pH除外)

上述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应用后,经监测结果表明,污水经处理后,出水可达到环评批复要求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见表1)

4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分析可以知道,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省,土地利用率高,运行管理简便,非常适合于用地紧张的地区。另外,本文论述的地埋式污水处理工艺整个工艺流程简单,布置紧凑,技术成熟可行,处理出水可达到环保排放要求,不失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种参考选择。

参考文献

[1]任振元,赵亚平.对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的一些探讨[J].煤矿设计,2000,(5):47-48.

[2]魏媛.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0,36(20):173-175.

论文作者:梁辉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实例分析论文_梁辉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