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管理要适应多种经营形式的需要李星利论文_李星利

农机管理要适应多种经营形式的需要李星利论文_李星利

嫩江县农机局

一、农机管理现状

纵观目前的农机管理状况,各场差距较大,有一些农场显得软弱无力,思想上不敢管,措施不得力,农机管理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特别是三库两间管理制度削弱,机具停放、保养、修理场所纷纷转移到了小家小户门前,既不利于管理,又难以保证修理质量,同时也由于个体户操作不规范,乱停、乱放、乱扔脏物、乱泼废液,危害环境。对私营机车,有的纳入统一管理,有的撒手不管,有的又卡的过死。管理上不统一、不规范,不利于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小规模农机维修点多,私营机车一般都是自己维修,修理中大多采用一般保养和简单换件法,对农机具进行全面检测、综合调试的少,难以保证修理质量。油、材料供应以团、连为主渠道,比较单一,不仅价格偏高,而且质量难以保证。

二、农业机械经营形式

1、国有经营

目前兵团国有经营农业机械占主导地位,约为兵团农业机械总拥有量的70%,机车实行标准公顷含量和大包干承包方式经营。标准公顷含量是指机手工资从标准公顷作业费中提取,一般规定最低收入限额;实行大包于承包方式的,机工收入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机车实行单车核算。

2、集体经营

农业机械集体经营的形式在兵团所占的比例很少,且主要分布在一些乡镇,农牧团场一般没有此经营方式。这种经营形式的特点是集体购买、集体经营,个人承包管理。

3、私有经营

农业机械私有经营的形式是80年代中期出现的,十几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兵团私有大中型拖拉机的数量占全兵团拖拉机总数量的25%,联合收获机占50%,小型拖拉机占如%,这种经营形式的机械来源有二种情况,一是职工个人出资购置的新的农业机械,另一种是农场的部分农业机械作价转卖或拍卖后由职工出资购买的。

4、股份合作经营

农业机械经营实行股份合作制是近二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经营模式,是农场深化农业改革带来的必然结果。这种经营形式一般由国营和租赁经营机制转换而来,目前所占比例约5%。

5、租赁经营

这种经营形式由机工和农场签定租赁合同,明确机车状况、费用和租期,目前在兵团所占的比例极少。这种经营形式的特点是产权归农场所有,个人租赁使用,签定租赁合同,上交租金及有关费用。

三、强化农机管理措施,适应多种农业机械经营形式的需要

农业行业在不断发展变革的过程中,农业机械设备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农机管理也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这样才能满足农业的发展需求。目前的农机经营形式有很多,农机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完善,在原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手段,运用相关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形成综合性较强的管理模式,实现对农业机械的科学管理,提升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水平。

1、对多种经营形式进行统一管理

想要对多种经营形式进行统一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不同种类的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统一指挥和监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机人员需要提升有关部门的调遣和安排,接受统一检查,有关部门需要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第二,农业机械需要进行统一放置和管理,改变以往租赁或者转卖的方法,采用统一管理的方法,可以提升农机管理水平;第三,统一收费标准,不同地区在进行农机设备的应用时,需要完善收费标准,推出的优惠政策,将农机设备的收费标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第四,建立完善的农机作业验收标准。验收内容需要进行统一制定,作业验收单经过各部门的验收后才能生效,并将其作为结算凭证,保证农业机械设备的作业质量;第五,在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统一的维修处理,要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维修网点的建设,保证维修质量。

2、加强农机管理力度

将农机管理制度标准落实到管理工作中,要保证各个地区的农业人员在应用农业机械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有关部门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农业人员进行管理,加大管理力度,让农机使用者和经营者对相关法律规定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可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将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和监理工作相结合,保证农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进行。

5、搞好物料、材料供应

逐渐放开油、物、材料供应渠道,使之走向市场,目前由于政策和管理上的制约,还难以实现。当前首先要加强农场主渠道的管理,完善经营管理体制,使其在质量、价格、服务上占优势,以增强竞争力,否则就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被淘汰。随着农场改革的不断深入,政策的不断完善,油、物、材料供应最终会走向市场,形成管理、服务一条龙的市场供应体系。

4、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机化服务体系

农机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了多种经营形式和多元化的发展机制,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想要提升农机管理水平,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确保可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让农机可以在市场中稳定发展,为农机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矗形成农机服务市场化、服务组织实体化、实体经营企业化、企业群体产业化的格局。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机服务体系只有适应农场改革的大环境和现有农业机械经营形式,解决好统与分的矛盾,才能健康地生存和发展。

结语: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柱,其改革和发展离不开经济体制改革这个大环境,每当农业改革前进一步,都必然促进农业机械经营机制、管理体制的改革。当前,农业机械经营又出现了股份合作、租赁、作价转卖等新情况,个人对农业机械的投入逐渐加大。多元化的农机投入机制,促使私营机车从过去以"辅"为主的地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国营机车所占比例也正逐渐下降,农业机械的经营格局正发生着变化。需要对农机管理进行完善,使其满足多种经营形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解文峰,韩昌荣,康丽芳.浅谈农机科技推广如何适应农机化发展方式的转变[J].农业装备技术,2016,42(1):7-9.

[2]张文志.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如何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6):9.

[3]姚建国.新形势下农机管理的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3(9):176.

论文作者:李星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农机管理要适应多种经营形式的需要李星利论文_李星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