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审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论文

公共政策审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论文

公共政策审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黄卓 江莹

【摘 要】 公共政策审计是监督和保障公共政策贯彻落实的有效方式,是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公共政策审计在提高党和国家的公信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公共政策;审计;新时代;重要性;紧迫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公共政策审计是审计机关、机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从形式、事实、价值等维度,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结果和影响等进行监督、评价和建议咨询。十八大以来,随着“四个全面”的推进,政策审计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政策审计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巩固。可以说,进入新时代,政策审计成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悲观绝望,自杀倾向严重。单亲家庭学生尚处在青少年时期,一方面,青少年心理、性格尚处于成长和发育阶段,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对社会环境和心理痛苦的承受能力都还较差。如果这个时期家庭发生变故,他们就易降低生活与人生的自信心,产生己不如人之感甚至产生绝望心理。另一方面,单亲家庭的困难处境给青少年憧憬美好未来以致命打击,经济的贫困、亲属关系的变化、社会地位的歧视和人际交往的排斥等带来许多预想不到的打击,再加上缺少父爱或母爱,受到父(母)亲的体罚、虐待,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社会没自己立足之地,或是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包袱,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从而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而选择了结束自己的年轻生命。

一、政策审计的作用日益凸显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重大举措、重要部署,而这些重大政策、重大举措、重要部署的贯彻落实,离不开审计工作的监督、保障。国务院曾多次、多轮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重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通过第三方政策评估调研、整合性政策过程跟踪、专业性政策系统分析,为公共政策过程提供全面、实时、优质的信息数据和意见建议。

2014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持续组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着力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情况,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以及简政放权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反映好的做法、经验和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审计署下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审计作用促进经济稳增长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若干意见》,开展“稳增长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这一政策跟踪审计重点关注国家出台的20 多个方面80 多项重大政策,并于2015 年6 月起按月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

(2) 研制结构构件连接过程中的智能化灌浆设备。灌浆作业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点,直接影响到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安全。研发集上料、称重计量、制浆注浆、控制系统于一体,具有自动规划、自动配浆、自动注浆、自动计量、自动清洗、数据交互六大功能的智能灌浆设备。使得注灌施工过程的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功能,也使注浆过程、注浆结果可视化。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2019 年,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指导意见》强调审计全覆盖的重点任务中的第一件就是“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

2016 年,审计署《“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 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2015 年,审计署办公厅印发《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实施意见(试行)》,为规范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工作,建立健全跟踪审计的长效机制,提升跟踪审计质量提供了制度化保障。《实施意见》强调抓好重大项目完成情况、重点资金保障情况、重大政策落实情况和简政放权推进情况这“四个抓手”,做好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有效地扩大了跟踪审计的范围,在完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社保政策、医疗政策、环保政策、教育政策、科技政策等审计的基础上,对更大范围的重大政策、重大措施、重大投资和重大突发事件开展跟踪审计。

1.加强基础研究和实验室建设。胜利油田面临开发矛盾和生产难题日益加剧,有的甚至是世界级技术难题,要求采油院深入开展细致的基础研究工作,积极抓好新工艺技术的探索性、创新性实验研究,以全新的工艺技术和继承理念化解油田开发的技术难题。

二、政策审计的范围逐渐扩大

从严格意义而言,我国尚未开展完整意义的政策审计。从宽泛意义而言,我国的审计工作又是伴随着政策审计而开展的。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审计机关就结合财政收支审计、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开展政策审计相关工作。只不过早期政策审计仅针对经济活动,属于事后开展的舞弊审计。审计时效滞后,反馈效力不足。

为充分发挥政策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监督、保障、服务功能,审计署着眼于公共政策的全过程,丰富政策审计的手段,着力推进审计模式、方法创新,强化研究式审计、数据式审计,推动政策审计从事后、事中审计向全流程审计延伸,从微观审计向全局把控转变,从专项审计向多维度审计扩展,从现场审计向非现场审计延伸。

政策审计在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提高党和国家的公信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公众作为公共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共政策的利弊得失、贯彻执行有最直接的感受,公众参与有利于审计机构及时获取第一手信息和资料,从而及时、有效地完成审计任务。在审计中,充分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调查方法,获取社会公众对公共政策的真实评价。在审计后,及时对审计结果发布较为全面的公告,更加有力地促进国家的善治。

三、政策审计的手段不断丰富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事业的发展,各级审计机关结合专项审计、审计调查、绩效审计等项目,在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地方性债务、重大公共政策投资项目建设、重大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情况、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方针等方面对开展公共政策审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审计揭示了公共政策程序不够规范、办法不够完善、调整不够及时、措施不够到位等体制、机制性的问题和障碍,促进了更加适应中国国情的公共政策的适时出台、有效执行和不断完善。

2018 年,审计署通过第11 号令《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形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设机构”的首要职责是“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审计”。这表明:政策审计不仅仅是政府审计的职责,也是内部审计的职责;不仅是职责之一,而且是重要职责。

可以利用政策跟踪审计的机会,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合规、不合法等行为,揭露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调整中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加大处罚、惩治、问责力度,强化对公共政策决策和执行权力的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证公共政策的运行置于权力监督之下,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为被审计单位防范风险、优化流程、完善制度、促进发展服务,为保障政策制定、执行、调整、评估的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实效性提供咨询服务,为政府宏观调控行为进行调节和规划,减少或避免政策偏差,降低政府失灵的概率。

4个处理采取春季一次,7月上旬土壤追施一次。春季土壤深施30 cm左右,在距葡萄30 cm处开沟施肥,覆土。

总之,在智能+环境下,政策审计更是可能如鱼得水,通过持续不断的、及时有效、方法多样的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以审计的独立立场、客观视角、专业程序,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为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调整、评估提供监督、保障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Z].2014.

[2]审计署.“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Z].2016.

[3]审计署.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实施意见(试行)[Z].2015.

[4]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Z].2018.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标签:;  ;  ;  ;  ;  ;  

公共政策审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