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诊断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子宫疤痕破裂的临床研究论文_彭世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 201700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子宫疤痕破裂患者实施腹部超声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的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疤痕缺陷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晚期孕产妇82例,对所有产妇实施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并同临床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 经手术证实,有39例产妇为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缺陷、25例为肌层缺失,经腹部超声诊断结果显示,有34例产妇为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缺陷、19例为肌层缺失,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18%、76%。结论 临床上使用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能够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子宫疤痕破裂进行较为准确的检查诊断,为后期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腹部超声诊断;剖宫产;再次妊娠;子宫疤痕破裂;诊断效果

前言

剖宫产手术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分娩方式,能够有效对高危妊娠、难产等问题进行解决,近些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剖宫产手术后产妇很容易产生疤痕子宫,若疤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在妊娠晚期出现自动破裂的情况,则会对产妇及胎儿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临床上必须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子宫疤痕破裂情况予以及时、准确的检查诊断,实施进行剖宫产手术,以降低产妇的危险[1]。超声技术具有检查无创兴,且操作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检查诊断效果,所以本次选取了具有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疤痕缺陷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晚期产妇,对实施腹部超声诊断的应用效果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疤痕缺陷、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晚期孕产妇,年龄在25~42岁,平均(33.56±2.87)岁,孕周38~42周,平均(40.05±0.74)周,孕次2~4次,平均(3.02±0.35)次,距上一次剖宫产手术相隔时间1~5年,平均(3.02±0.76)年。所有产妇均接受剖宫产手术,手术实施的时间为腹部超声检查后的12h之内。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产妇均为自愿参与。

1.2诊断方法

所有产妇均予以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剖宫产手术。

腹部超声检查:应用GE VOLUSON E9超声诊断仪对产妇的腹部进行检查,将探头频率设置为1-5Hz。确保产妇的膀胱处于充盈的状态,在其尺骨联合上方处进行腹部探头方式,尽可能使其前方上翘至产妇子宫前壁下段的运行方向,并在声束方向垂直。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子宫前壁下段纵切面扫查,完成后仔细观察产妇的下段肌层情况,寻找出其中最为薄的部位,实施局部放大,进行厚度测定。若产妇具有局部肌层缺失症状,应及时对其肌层的长短进行更加精准的测量。在探查的过程中,将探头进行90°旋转,对产妇的子宫下段实施横面扫查,进行肌层最薄部位的厚度测量,若患者具有局部肌层缺失症状,则应对肌层的宽度进行测量。在分别进行横、纵切面3次测定后,取平均值对肌层厚度加以确定。

剖宫产手术:腹部超声检查的12h内,对所有产妇均实施剖宫产手术,术中需对产妇上次的子宫切口疤痕进行密切观察监测,寻找最薄部位的肌层疤痕,对其厚度进行精准测量,若有肌层缺失的情况,需对产妇肌层缺失的具有范围进行精确的测量。

1.3观察指标

将腹部超声检查得出产妇子宫不全破裂缺失、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缺陷、子宫不全破裂结果,同剖宫产手术得出的结果相比较。同时,对厚度在1.0mm以下超声检查子宫肌层缺失、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缺陷情况同手术结果相比较,其中,子宫不全破裂结果显示浆膜层连续、局部未有明显肌层;产妇肌层缺失的肌层最薄厚度在1.0mm以下;子宫破裂显示局部浆膜层呈不连续性回声。

肌层缺失:主要包括子宫破裂、子宫不全破裂。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软件,统计后整理两组数据,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当P值<0.05,表示该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腹部超声检查结果

经检查显示有34例产妇为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缺陷(厚度在1.0mm以下),19例为肌层缺失,其中子宫不全破裂14例、子宫破裂5例,产妇的肌层缺失范围9.5x8.56—82.47x71.52mm。

2.2剖宫产手术检查

经术中结果显示,厚度在1.0mm以下的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缺陷产妇有39例、肌层缺失25例,其中17例子宫不全破裂、8例子宫破裂,肌层缺失范围11.52x11.03—94.06x78.64mm。

2.3腹部超声与术中结果比较

以术中结果为标准,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缺陷检出率为87.18%、肌层缺失检出率为76%,详见表1。

表1 腹部超声检查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缺陷、肌层缺失同术中结果比较

3.讨论

临床上使用超声诊断仪器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检查,能够对患者体内的细微结构进行清晰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临床认为妊娠晚期产妇的子宫前壁下段隆起十分明显,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声束基本同子宫下段肌层走向平行,所以下段肌层显影较为困难[2-3]。随着临床不断检查实践发现,若产妇的膀胱充盈、对探头放置角度进行正确的调整,并尽可能使产妇子宫前壁下段夹角、声束加大,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让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的显影更加明显。对于部分无法进行清晰显影的产妇,则可使用经阴道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对于非孕期、孕早期患者实施超声检查诊断,很容易对其剖宫产后子宫前壁下段疤痕进行分辨,并对肌层瘢痕厚度进行准确的测量,根据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非孕期、孕早期产妇子宫前壁下段疤痕处肌层厚度,同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时发生子宫破裂的可能性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产妇局部肌层的厚度越薄,则其孕晚期产生破裂的可能性越大[4]。妊娠时间越长产妇子宫前壁下段疤痕处肌层厚度越薄,对于孕中晚期的孕妇,其子宫前壁下段疤痕处肌层厚能够降低约1.1mm[5]。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产妇的疤痕部位很容易出现肌层缺失、破裂,在行腹部超声检查后同术中检查结果相对比,产妇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缺陷检出率为87.18%、肌层缺失检出率为76%,由此可说明,使用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能够对产妇的子宫前壁下段疤痕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从而更好的对疤痕先兆劈裂症状进行辨别,避免母婴发生危险,让临床治疗更加有效、顺利的进行。

综上所述,对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疤痕缺陷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晚期产妇实施腹部超声诊断的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子宫疤痕破裂诊断准确率,确保临床治疗的以顺利的开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折叠予以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南瑞霞,万映,华少萍,等. 腹部超声诊断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子宫疤痕破裂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5):98-100.

[2]李晓云,于言芳,陈永霞.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瘢痕处早期妊娠的临床价值[J]. 海南医学,2017,28(19):3183-3185.

[3]杜新兴,宋锁言,朱华,等. TACD与TVCD联合诊断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的影像特点及临床意义[J]. 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2):5760-5762.

[4]王安,徐优文,吴晓荣.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研究[J]. 西部医学,2017,29(5):666-669.

[5]王新彦,赵娜,段一丁,等.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应用高频超声对分娩方式选择的意义分析[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3):232-233.

论文作者:彭世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  ;  ;  ;  ;  ;  ;  ;  

腹部超声诊断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子宫疤痕破裂的临床研究论文_彭世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