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搞好健康教育论文_阿曼古丽·艾散

试论如何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搞好健康教育论文_阿曼古丽·艾散

新疆喀什疏勒县艾尔木东乡索古鲁克小学 844200

摘 要: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很多的小学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做好小学生心理特点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强化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引导。本文主要分析和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和助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特点 心理健康 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以感性认知为主,往往活泼好动、爱想象、爱玩耍、爱思考、好奇心理非常强烈,很多孩子渴望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希望能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认可。很多学生自尊心非常强、自信心却非常脆弱,好面子并且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怕被别人看不起、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很多学生渴望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一时期学生的情绪往往不够稳定,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较为突出,有的小学生存在孤独心理、浮躁心理,有的甚至有一定的抑郁和消极心理,对自身的情绪控制能力偏弱,情绪化问题较重。

二、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实现心理和性格转变非常关键的时期,而且现代社会思想思潮多元多变,小学生面临的诱惑、陷阱也相对较多,小学生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和鉴别能力相对缺乏,而且面对一些问题时,往往会钻牛角尖,难以从中理出来。这一时期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习方面,缺乏计划和安排,有一定的厌烦和抵触心理,很多时候处于消极应付状态,学习的独立意识和能力较弱,有时候粗心大意,玩心较重,学习和完成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需要家长的监管和督促。2.情绪方面,表现为缺乏有效的自我控制能力,特别是情绪控制力弱,有时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大哭大闹,在情感上有自私心理,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偏爱,而对其他优秀同学容易产生嫉妒心理。3.行为方面,为获得荣誉或者逃避惩罚有时会撒谎,个别学生喜欢欺负小同学,多站在自身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别人的感受,刻意制造一些矛盾和摩擦,不注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乱贴乱画,有的随意乱扔垃圾等。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路举措

1.强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解决心理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契合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和心理特点,一些文章注重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回应,能够发挥好健康教育的作用。比如《长城》《一面五星红旗》等内容对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发展历程进行了展示,对国家这一内涵进行了表达,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对这些内容的阐释,尽可能创设平台让学生谈思想、谈心得、谈感悟等,强化学生爱国热情的提升,《难忘的泼水节》《葡萄沟》《日月潭》等充分展示了地域和民族风情,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阅读的基础上,应当强化文章内涵的挖掘和延伸,让小学生从道理和情感上更好地认知民族的文化,在实际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习俗。

2.强化世界观和人生观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教材中世界观、人生观的相关素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帮助和引导小学生形成对世界、对人生的科学、正确认识,让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正确的态度、合理的行为方式。比如,《我爱祖国》中所抒发和展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王二小》中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无惧无畏、勇往直前地将敌人引入到八路军的埋伏圈中,这些都是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延伸,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的前途命运置身于国家和人民之中,始终与国家和人民利益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为了国家和人民价值的实现不断奋斗、开拓进取,不要过多地计较个人得失,此时小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就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也非常有助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

3.强化语文主题实践活动的充分运用。当前小学生心理教育主要通过教材和课堂来开展,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课外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认知,这就需要强化小学语文主题活动的开展。河北师范大学吴丽梅教授认为:“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易于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的活动,并能为学生们所理解和认同,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凭借好语文课外主题实践活动的载体作用,将道德教育由书本教学的“纸上谈兵”转变为两者结合的“知行统一”。在课外实践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让学生们的知识得到丰富、思维得到拓展,而且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将道德品质教育渗透进去,帮助和引导小学生形成明辨是非、判断正误、厘清黑白的标准,以此推动小学生们思想道德素养的持续提升。

4.强化语文习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文是一个人思想和内涵的反映,充分展现了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习作中了解和分析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动态等内容,并以此为依据,通过作文评语和个别谈话等形式强化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和治疗,教师要在强化对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纠正过程中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峰 把握小学生心理特征 激发其学习兴趣[J].中小学电教(下),2016,(10)。

[2]胡婕 试论如何对小学生实施有效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教育(教研),2014,(2)。

[3]王建忠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素质教育,2012,(11)。

论文作者:阿曼古丽·艾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4

标签:;  ;  ;  ;  ;  ;  ;  ;  

试论如何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搞好健康教育论文_阿曼古丽·艾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