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科结构与新学科生长点的探讨_心理学论文

教育科学学科结构和新学科生长点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长点论文,探析论文,学科论文,结构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G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7X(2000)02—0054—04

教育科学是社会科学体系中一个历史较为悠久的学科门类。从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写出《大教学论》一书算起,教育科学已经走过了360多年的演进发展历程。20 世纪中期以来,教育科学同整个科学知识体系一样,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其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不断增多,学科结构逐步完善。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1月1 日颁发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1],见表1。在一级学科“教育学”(学科代码880)之下,共列出18个二级学科,即教育史、教育学原理、 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军事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另外,在“安全科学技术”之下列有三级学科安全教育学(学科代码620.2070),在“法学”之下列有三级学科法律教育学(学科代码820.1070),在“军事学”之下列有二级学科军队政治工作学(学科代码830.50)和三级学科军队思想教育工作学(学科代码830.5010),在“民族学”之下列有三级学科民族教育(学科代码850.1040),在“体育科学”之下列有二级学科体育教育学(学科代码890.50)。

表1 国家标准与《学科、专业目录》的比较

GB/T 13745-92 《学科、 专业目录》(1990年)

880.11 教育史040107中国教育史

040108外国教育史

880.14 教育学原理040101教育学原理

(含:教育社会学)

880.17 教学论040102教学论

040103学科教学论

880.21 德育原理 040104德育原理

880.24 教育社会学

880.27 教育心理学040202教育心理学

880.31 教育经济学040105教育经济学

880.34 教育管理学040106教育管理学

880.37 比较教育学040111比较教育学

880.41 教育技术学0401S1教育技术学

880.44 军事教育学

880.47 学前教育学040109幼儿教育学

880.51 普通教育学

880.54 高等教育学040111高等教育学

880.57 成人教育学040112成人教育学

880.61 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S2职业技术教育学

880.64 特殊教育学040110特殊教育学

880.99 教育学其他学科

620.2070安全教育学

820.1070法律教育学

830.50 军队政治工作学110701军队政治工作学

830.5010军队思想教育工作学

850.1040民族教育

890.50 体育教育学040307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040114教育科学研究法

国家标准的这个分类思路,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3年和1990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为《学科、专业目录》)是一脉相承的。例如,1990年《学科、专业目录》(见表1 )在“教育学”门类的一级学科“教育学”(学科代码0401)之下,列有教育学原理(含:教育社会学)、教学论、学科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幼儿教育学、特殊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法、教育技术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等16个二级学科。另外,在一级学科“心理学”(代码0402)之下,列有二级学科教育心理学,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代码0403)之下列有二级学科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在“军事学”门类一级学科“军队政治工作”之下列有二级学科军队政治工作学。在1997年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军队指挥学”之下增列了二级学科军事教育训练学(学科代码110506)。

国家标准与《学科、专业目录》有关教育科学部分的对应关系均列于表1。显而易见,两者具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学科、 专业目录》是为规范研究生专业的设置而编制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列出教育科学的所有分支学科和边缘分支学科。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受《学科、专业目录》原有思路的局限,其“教育学”部分没有列出三级学科,显得有些单薄,与其他一级学科相比也不相协调。由笔者之一主持编纂的《社会科学交叉科学学科辞典》[2], 共收有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80余个。这些学科大体上分属于两个层次,亦即它们当属教育科学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我们现在的任务,并不仅仅在于将教育科学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逐一列举出来,更为有意义的是理清教育科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的体系结构,进而把握其未来的发趋势和新学科生长极、生长极,促进新学科的创生。

[说明:(1)用仿宋体排印的学科为次级分支名称;(2)用楷体排印的名称为有待创建的学科。]

图1 教育科学的学科结构

二多年以前,笔者之一在《教育·科学·社会——当代社会的大教育观》[3]一书中, 根据当时的认识提出了关于教育科学学科结构的初步看法。上文图1是经过修正的教育科学学科结构图。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普通教育学除外),按照研究对象的相似点和差异点区分为五个组别。

第Ⅰ组学科以宏观层次的教育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亦即从某个角度或运用某种方法研究整个国家或社会的教育活动,如教育哲学、教育文化学、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统称为宏观教育学科。第Ⅱ组学科以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者(教师)个体或小群体、单个学校等微观层次的教育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德育心理学、美育心理学、学习学、自我教育心理学、校长学、教师学等,统称为微观教育学科。微观教育学科大多涉及受教育者、教育者的心理方面,或者说这组学科以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教学心理学、教师心理学等为主体。

宏观教育学科、微观教育学科是借鉴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划分方式而加以区分的,这种区分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例如,教育预测学尽管主要探讨一个国家整个教育事业的演进趋势、未来状态,但也并不排除对局部地区或各个教育层次(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某类教育(青年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甚至于某所学校的未来进行科学的预测。如果这类贯通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教育学科逐渐增多,亦可以考虑将它们单列出来,统称为统合教育学科。

因教育对象、教育类别的不同而形成的第Ⅲ组学科,包括胎儿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基础教育学、终身教育学、家庭教育学、社会教育学等。以教育目的各个构成要素或不同教育内容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第Ⅳ组学科,包括德育学、智育学、体育教育学、美育学、劳动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国防教育学等。以教育过程各个环节或教育手法、手段、环境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第Ⅴ组学科,包括教学学、课程学、教育方法学、教育工艺学、教育系统工程学、教育管理学等。

上述五组学科中,包含着大量的边缘学科。其中,第Ⅰ组、第Ⅱ组除比较教育学、学习学、教师学之外,均属边缘学科。第Ⅲ组、第Ⅳ组和第Ⅴ组的绝大多数也属于边缘学科。例如,家庭教育学是家庭学与教育科学相互渗透的产物,体育教育学、教育工艺学则分别是体育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与教育科学相互渗透的产物。相比而言,第Ⅰ组、第Ⅱ组学科的边缘性特征比其他几组更为明显一些。

置于五组学科之外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主干基础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教育活动的各种一般性问题或基本理论问题,如教育的目的和社会职能,教育的结构和层次,学制和教育领导体制,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关系,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关系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与教育改革等。普通教育学在教育科学中的地位,类同于普通心理学、普通语言学在心理科学、语言科学中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研究普通学校基础教育(即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的学科称为普通教育学。为了避免混淆,笔者主张将其正名为基础教育学(含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类属于第Ⅲ组学科。

回顾教育科学的演进历程,可以明显看到,新学科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原有学科的分化,如学前教育学、基础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德育学、智育学等即是普通教育学渐次分化的结果;二是学科之间的交融,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边缘分支学科即是教育科学与哲学、社会学、心理科学相交融的结果。进入新的世纪,教育科学必将有新的发展。其新学科的生成方式,仍然主要是分化和交融。这表明,我们可以从学科的分化和交融中找到一些新学科的生长点、生长极。

从学科分化方面来看,教育科学目前已经形成的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都可能或早或迟地进入分化过程。以教育史为例,以往将其分为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两个分支。这种分法过于粗疏。其实,教育史在第一个层次上至少有地域教育史、国别教育史的区分,在第二个层次上有教育通史、教育断代史的区分,在第三个层次上又有综合教育史、类别教育史(基础教育史、高等教育史、工程教育史等)和专门教育史(教育学说史、教育体制史、学校史等)的区分。三个层次的交迭,则会形成教育史难以尽数的分支学科,如世界教育(通)史、西方中世纪教育史、欧洲近代工程教育史、日本明治维新教育体制史、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北京大学史等。

教育管理学也同样存在着多方位的分化线索(见图2)。 按照教育的层次、类别,有可能分化出学前教育管理学、初等教育管理学、中等教育管理学等;按照教育管理活动的对象,有可能分化出学生管理学、教师管理学、学校人事管理学等;按照教育过程及其基本环节,有可能分化出培养计划管理学、教学质量管理学、考试管理学等。当然,教育管理学的众多分支学科还有可能同教育管理心理学相互渗透,建立新的边缘分支学科,如高等教育管理心理学、学生管理心理学、教师管理心理学等。

图2 教育管理学的分支学科

从学科交融方面来看,教育科学有两条基本的发展线索。一是教育科学现有学科之间的“内向”交融,如在第Ⅰ组学科与第Ⅲ组、第Ⅳ组、第Ⅴ组学科的交汇区建立社会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成年智育心理学等。二是教育科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外向”交融,即教育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今后,特别要关注教育科学与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自然科学某些学科的渗透和交叉,积极创建教育思维学、教育系统论、教育信息论、教育生态学等交叉学科。

社会需要是包括教育科学在内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演进发展的根本动力。思考教育科学的新学科生长点、生长极,必须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联系起来。从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社会需要的角度来看,教育科学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考虑如下几个问题。第一,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说到底就是更加重视人才、更加重视学习、更加重视创新的时代,因此要大力扶持教育人才学、学习学、读书学(阅读学)、创造教育学等学科的创建和发展。第二,适应教育过程广泛运用科学技术成果的需要。如果说教育工艺学、广播电视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顺应了视听设备、电子计算机、广播电视设备运用于教育过程的需要的话,那么互联网在教育中的运用必然地提出了创建网络教育学的要求。第三,适应全社会发展战略思想转变的需要。可持续发战略的确立,要求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强化珍视生态环境、关爱人类命运的教育内容。创建环境教育学等新学科,乃势之所趋。

收稿日期:2000-04-14

标签:;  ;  ;  ;  ;  ;  ;  ;  

教育科学学科结构与新学科生长点的探讨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