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传统的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主要是依靠人工手段进行修补,公路技术人员利用传统的测量设备和工具对高速公路上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检测,从而组织人员利用手工操作完成对高速公路的修补。在这个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界,自动化生产设备已经逐渐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由此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技术也逐渐得到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机械化养护体系,促进了我国高速公路迅速发展。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效果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1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特点分析
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①高成本性。高速公路养护主要是以大交通下的快速通行环境为基础,涉及复杂的施工程序和较多的对象,需要构建快速发现、治理病害的反应机制,做好相应的养护施工,采取机械化作用形式,从而保证交通的开放性,缩短施工时间,而这会增加养护的成本费用。②实施的强制性。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公路网的养护工作不到位,极易威胁到道路及其设施,危及行车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若公路出现病害,必须要及时予以养护。③技术的复杂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强调机械化、专业化技术,要求实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如综合使用土工合成材料、通道防渗处理、修复桥梁伸缩缝、高强修补路面等;同时配备现代化的设施及养护检测手段,以此适应多点位、长距离的分析及检测方式。④对象的广泛性。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而言,其包括隧道、桥涵、道路、沿线附属设施以及棚亭建筑设施、绿化、通信、园林设施、监控、环保、交通工程设施等。
2机械化养护概念
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主要是指在进行高速公路的路段修复过程中,依靠机械化系统设备取缔传统的人工劳动对整个高速公路路段进行最佳技术经济指标的保护作业。这也就是说机械化养护主要是依靠现代机械化设备,通过现代机械化测量技术,准确的测量高速公路出现的质量问题。并且通过网络终端的调度作用,及时的组织人员进行是公共抢修。在抢修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大型挖掘机和压土机等设备进行机械化维修,这大大的增加了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的技术复杂程度,但是具有更加安全,快捷,质量高的特点,受到我国高速公路单位的极度重视。机械化养护能够降低高速公路养护成本,而且还能够使建造出来的高速公路路段质量更加符合要求。在机械化养护的角度来看,能够大大的提高高速公路养护形成的最终路段效果,而且还能够提高单位应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能力。
3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施工现状
3.1交通开放化、施工封闭化
与高速公路的前期施工作业过程相比,公路后续养护作业必须维持布局的合理性,提高整体运营安全等级,这种养护方法可能引发设备操作受限、无法发挥全部功能的问题;养护作业空间小。养护现场中,一般需要在多个区域进行分布管理,施工位置更换频率高,需完成连续性操作。这些特点导致设备使用受限,无法发挥全部功效。公路养护中需分段进行,施工地点的变更导致设备频繁拆卸和安装,耗时长,降低了施工效率。
3.2施工复杂度高
施工复杂度高,公路养护与前期项目施工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复杂度高、工序混乱的特点,当下国家公路养护环节仍需要人工辅助完成,尚未达到全机械化的目标。养护环节用料量大,部分施工材料无法进行转移且相关用料的准备周期长,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施工周期。同时必须引起相关作业人员关注的是,大部分施工材料使用前需要进行试验处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工序尤为复杂。
3.3自动化程度低
当下国家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的自动化水平较为有限,缺少成熟的专用底盘。国家公路养护机械大部分采用汽车底盘,并未配置养护专用底盘,使得养护机械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功效,限制了高速公路的稳定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养护机械一般是将机、电、液等零部件在底盘进行拼装后投入使用,引发高速公路养护的机械水平低、自动化程度低,限制了公路养护的应用和发展。
4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的优化措施
4.1加强机械化养护新技术的应用
首先,路况检测技术的应用,当下国内较为先进的路况检测技术为专用雷达探测车技术,该技术建立在先进的宽带技术基础之上,整体应用效果、操作效果良好,可满足高速公路浅层、中层、深层缺陷问题的有效分析,对相关材料进行性能测试中更具均一性,评定质量较高,同时可对地下构筑物等进行有效探测,在公路病害分析过程中效率高、精度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其次,预防性养护技术。该类技术包括薄雾封层、稀浆封层等技术,是实现公路养护预防性措施支撑的重要保障,可为公路养护工作的发展提供保障。再者,路面再生技术。包括地热再生、就地冷再生两种技术,前者一般是针对公路维修现场进行的处理,在原有路面基础之上进行加热、搅拌、压实等处理,从而实现一次成型的目的。后者则是将原有路面面层和基层材料进行混合后再处理,外界添加材料主要包括乳化沥青,随后逐渐铺筑成表面均匀的道路。上述两种技术的选择一般以公路受损程度等为基准进行分析。
4.2深化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
我国传统的高速公路养护体制主要是针对出现的高速公路质量问题进行后期的维修,没有做到在前期就对高速公路进行预防养护。因此,要深化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积极的引进先进机械化生产设备促进高速公路养护机械化程度。加强养护体制改革需要高速公路单位和铁路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一系列能够提升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效果的措施。再通过措施中的约束作用规范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人员的行为规范,这样能够大大的加快生产效率促进我国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效果。
4.3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
在保证安全生产的情况下,优化养护作业的工艺,从而提高施工的效率,加快施工的进度,减少成本的支出。为此,必须要进行道路养护和相应的机械应用和管理。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改善机械设备的管理方式和运用方式。而机械设备的配置是影响公路施工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要深入地分析。首先,必须要考虑机械设备功率的配置。合理的配置方式可以连接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其次,就是工况的配置。根据我国机械设备发展的情况来看,很多机械设备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比如建筑机械、、施工机械或者养护机械等。从基本的功能出发,每一种机械都可以运用到多种行业中,如果有特殊要求,则可以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目前,必须要分析每一种机械的功能,结合实际的养护工作,进行合理的配置。一般情况下,必须要求同存异,保持大部分机械的性能一致。在考虑机械设备的基本特性时,根据实际的养护工况,选择最常见的一种工况形式。在各种工程机械设备中,寻找最合适的一种工况机械设备。而在工况的选择上,依旧选择同样的准则进行配置即可。另外,在生产规模的定位上,必须根据养护的里程设计和路况,结合同一个范围之内的养护工程量正确地计算机械设备养护的时间和维修的时间。意思就是说根据未来机械设备养护工作的时间,合理的配置人工和机械设备,这样,以免浪费资源。接着,就是机械设备的技术和路面技术的配置情况。在不同的维修时期,如何选择最好的机械设备配置最差的路面技术,从而保证机械设备能够发挥真正地作用。在路面维修时,需要注意配置的原则。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路面养护工作的作业效率,必须坚持创新。在工程的过程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积极地使用新的养护技术和施工工艺、材料和机械设备,提高养护施工的技术质量,以此提高高速公路机械养护工程的作业效率。
参考文献:
[1]何义富.提升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效果的思考与建议[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38(09):193.
[2]李宏勋.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浅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4,43(08):89-91.
[3]张永舜.高速公路隧道养护机械化初探[J].公路隧道,2010(01):15-17
论文作者:徐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高速公路论文; 机械设备论文; 技术论文; 公路论文; 作业论文; 路面论文; 机械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