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流程再造与IS/IT_mis论文

商业企业过程重组和IS/IT,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过程论文,商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BPR理念

二十世纪后期,世界经济结构进入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高科技特别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企业的兼并重组之风甚至于国际间的企业兼并重组越来越盛,企业竞争由本地区向大区化直至全球化发展。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的日益普及,企业的广告策划方式、销售模式、生产组织形式都发生和将要发生重大的变化。面对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竞争内容日趋复杂,竞争手段呈现多样化,既有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等方法,又有改善购物环境、完善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强化融资能力等措施。墨守传统技术和管理方法,“安居乐业”式的企业会越来越感到不适应并终将被淘汰。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企业能适应环境变化,实现持续发展?答案是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这样就产生了企业过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reengineering,BPR)的理论和实践。

什么是BPR ? 目前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说法, 如企业过程革新(process innovation)、企业过程改良(process improvement)、 新工业工程(new industrial engineering )等[9 ]。 美国MichealHammer博士1990年提出企业过程再工程(或重组)的概念,将BPR 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运作过程进行快速的再设计,以期在经营业绩等方面获得大幅度的增长”【10,3,8】。以上说法虽然各有侧重,但本质是一样的。即BPR的对象是企业的管理方法和运作模式; 目的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以适应多变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经济环境;要素是重组的需求,重组的过程,重组中的人,重组利用的技术【4】; 指导思想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以效率、效益为中心。 BPR在现代IS/IT的支持下,对企业的生产流程、信息流程和其它流程进行根本性或基本性的改造和再设计,以达到反应快速化(quick reaction),制造敏捷化(flexible manufacturing);对相应的企业组织进行重大调整,实现组织扁平化(flatter hierarchies); 从而显著地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再生和BPR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和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国有企业却普遍陷入了困境。政府虽然下了大决心、投入了大成本、采取了各种措施,可成效不大。作者认为,除已广泛实施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外,尚有二点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强化和规范对企业领导成员的选拔、管理和制约,真正落实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权力。二是采用新技术,包括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尤其是IS/IT,对企业实施BPR,增强企业竞争力。

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商品短缺的现象全面消失,存在了几十年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这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此外,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产品市场、服务市场和技术市场不可抗拒地逐步向国际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大企业进军中国,它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大规模生产的高质量和低成本,因此,今天的企业即使不向国外输出产品和服务,也往往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不进则退,终将面临破产和倒闭。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压力和要求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强烈。应用IS/IT,实施BPR,增强竞争力,已成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 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BPR虽然需要相当的投入,然而, 实践证明,成功的BPR产生的效益将给企业更大的回报[2,3,6]。

三、IS/IT与BPR

BPR的实施需要现代管理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二方面的支持, 前者需要后者的支持,后者需要前者的指导。BPR 的概念虽然只在近十年才被理论界和企业界认识和接受,实际上,BPR的实践一直没有停止过,只是由于近二十年来IS/IT的高速发展,才使BPR 的可行性和产生的效果逐步凸显出来,经过理论界的抽象而成为一种理性的概念,企业也从“适者生存”的自发BPR行为升华成为生存发展而主动实施BPR的自觉行为。IS/IT对BPR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1.企业中的IS/IT部门(计算中心、信息中心等)对BPR 认知最早【6】,是推进BPR最积极的力量。

大部分企业的过程重组也是基于IS/IT的发展要求而开始实施的。可以说,IS/IT是BPR的催化剂。

2.IS/IT是实现BPR的基本技术支持。 以下仅从几个侧面加以简述。

①BPR的直接起因是经济环境的变化,但IS/IT给了BPR强大的推动力【8】

建立在亚当·斯密分工论基础上的管理体制,将复杂的生产过程划分为一个个简单劳动,曾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分工体制造成机构林立,层次重叠,企业内往往需多次重复输入原始数据,多处沉淀和存储相同的数据,造成数据输入工作量大,盈余量大,不一致性高,并使信息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流动往往要跨越好几个层次,既延长了信息的传递时间,又使信息的失真度增大。在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中,开发人员在用户许可下,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为企业实施BPR 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尤其是Internet/Intranet和数据仓库(date warehouse)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也从作业层和战术管理层上升到决策层,企业需对管理流程作重大改造,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与IS/IT的发展相适应,企业经营过程积小变为大变,由量变到质变,上升为BPR。

②IS/IT能更好地实现海量数据和信息的存储、利用和共享

在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可以安全地实现对海量数据和信息的集中或分布式存储,可以方便地检索和远程传输数据,利用和分析海量的数据,可以大范围地共享信息,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数据盈余,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近年发展起来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datamining)技术更使基于海量历史数据的决策支持成为现实。北京西单商场开创了(1998年)我国大型商业流通企业成功应用此技术的先河。

③IS/IT能更好地定位市场和客户需求

BPR的指导思想之一是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 这就需要企业能及时掌握市场和客户要求的变化,并对它作出快速反应。如果没有IS/IT,想要大范围的掌握市场和客户反应并根据这种数据来分析市场和客户需求动态,一是不可能,二是所需时间太长,等得到结果再进行企业调整时,恐怕市场和客户需求早已发生了变化,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IS/IT 使这种需要成为可能。

流行于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MRP 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制造资源计划)和相应软件近年来进化到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其主要增强点之一就是加强了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分析。

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运行模式

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技术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连续几个五年计划投入了充分的资金支持CIMS研究,并在全国推广CIMS研究成果。CIMS是管理信息系统(MIS)、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系统在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集成系统。CIMS将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管理合为一体,和企业BPR 紧密相连。

3.企业最高层领导才能成功组织实施BPR,而不是IS/IT 部门负责人。

必须指出,IS/IT人员在企业过程重组中并不能占据领导地位,否则,企业的过程重组往往会失败。BPR是整个企业范围内的概念, 它不仅包括信息系统建设,更重要的是管理方法、管理模式、运作过程和组织结构的再造。它不但和技术有关,也要和人打交道。信息技术人员一则可能对管理方面的再造要求考虑不周,过多地从技术角度考虑,二则即使方案正确合理,IS/IT人员也往往没有足够的权力和权威将它付诸实施。

四、商业流通企业与BPR

迄今为止,涉及BPR 的论述几乎全都讨论工业企业和大型跨国企业,BPR在商业流通企业的应用尚未引起人们重视。事实上, 商业流通企业同样存在着BPR的需求、可能和实践。 以我国传统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为例。一般说来,这种企业基本上都采用三级管理、二级核算的体制,即商城级管理、商场级管理、柜台级管理,商城级核算和商场级核算;一般都采用二级进货和配送, 采用售价核算。 企业成功实现MIS —POS(point of sales)后,不仅会使手工信息处理自动化, 而且必然会改变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并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及人员配备发生较大变化。几乎所有这样的企业都已实现了进价核算,已有少数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实现了二级管理和一级核算,集中进货和统一配送,达到了BPR的效果。现以销售和财务的单证处理为例加以说明。

1、以销售为例,实现MIS—POS前,其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引入MIS—POS前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销售流程

图1表明,每发生一笔销售,售货员需开出销售小票供收款台用,又需开出小票供记帐员登帐,产生财务凭证供财务部制作各类报表。也有的企业不设记帐员,而是将每笔原始销售单据全部流转到财务,由财务会计人员根据这些单据制作记帐凭证,再对记帐凭证复核并记帐,最后根据帐页编制财务报表及内部管理报表。无论那种做法,都存在由原始单据手工生成记帐凭证这一环节,这需要相当数量的一批人从事该工作,而且,一旦发生对帐错误,就必须对原始单据逐张进行核对,劳民伤财,效率低下。

实施MIS—POS后,销售流程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财务需要的销售记帐凭证可以通过收款机直接自动产生,大大减轻了工作量,节省了人力资源的支出。更重要的是,它使业务信息被财务作业共享,信息共享度高,差错减少,使企业的运作更加合理。

图2、引入MIS—POS后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销售流程

以杭州某大型商业零售企业为例,MIS—POS使该企业70%左右的凭证可以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企业总共减少了70余个记帐员,每年可节约直接经费100万元左右。其中1997年8月的数据如下:

总数机制手工编制机制/总数(%)

凭证条数 1230542

706 44.1

分录条数 9942

6539 3403 65.8

2.以财务单证运行为例,使用MIS—POS前的流程如图3所示。

图3、引入MIS—POS前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财务单据运作流程

图4、引入MIS—POS后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财务单据运作流程

图3表明, 商场会计每天要将柜台记帐员做好的会计凭证及开票员开出的小票集中,然后进行复核工作,将复核无误的会计赁证交商城会计登记和编制各类报表。一个大型零售商业企业从事复核工作的会计数量是很大的。实施MIS—POS后,财务单证运作流程如图4所示。 由于收款机自动产生记帐凭证,保证了记帐凭证与原始单据的一致性。因而企业可以大量减少从事复核工作的会计数量。根据杭州某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原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就有二十余人,现已大部分精简和转岗,每年为公司节约直接经费30万元左右。

BPR的概念诞生和盛行于制造企业, 但它的思想和方法同样可以被商业流通企业采用。积极认识和自觉实践BPR, 对提高商业流通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有显著意义。

收稿日期 1999年2月25日

标签:;  ;  ;  

企业流程再造与IS/IT_mis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