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认识并把握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教学论文_江世苍

谈如何认识并把握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教学论文_江世苍

江世苍(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六排镇中心校 广西 天峨 547300)

中图分类号:G6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203-01

古诗文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多首文质兼美的古诗,其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但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的本身,诸如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信口开河式的问答等,充斥着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低年级古诗文教学呢?《课程标准》改变了以住“古诗不作为低年级阅设内容”的做法,明确提出小学低年级诵读“浅近的古诗”这一要求。从各学段的目标来看,古诗文的诵读一以贯之,并且还在附录《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列出了一些具体的篇目。

课程标准为什么如此重视古诗文的学习?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把握:第一,当今时代在小学教学古诗文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复古,而应该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需要的角度进行思考。第二,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高度肯定古诗文学习的价值。第三,从语文教育自身来看,古诗文选本一直是蒙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古诗文对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情感体验,以及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至关重要。

小学阶段如何学习古诗文呢?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诵读”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对于诵读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也有具体的阐述:“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为什么如此重视诵读的学习方式呢?首先,这是由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决定的。汉语言文字的感受性很强,是一种“人治”而非“法治”的语言。其次,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表明,诵读、涵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汉语学习方法。这种方式对语感的形成至关重要。再次,新世纪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年,但是当前的语文课堂上仍然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讨论对话多、个体涵泳少的教学误区。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尤其是优秀的经典诗文的学习,靠教师宣讲、分析是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其实是永无止境的,会随着社会生活体验和阅历的丰富而不断发展。常读常新正是这些作品所具有的独特品质。任何人或任何时代的理解都只能是相对的,不能强求一步到位,那么教师又怎么可能讲深讲透呢?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是学生自己反复诵读、虚心涵泳。如果每个学生都将通读付诸实践了,诵读、涵泳优秀诗文的过程也就成为了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和浸润的过程。

低年段的古诗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因此,学习古诗,不必做一一对应的解释,只要学生能够明白诗词大意,体会诗人情感即可。如我在授课《早发白帝城》时,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美中去,学生读起来会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在头脑中形成极为丰富、生动的画面。本节课,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好诵读的特点,以指导诵读为主,循序渐进,使学生先读通、读顺诗文,再进一步读懂诗意,最后读出诗情来。由于低年段学生生活、历史知识很少,但想象力丰富,我对于诗词创作的背景、长江的地理特点等都进行了模糊的处理,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努力展开想象,体会诗词的意境上,使学生在一次次朗读的基础上一点点提高,体会到船快人喜,沉浸在诗歌的美好意境中。本节课,我设计了知识抢答的环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交流了学习的成果,又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并营造了主动探究、积极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

论文作者:江世苍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谈如何认识并把握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教学论文_江世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