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探究论文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探究论文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探究

刘丽军 刘 洋 段兴桥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17)

摘要: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基石,而师德师风建设是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的核心要素。“双一流”建设对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自身师德师风的建设发展面临新的时代要求。因此,高校教师应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定位,通过教师主体师德师风的自觉发展、高校制度的完善等路径打造具备优良师德师风的高校教师队伍。

关键词: 双一流; 高校; 教师; 师德; 师风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高校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整体发展。教师队伍作为高校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整体素质越来越制约和影响着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当前,尤其是面临“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背景,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越来越成为各高校迫在眉睫的问题与任务。

“双一流”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长期战略,即一个国家、—个民族在一定时期内的教育发展思路。”[1]各高校应做好长期建设与发展的战略准备,也应在改革实践中不断积聚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克服新困难的能力与实力,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战略目标的实施。各高校应最大限度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高科研水平、提升教学质量。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成为提高教师队伍综合发展水平的前提和保障,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将成为“双一流”建设的前提与基础。

一、“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新要求

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了建设一流教师队伍是“双一流”建设的首要问题,并指出要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2]。由此可见,培育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则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引擎。教师整体师德师风的构建以及教师个体师德师风功能的发挥,不仅影响着高校的育人效果,也影响着高校整体大环境构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立身立业的基石,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才具备了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和基础,也只有德配其位,教师其他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够得到体现。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将教师的个体价值最大化,从而形成较高的群体价值,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打造优质的高校环境,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巨大的软实力。因此可以说,师德师风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更加需要高校教师克服现阶段师德师风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从整体上看是积极的、健康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否认的消极现象。例如,随着高校教师队伍的日益扩大,新增教师数量增多并且整体年龄偏低,因此,部分年轻教师对师德师风问题重视不够,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一)价值观功利,看重个人利益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价值观逐渐被大众接触,一些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对我们原有的主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一些青年人深受西方腐朽价值观的侵蚀,过度崇尚拜金主义、追求享乐主义、尊崇个人主义、主张功利主义。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有些教师过分看重物质利益,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总是妄图在工作中寻找捷径和一劳永逸的方法,而对待本职教学工作态度消极、敷衍了事;有些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与名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也缺乏对待学生的真情实感,不能真正为人师表。这些现象不仅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着教师队伍的整体声誉,更影响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二)专业知识更新缓慢,缺乏与时俱进

解 如图11所示,由于不妨看作点F由C运动到B,且速度为15,并将其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分解为向左9,向上12的速度,而D有向右16的速度,因为点H为DF的中点,那么点H就有了一个向右3.5的速度以及向上6的速度,所以运动方向与水平向右方向夹角θ有轨迹为一条线段,如图10,从AC中点到斜边AC上高线中点的一条线段MN.所以线段CH长度的最小值即为点C到MN的垂线段长为

(三)片面强调科研,忽视立德树人

高校教师是高文化群体,同时也应是高素质群体,高校教师的教育对象同样也是具备较高知识内涵、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高校要提升教育质量,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做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担起德育的重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除了自身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外,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发自内心地热爱教师职业,关心学生的现实学习和生活与成长,爱护每一位学生。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高等教育的水平与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关键作用。重师德、讲师风,是建设一支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又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师队伍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四)师生缺乏交流,教学与育人脱离

第二,高校教师应从提升个人能力转向师生共同发展。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学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教师个体师德师风的外化表现就能够对教学对象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也就是教师个体人格魅力给学生带来的有效影响力。一流的大学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责任,而一流的人才必然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德在全面发展中占据首要地位,要培养出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学生,一定需要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引领,具备高尚的师德需要教师将较高的职业道德认知能力转化为外化能力。但目前高校对于教师的评价标准存在缺陷,受到现行评价价值的导向很容易造成教师评价的功利化倾向,导致教师为达到学校的评价标准,过于专注自我科研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教学相长、立德树人。这种科研与教学相分离的现象不仅反映出教师对职业道德认知的偏差,也反映出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缺陷,长此以往这不仅会阻碍教师个体的发展,更不利于师生共同发展。一流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切实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由此可见,想要建设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进学科体系建设,首先就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具备高尚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新时代面对“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师德师风建设也应作出新转变。

1.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7年1—12月收集无锡市中医院肾内科和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介入科诊断为透析瘘失功、行透析及透析瘘腔内治疗的患者49例作为透析组。选取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中心的健康成人22例作为对照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高校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指南。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并指出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本要求[5]。“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本质的高度体现,回归教育的本源,也能够提升一流大学双重卓越人才的培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得师德得以立,德高方能为范,才能够为一流大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教师应该通过自身师德师风的建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将德育与育德相结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一流大学生。

总之,福克斯试图应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重新审视信息时代的数字劳动理论,并将其应用到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用户行为中,这种尝试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野,实现了传播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融合。然而,福克斯未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片面地理解了马克思的物质劳动概念,过度贬低非物质劳动;更为重要的是,他错误地理解了互联网中的生产性劳动行动,把互联网用户行为过度解读为给资本主义生产带来剩余价值的剥削性劳动,而忽视了互联网产业背后生产数据商品的劳动力投入,使其数字劳动理论不能科学地解释互联网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劳动与剩余价值问题。

高校教师身上肩负着向一代代学生传授先进知识与文化的重任与使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也在快速更新,并且每一届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性格特点,但现实中有些教师工作态度消极,缺乏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和新观点,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导致知识陈旧,观念和思想落后,缺乏对学生成长特点的分析,影响自身认知的提升,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影响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交流,并且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课堂也逐渐成为现代技术应用的阵地,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丰富课堂形式,带来新鲜丰富的体验感,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弊端。许多教师过分依赖现代教学技术,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课堂形式丰富多彩,但是内容的理论性下降,师生的交流沟通被现代技术取代,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背离。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情感淡薄,教学与育人相脱离,不利于育人工作的开展。

二、“双一流”背景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第一,高校教师对待师德规范应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内化。 师德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同事、家长以及教学活动中一切问题的标准原则,师德规范能够为自身的实践行为以及道德决策行为提供指引。传统意义上,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过于依赖自上而下的外部师德规范的控制,忽略了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价值[4]。因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体现为教师对师德规范的被动接收,而并没有主动接受和内化。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双一流”建设要求对教师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与职责,把握师德师风建设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更高标准。教师应自觉内化师德规范并形成道德自律能力和践行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判断标准,提高践行能力。

不良反应组患者的P T(1 0.8 6±2.0 1)s,T T(14.69±0.87)s,APTT(27.71±1.84)s,Fib(1.08±0.11)s;其PLT(139.91±10.76)×109/L,HCT(0.56±0.07),Hb(82.26±7.08)g/L,RBC(2.91±1.45)×109/L。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很多高校为了实现升本乃至申硕、申博的目标,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过度注重教师的科研水平,并且把教师的科研水平作为职称职务晋升、聘用的一项重要依据[3]。因此,造成很多教师为了评职称而大量申报课题、发表更多的论文,科研压力剧增。这样做固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但也严重分散了教师的精力,不利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巨大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将会导致部分教师教学应付、科研浮躁,虽然所谓的科研成果在数量上不断增长,但在教书育人质量上却日趋下降,容易造成高校发展的本末倒置。

三、“双一流”背景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一)引导高校教师主体师德师风的自觉构建

教师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师德师风的构建是教师在自觉的学习与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因此,在“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和新背景下,高校教师应自觉凸显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价值,积极主动发挥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作用与能动价值,在自觉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内化师德规范,并外化为自觉的师德实践,不断提高教师道德风尚建设水平。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道德的行为不是产生于强制,而是产生于自觉,达到自律道德,才算真正具有了道德意义。”在建设“双一流”高校背景下倡导高校教师主体师德师风的自觉构建,就是要形成教师对师德规范内在的价值认同,形成主动将师德师风内在约束转化为外在表现的情感倾向,并通过自身的意志、信念促使教师自身师德师风进一步发展,这是体现教师主体性的重要方式。明确自身之所以加强师德修养是因为“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而不单纯是因为学校的强制要求与规定。

(二)完善高校师德师风规范制度建设

要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规范要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供良好的评价体系和环境。首先,必须完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其不断科学化。尤其应在高校教师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师德师风应占有重要的比重,师德师风不达标将取消参评资格。制定规范合理的制度,旨在加强教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整体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其次,高校应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展开对教师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理论指导,培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关心学生现实生活的为师理念,并且建立以师德师风为标准的激励机制,树立师德榜样与典型,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发挥其积极的正能量引导作用。最后,高校应建立健全教师师德师风档案,定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进行考评并真实记录和存档,建立高校教师个人道德信用机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7049/2016021t20160205_229509.html.

[2]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 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3] 王炳杰.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0(1):76-77.

[4] 刘焱可.当前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26.

[5] 张玉新.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80-81.

收稿日期: 2019-03-12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201803120144)

作者简介: 刘丽军(1967—),女,河北医科大学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 洋(1988—),女,河北医科大学实习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人事管理、教育管理。

可它刚跳到半空,一只黑乎乎的、长着红眼睛的家伙就将它扑倒在地,张开满口尖牙的大嘴,准备将它撕碎。那东西竟然是老鼠!

段兴桥(1992—),女,河北医科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编辑:杨桂芳

标签:;  ;  ;  ;  ;  ;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