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泰安市中医医院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在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过程中,有效的推动了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发展。装配式建筑不仅属于建筑领域的有效改革与创新,而且也是建筑行业落实国务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如今,随着BIM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到装配式建筑设计之中,不仅可以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而且还可以减少设计误差的发生,提高其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因此有效的推动了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发展,确保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设计;应用实践;
1 BIM 技术概述
1.1 BIM 技术可视化分析
可视化技术形式对建筑工程实际应用有严格的要求,根据概况以及相关内容可知,如何实现建筑设计稳定性成为重点。以线条施工管理作为基础,为了避免出现复杂性的现象,需要做好平面化线条分析工作。以三维立体展示作为基础,按照设计流程进行,如图1。
1.2 BIM 技术协调性
在建筑行业整体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好协调性分析工作,以项目评估为基础,在实施阶段要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业主等时时刻刻配合,只有做好协调管理工作,才能提升稳定性。结合技术协调性和概况等,需要明确操作要点和重点,只有提供准确的数据,才能实现整体进步。以前期专业管理为基础,生成数据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1.3 BIM 技术模拟性
BIM 技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结合运营过程和实际情况等,需要做好优化处理,在工程实际设计过程中,结合信息类型以及复杂化程度等,如何合理进行优化是关键。以信息类型作为前提,要了解BIM 技术的优势,如何提升建筑物的实际优势是关键,为了避免装配式施工管理存在异常和其他现象,在后续管理阶段,进行可视化分析,协调处理是重点,要提前进行结构分析,消除误会。必要时进行方案改造,只有明确模拟技术的应用要求,才能达到理想的优势。
1.4 BIM 技术深化性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结合全寿命周期调控的要求可知,在建筑预制过程中需要做好整体调整工作。对于已经完成的装配式施工建筑形式,需要做好信号收集工作,提升稳定性。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概况可知,必须进行深化调整,解决各种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1 将建筑工期缩短
拿装配式建筑和传统的技术进行比较可以非常明显的发现装配式建筑在缩短工期方面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优势,可以节省大概70% 的时间,最快可以在7天之内成功盖好一层楼。对住宅装配式技术展开应用可以去除传统建筑的外保温,抹灰,二次结构以及砌体等施工流程,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将工期缩短。和造汽车一样,用工业化的方式来将手工方式进行取代,从板材制作一直到后期拼接工序都可以采用机械化的作用方式,有效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2.2 环境污染非常小
传统建筑在实际施工中会用混凝土,沙子,水泥展开现场搅拌以及垒砌工作,会产生非常多的建筑垃圾以及粉尘。而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直接进行现场装配以及连接工作,有效的避免各种扬尘的散发,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在施工中选用的是吊装装配工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振捣泵,建筑模板拼接以及安装中产生的一些噪音。
2.3 节水节能
装配式建筑在实际施工现浇混凝土以及现场模板作业相对比较少,这样会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扬尘污染。选择装配式施工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施工中的材料浪费,借助相关技术进行测算可以发现,每100m2 住房可以减少大概5t 建筑垃圾。
3以BIM 技术为基础的装配式建筑设计
将BIM 技术作为基础展开装配式建筑设计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便是对工业化建筑资源库进行建立健全工作,其中包括有相关的机电设备库,土建构件库,部件库以及部品库等,涉及内容非常众多。在BIM 模型中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各种建筑物的相关设计信息,这样将非常容易生成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构件,部件以及部品的数据表单,例如综合表格,材料表以及门窗表等,借助BIM 技术成功的将建筑工程的各个部分分解成标准的形状以及尺寸,从而形成能够定型生产的各种构件,方面人们更好的展开设计工作,生产工作以及施工。在BIM 中成功的建立资源库可以包括有家具库,如灯具、洁具、厨卫、桌椅等,预制构件库如窗、门、栏杆、柱、预制板、预制梁等,以及建筑材料库等,针对以BIM 技术为基础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来讲,上述所讲的全部资源库也被称为BIM 族库。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以及具体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借助BIM 模型能够让建筑,水暖电以及结构等专业的所有信息实现共享与集成,有效克服传统二维设计中存在的抽象化缺点,让每一个参与工程项目的人员都可以直观并且清晰的了解该项目,从而将工程项目的设计效率以及质量都进行提升。
4 BIM 技术和装配式建筑之间的协同设计
4.1 在方案设计阶段的协同设计
在建筑工程方案设计的前期阶段,在装修,设备,结构,建筑等专业BIM技术组成的三维数据模型之上对其展开密切配合,并且对配件制作以及预制构件的安装要求,标准化要求,经济性要求以及可能性要求作出策划。在具体的方案阶段,需要将技术策划要点作为依据有效做好剖面,立面以及平面设计,同时在确保使用功能可以得到满足的基础之上,借助模数协调手段将模板的使用率以及提携集成度进行提升。将装配式建筑具备的特点作为依据,在进行平面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墙板之间的组合,满足方案对建筑立面提出的要求,借助专业间协同来有效实现建筑设计的合理性,系列化,标准化以及模数化,从而使部品以及预制构件的多组合以及少规格得以实现。
4.2 初步设计时期的具体协同设计
在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时期,需要对各个专业的不同工作进行结合实现对设计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优化。需要将建筑的装饰材料以及外立面方案进行确定,然后和墙板组合的设计方案以及立面方案进行结合来使建筑的立面效果得以实现,并且将该立面效果直观的展示到BIM 技术的实际立面效果图之上。在提前预制的墙板构件上需要对电气专业的弱电箱,强电箱,开关点位以及预埋管线的技术方案展开考虑。与此同时再展开装修设计工作时也需要将非常详细并且具体的设施布置图提供出来。在BIM技术提供的数据模型中展开碰撞检查,从而将布置方案的实际可行性进行确定。另外,还需要将由BIM 技术数据模型提供的有关技术方案的经济性信息作为依据对建造成本给技术方案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评估,从而将建筑工程的最终执行技术路线进行确定。
4.3 在施工图设计时期和BIM 技术的协同设计
在进行施工图制定阶段需要将初步设计并且确定下来的技术路线作为基础对其展开进一步的深化设计。各专业需要和构件厂,装饰装修厂,建筑部品厂等其他上下游厂展开有效的配合,以BIM 技术数据平台作为基础做好深化设计以及构件组合工作,为人们提供可在构件加工厂进行加工的预制构件尺寸控制图,做好构件的连接点以及预留预埋设计工作。和现浇结构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装配式结构同时还需要以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作为基础,进行连接节点构造详图,墙板变好索引图以尺寸控制图等多种数据图的构建。
结束语
装配式施工建筑是个综合性的过程,结合现有施工形式和案例要求等可知,在整个调控管理阶段,要提升整体管理的稳定性,由于影响比较多,如何实现有序调整是重点,在控制管理阶段需要深入进行分析,促进整体进步,提升维护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烨,朱从香,呼梦洁.基于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探讨[J].山西建筑,2017,43(36):5~7.
[2]方文烨.探寻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20):29+33.
[2]方文烨.探寻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20):29+33.
论文作者:王健1,孙红芳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工作论文; 构件论文; 基础论文; 方案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