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我国体育产业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_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论文

建立我国体育产业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_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论文

对我国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设置的初步设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体育产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7X(2006)02 —0086—05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体育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但对于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设置和如何进行体育产业相关数据统计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和理论研究工作者。据本人的有限查阅,北京(2002年)、宁波(2002年)、浙江(2001年)、江苏(2003年)、安徽(2002年)、四川(2001年)、辽宁(2001年)、南京(2001年)、 上海(1999年)、云南(2001年)、广东(2002年)等省(市)曾对本地的体育产业进行过统计。其中,广东的统计是由广东省体育局联合省统计局等9 个政府主管部门完成,其统计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由于各省(市)所采用的统计指标不同,统计结果也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除个别常规指标外,很难对各省(市)体育产业的统计结果进行横向分析比较,因为不是常规统计,也不可能进行本地区的纵向比较,致使对体育产业的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把握不准,无法深入认识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不能正确指导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实践。为此,本文拟对我国新实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关于体育产业指标设置的内容进行归纳与分析,参照国际产业分类对体育产业定位的普遍做法,结合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我国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设置的初步设想。

1 我国体育产业分类现状

我国体育产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从1980年开始至今,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和成长阶段,人们对体育产业分类的认识也经历了由混乱到逐步条理清晰的过程。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的艰苦工作和理论工作者的不断探索。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分类主要有以下5种观点:

第1种观点:1995年由国家体委制定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2010 )明确提出:“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三大类别,第一,为体育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第二,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他各类产业活动。”这是我国最早较系统的、也是官方的体育产业分类。

第2种观点:把体育产业视为提供各类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 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消费需求的行业。认为,体育产业由体育物质产品的生产与经营和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与经营这两部分组成,主要包括体育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彩票业、体育旅游业、体育传播业、体育金融保险业、体育经纪业等8大类。国内外大多数研究学者和政府主管实际管理部门的同行比较认同这种观点。

第3种观点:认为体育产业就是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行业,是体育服务业的简称。在分类内容上与第2种观点相似,但不包括体育用品制造业。 国内一部分理论学者赞成这种观点。

第4种观点:有人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体育事业中可以进入市场营利的部分, 不包括体育事业中的公益部分。具体从事体育产业的同行支持这种观点。

第5种观点:有学者提出, 体育产业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体育事业运作方式和产出成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

以上5种分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层面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 不同分类形式的提出有利于我们分析、比较和研究事物的形成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同时,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对体育产业的定位,这5种分类难以达到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设置和统计的要求。通过表1的比较,可以使我们了解到这5种分类在产业分类中的特定意义及其局限性。

2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定位

2.1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定位

笔者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中凡涉及到体育的产业分类进行了归纳整理,以帮助我们了解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地位。

表1 5种体育产业分类特点比较一览表

 优点 缺点

第1种观点: 在当时统一了人们的认

1、采用了多种标准分

《体育产业发展

识,分类上有一定兼容

类.

纲要》

性.

 2、表述不清,界定不准.

例如,“娱乐”无论如何

不能归入体育产业.

第2种观点: 1、较客观反映了我国体  1、在现有体育管理体制

产品与服务论育产业发展的实际状

 下个别行业发展受制

况.

约,不具统计意义.

2、与我国的《国民经济  2、行业统计缺项,例如

行业分类》(GB/T4754-  体育场(馆)业.

2002)基本相符.

第3种观点: 其依据是《国民经济行

1、分类界定范围较窄,

服务论

 业分类和代码》 缺项较多.

(GB4754-94),有一定可

2、统计数据可比性差.

操作性.

第4种观点: 有利于统计.

与我国《三次产业划分

营利论

 规定》不相符.

第5种观点: 属于体育产业发展方

 定位不准,不符合当前

事业论

 向.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实

践.

表2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内容一览表

类别名称

 大类

中类  小类 说明

C 24

242

体育用品制造

2421

球类制造

 指各种皮制、胶制、革制的可充气的运动用球,以及其他材料制

  成的各种运动用硬球、软球等球类产品的生产。

2422

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

指各项竞技比赛和训练用器材及用品,体育场(馆)设施及器件

  的生产。

2423

训练健身器材制造

 指供健身房、家庭或体育训练用的健身器材及运动物品的制

  造。

2424

运动防护用具制造

 指用各种材质,为各项运动特制手套、鞋、帽和护具的生产活

  动。

2429

其他体育用品制造

 指钓鱼专用的各种用具及用品,以及上述未列明的体育用品制

  造。

R 91

体育

 911

9110

体育组织

 指专业从事体育比赛、训练、辅导和管理的组织的活动。

 912

9120

体育场(馆)

指可供观赏比赛的场(馆)和专供运动员训练用的场地的管理

  活动。

 913

9190

其他体育

 指上述未包括的体育活动。

  92

923

9230

休闲健身娱乐活动

 指主要面向社会开放的休闲健身娱乐场所和其他体育娱乐场

  所的管理活动。

资料来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国家统计局,2002年5月10日。

2.2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注释

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对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进行了重新定位,这将使我们对体育产业的分类和体育产业指标体系的设置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其进步意义在于:

1.新制定的三次产业分类与1985年的《三次产业划分标准》相比,体育产业的地位明显得到提高。在1985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标准中,体育产业被置于第三产业的第四层次,构成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体育产业没有次级分类,这与过去把体育视为福利事业的一部分是一致的。新的分类标准将体育与文化娱乐业组合在一起,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符合联合国产业分类的基本原则,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兼容,也与许多发达国家的产业分类标准相似,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

2.新的产业分类使得我国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有可能获得独立的体育产业统计资料,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3.在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颁布之前,体育产业的设置征求了部分学者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并得到认可,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4.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对体育产业小类所包括的各种产品生产或劳务(服务)活动的范围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解释,为我们较准确地理解体育产业的分类内容和统一统计口径提供了依据。

表3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注释一览表

名称

说明注释

9110 体育组织

指专业从事体育比赛、训 —各种运动队活动;

 练、辅导和管理的组织的 —各种体育俱乐部活动;

 活动。 —各种群众性体育组织;

 —各种专项性体育管理组织(体育协会、中心等);

 不包括:—体育行政管理活动,列入9424(社会事务管理机构)。

9120 体育场(馆) 指可供观赏比赛的场

 —综合性体育场;

 (馆)和专供运动员训练

—综合体育馆;

 用的场地的管理活动。

—体育训练基地;

 —游泳场(馆);

 —滑冰场(馆);

 —篮、排、足球场(馆);

 —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场(馆);

 —棋牌馆。

9190 其他体育

指上述未包括的体育活

—体育项目比赛的经纪代理活动;

 动。

—各种青少年业余体校;

 —社区、街心公园、公园等运动场所(体育器械)的管理;

 —专门从事体育心理、保健、营养、器材、训练指导等服务活动;

 —其他未列明的体育活动;

 不包括:—运动员个人的经纪代理活动,列入7499(其他未列明

 的商务服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3 我国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设置的初步设想

3.1 体育产业统计的任务

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1年计),依照市场价格从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消费和积累等方面,全面考察体育产业生产的运行情况,重点是考察体育产业最终产品的生产、分配、消费和积累的状况。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体育产业生产总量和体育产业生产结构进行统计和分析,便于对体育人口、就业、生产和其他经济领域的数据进行归类。

依据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理论,产业统计的对象是产品。由于产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产业统计中,国内外均是通过某一产业的生产单位和组织来统计这一产业的投入和产出。因此,我国体育产业的统计对象是体育产品和服务,必须通过从事体育生产的单位和组织统计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产出。体育产业生产单位与组织的确定,应当依据体育生产的同质性原则,只要经济活动的性质相同,都应打破部门管理的界限,划归为同一个行业,而不是行政隶属关系。

3.2 体育产业统计的目的

表4 4个分类标准(统计指标)的比较一览表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  广东省体育产业统计 广州市体育产业发展指标

(GB/T4754—2002)

代码(GB/T4754—94)[2] 指标(2002年)[3]

 (2002—2010年)[4]

体育用品制造

  有  有

  有 有

体育健身娱乐

  有  部分有  有 有

竞赛表演  有  部分有  有 无

体育彩票  无  无

  无 无

体育传播  部分有

  部分有  有 无

体育金融保险

  部分有

  部分有  无 无

体育经纪  无  无

  无 无

体育旅游  无  无

  无 无

体育场(馆) 有  部分有  无 无

注:资料来源: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国家统计局,2002年5月10日;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国家统计局,1994年8月;3、广东省体育产业统计指标(2002年),广东省体育产业调查数据公报,广东体育信息网,政务新闻,2005年5月19日;4、广州市体育产业发展指标(2002—2010),方达儿.提高认识与时俱进,为实现我市体育产业先强而努力奋斗, 2003年6月25日在广州市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统计的指标设置必须以增加值为核心指标。

2.体育产业统计指标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体育产业市场化、产业化。

3.统计的方法与指标在讲求科学性的基础上,应力求简便、灵活和有可操作性。

4.体育产业统计指标的设置需要逐步地扩展。

5.体育产业统计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3.3体育产业在4个分类标准和统计中的比较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我国体育产业现实发展状况,依据国内外大多数研究学者和政府主管实际管理部门的同行比较认同的体育产业分类标准(即第2种观点),通过对2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2个地方体育产业统计指标的比较分析认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所设的体育产业统计指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概貌,同时说明,采用产品与服务分类(即第2 种观点)符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对体育产业定位的基本要求,具有现实意义。

3.4 我国体育产业指标体系初步设置的提出

3.4.1 我国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

——同质性原则:即根据体育产业从事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行业,而不是依据所有制、所有权、编制、部门管理或者公益性与经营性等来确定。

——便于统计原则:确定体育产业指标体系重要的是获取统计数据,以对体育产业生产总量和体育产业生产结构进行分析,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宜“粗”不宜“细”原则:由于我国体育产业仍处在成长发展阶段,把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过于细化不符合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实践。ISIC认为,单位越小,一致性越强,但可获得的数据也越少,不便于数据统计。

——与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相一致原则。

——与国际统计数据可进行比较原则。

3.4.2 我国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设置的初步设想

根据以上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可以认为,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指标体系按其产业属性划分,可以分为主体产业和支持产业。

表5 我国体育产业指标体系的设置一览表

主体产业

 支持产业

1、竞赛表演业1、体育用品制造业

2、体育健身娱乐业

2、体育彩票业

3、体育场(馆)业

3.4.3 我国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设置的各行业分析

1.把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场(馆)业这3类作为体育产业的主体产业,符合我国体育产业指标体系确定的基本原则,也与2003年5月14 日国家统计局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相一致,即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范围,在统计上可以暂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对体育产业的注释。

竞赛表演在国外称之为职业体育,是一个国家体育产业中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行业,是体育产业的龙头产业,它包括体育训练、比赛和培训等。在《北美标准产业分类》(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中, 体育被界定为“观赏体育”(Spectator Sports),在分类上与我国的竞赛表演业可以说是毫无二致。竞赛表演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已有具体的指标说明,在政府体育主管部门也建立了相关制度管理,指标统计上不存在问题。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注释中, 体育场(馆)是指专业体育场(馆)的管理活动(不包括投资建设活动),它包括体育系统内部的管理活动和对外经营管理活动。长期以来,国家一直鼓励各种专业体育场(馆)实行多种经营,为社会大众体育健身提供各种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休闲健身娱乐活动,是指专业体育场(馆)以外的体育场(馆)的管理活动,也可以直接理解为就是体育健身娱乐业。在我国的产业划分中,休闲健身娱乐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属于一种典型的边缘产业活动,虽然各级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在许多方面直接推动了健身娱乐活动的发展,例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但由于其主要的是反映公众闲暇时间的分配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对推动了我国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和健康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一直把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列入“娱乐业”,并由文化部门主管和统计,这与《北美标准产业分类》对具有娱乐与休闲性质的体育活动归入“其他娱乐与休闲产业”的产业划分是一致的,最重要的是,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在统计口径上要达成共识,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统计数据。

2.把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彩票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支持产业,是由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实践决定的。其依据在于:

第一,体育用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属于第二产业,不符合我国在《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中对体育产业的定位,在国际各种产业分类中也不具先例。而体育彩票实际上是政府为解决体育事业投入不足给予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或政府授权体育组织的一项特殊补偿性财政政策,其存在与发展取决于国家的宏观发展政策,世界上许多国家均有发行体育彩票,但没有哪个国家把其列入到体育产业统计中。

第二,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彩票业是我国正在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行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化程度,对体育产业主体产业的发展具有支持作用;同样,我国规定,体育彩票资金由奖金、发行成本和公益金3部分组成,其中公益金部分的大部分用于全民健身计划, 其余部分用于奥运争光计划,体育彩票的发行对体育产业的主体产业的支持作用更直接、更明显。因此,把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彩票业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支持产业,对于我们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推动体育产业主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体育用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已有具体的统计指标,而体育彩票业长期一直由各级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管理,从而保证了统计数据的获取。

3.我国体育产业中的其他一些产业,诸如体育旅游业、体育传播业、体育金融保险业、体育经纪业等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2],在体育产业指标体系中统计意义不明显,把它们视作是一些相关产业的次要经济活动更为客观。例如,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对体育产业的注释, 运动员个人的经纪代理活动被列入到7499(其他未列明的商务服务)之中。

4.把我国体育产业分为主体产业和支持产业,将会出现二组统计数据,一组是主体产业的数据,另一组是主体产业加上支持产业的数据,我们认为这是客观的,也是可行的。主体产业的数据更能反映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实践,并且能与国际各种产业分类的统计数据进行衔接和转换,适合于横向比较。而主体产业加上支持产业的数据主要是缘于我国对体育产业统计上的习惯,有利于进行纵向比较。这二组数据在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均设置了具体的统计指标,虽然他们隶属于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但依据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理论,划分产业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活动的同质性,而不是行政隶属关系,只要统一统计口径,就能进行数据统计。

美国是世界上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体育产业的有关数据同样被统计在其他产业之中,美国统计局在进行产业统计过程中,并不对体育产业统计数据进行汇总,美国学者在研究本国体育产业的规模时,往往将分在不同产业门类中的体育产业统计数据合并,同时,又综合其他机构有关体育产业的统计资料,采用估算的方法得出美国体育产业生产总量的数据[3]。

4 结束语

1.我国体育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对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设置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直接影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理论研究工作。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中作为一个独立门类的定位,将使我国体育产业指标数据统计由需要变为现实。本文提出的把体育产业分为主体产业和支持产业,作为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可以使我国每年实事求是地获得从中央到地方体育产业的各种统计数据,从中掌握我国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为科学准确地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培育体育消费市场,实现与国际标准的衔接和转换,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由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还不够发达,其理论研究水平和发展实践基础仍不足以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体育产业指标体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对体育产业指标体系的设置仍不够合理, 一些明显属于体育产业的门类被划在娱乐业中,例如,保龄球、台球、高尔夫球、跑马、滑雪等。此外,对体育产业指标的注释也欠全面和准确。因此,本文提出的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设置只能作为一个初步设想。建议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相关人员对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进行专门研究,并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有关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以建立健全体育产业指标体系,正确指导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实践。

收稿日期:2005—09—29;修订日期:2005—11—20

标签:;  ;  ;  ;  ;  ;  

建立我国体育产业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_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