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论文_杨华

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论文_杨华

辽宁省朝阳县木头城子镇中心小学 122000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多方面的丰富体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小学数学教学采取研究性学习,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和学习兴趣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优点

1.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研究性学习中更多地体现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即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研究去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按照促使信息更迅速地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去获得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也可以进行相互的交流、沟通,这也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2.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自身很难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很大的打击。而研究性学习则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研究乐趣,从而将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能够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些基本的知识,还向学生传授了简便易懂实用的学习方法,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够实现他们的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研究性学习则是有利于学生再学习,而这种研究方法的雏形对将来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迁移作用。

4.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记忆品质。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技巧得以实现,同时学生收获的也是他们自己学习研究得到的成果,会让整个学习研究过程形成的记忆产生丰富的“再生力”而长期保持下去。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记忆品质,实现了研究性学习的高效进行。

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巧妙创设研究的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们常说“环境决定人才”,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学习自制力有限,受外界的影响也较大,想要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就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受到感染,高兴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受到愉悦环境的影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唤起学生“研究学习”的强烈热情,调动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敢于展现自我,保证“研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2.善于提炼研究的素材。

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同时也是数学知识运用的归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从生活中提炼一些研究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知识的分析、解答,因为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活动的。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要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智能水平,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研究”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研究”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到探索发现科学知识的“研究”活动过程中去。

3.不断提供创造的机会。

虽然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来让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我们知道,合作交流是新课改倡导的又一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数学课堂变成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让学生尽可能经历合作与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共同参与、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使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增强学习信心,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予以重视、运用。

4.拓展延伸中再现风采。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的影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来,因为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说到底是一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感受、体验、训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将未知变成已知,根据已知推测未知是它的自然要求和较高追求,因此,要尽可能地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把学生的兴趣由课内研究引到向课外研究,激发他们进入更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

论文作者:杨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  ;  ;  ;  ;  ;  ;  ;  

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论文_杨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