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体育区域游戏的观察与指导论文_蒋璐蔓

浅谈大班体育区域游戏的观察与指导论文_蒋璐蔓

蒋璐蔓(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宏艺星幼儿园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幼儿园体育区域游戏中,幼儿自由选择同伴、区域游戏、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进行自主的游戏。但在游戏中,幼儿的行为表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幼儿想玩什么、想怎么玩、想和谁一起玩等,都是教师所不能预设的。教师要有较强的观察意识,通过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观察幼儿之间的互动、观察幼儿活动时的心理变化等,通过细心观察,了解幼儿需求,并适时给予指导,达到持续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游戏兴趣、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区域游戏;观察指导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1-285-01

教师有效的观察与指导是幼儿正常进行游戏的前提,但在体育区域游戏中具体该观察什么?该怎样进行有效的观察?观察时怎样适时的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增强观察意识

在运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主动的观察者,积极地为幼儿提供建设性的帮助与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仔细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方法。游戏指导的实际效果,取决于教师如何正确把握介入游戏的准确时机。倘若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正确,就可以拓展和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和层次。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需要观察而定,适时的帮助幼儿发展并延伸其游戏,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明确幼儿游戏需要,所以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二、明确观察的内容

在每一次体育区域游戏前教师都要明确,本次活动要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观察,可以随着幼儿的游戏情况不断的追踪下去,也可以只是局部的观察某个活动之中几个幼儿的游戏情况。

(一)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应的材料引发幼儿活动的欲望。那么,体育区域游戏的创设幼儿喜欢不喜欢?该区域投放的材料符不符合幼儿该水平的发展?我们就要在区域游戏时针对幼儿和材料之间的互动进行观察。教师要及时的增添适合幼儿年龄发展水平的材料,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例1:在”骑行区“中,晨晨和晓晓第一次参加体育区域游戏,晨晨拉着晓晓特兴奋的去骑车,俩人玩的不亦乐乎。第二次体育区域游戏时,晨晨和晓晓一边走一边说我们又去骑上次那个自行车好吗?两个小朋友非常高兴走到骑行区,骑完了一圈过后晓晓说不好玩我们去其它区域玩吧!第三次游戏时,教师在骑行区中加入了情境的设计和在摆放上面改变了并增加了难度。这一次晨晨和晓晓没有选择骑行区,选择了骑行区旁边的攀爬区,玩过了攀爬区之后晨晨突然惊讶的对晓晓说你快看那边怎么有公路呀?晨晨和晓晓好奇的跑到骑行区中玩游戏,玩过之后俩人高兴的说太好玩了我们再玩一次吧!

通过有效的观察发现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游戏只是在操场上进行简单的骑行,很轻松的就骑完了一圈觉得没有挑战性,幼儿逐渐失去兴趣。这就说明“骑行区”的设计与材料的投放满足不了大班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那么教师就要及时更换、调整材料的投放、增强挑战性,以吸引幼儿兴趣。

例2:在“攀爬区”之中,教师设计了三个难度不同的攀爬墙,大班幼儿都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游戏,都选择具有难度(最高)的攀爬梯。每一个爬到最顶端的幼儿都会做一个往上摸的动作,仿佛自己爬到最顶端了,挑战成功。在此次活动观察到幼儿有所举动,我们思考过后决定在竹梯的最顶端和竹梯不同高低的位置设计了水果树,幼儿可以自己的能力摘不同高度的水果,还增添了情境,帮助小猴摘水果。第二次游戏时,幼儿都带有任务去攀爬,果果在排队时就自言自语的说我一定要摘到最上面的那个苹果,他一边爬一边说还差一点点我就要摘到了,摘到之后下竹梯给了小猴之后,果果高兴的说:“哈哈我终于摘到最高的那个苹果了”!

这样,通过有效的观察和改变区域游戏的设置,逐渐提高了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观察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体育区域游戏中,幼儿不仅与老师、环境和材料有互动的关系,更多的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由于幼儿个体差异、能力的差异、身体各方面的发展不同,他们在一起游戏的时候会通过相互学习、游戏、挑战,而得到不同的发展。能力强的幼儿就会带动能力弱的幼儿共同游戏。列如:在“攀爬区”中,筱筱选择了第三个攀爬架最高的一个攀爬,她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并耐心的排队,但是轮到她往前走的时候她开始有一些犹豫了不敢往前走,这时我在一旁对她说:加油!勇敢的往前走,你是最棒的!但经过了三分钟后筱筱还是在原地站着不动,不敢向前往上爬。这时旁边的陈老师跟筱筱进行了一番鼓励后还是没有效果还是有点恐惧,陈老师又对她说如果你觉得这里有点的高的话,你可以选择旁边的那个矮一点的攀爬架。筱筱又慢慢的往中间的那个攀爬架走过去进行第二次尝试,走到竹梯的一半时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在这个时候静静走来了,拉着筱筱的手说我们一起玩吧!我先爬上去你再来,好吗?没想到挣扎了半天的筱筱小朋友竟然因为同伴之间的一句话就勇敢的往上攀爬。

教师当时的介入并没有达到有效的指导效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与幼儿之间会相互模仿相互鼓励,这种相互提示与友情是教师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它有益于幼儿的成长。所以我们要观察幼儿的互动,借助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和鼓励,更进一步的促进教师的有效指导。

(三)观察幼儿活动时的心理变化

幼儿是否喜欢运动,能否快乐地运动,能否在运动中获得身心的发展,要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关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运动心理。关注运动心理最主要的是对运动心理障碍的关注。心理障碍指的是外界环境变化对机体内部所造成的心理紊乱和失调,并阻碍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观体验。对于幼儿来说,它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不喜欢、不乐意参与活动或不敢、害怕参与活动。我们通过观察帮助幼儿克服运动心理障碍,要让幼儿从“不喜欢”到“喜欢”从“害怕”到“不害怕”。

二、细心观察,有效指导

对于体育区域游戏开展幼儿出现游戏问题,需要教师适时介入时要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时机。

(一)幼儿活动遇困难时,不急于援手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要自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例如:“攀爬区”中教师重新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攀爬架,老师们都担忧攀爬架是否太高,经过了一番商量过后还是采用这个高度。活动之中看到小朋友爬到最高的位置时,停下来不断的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攀爬过去。本次设计的攀爬架,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一旁的我看着有点胆颤。但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依旧坚持给予幼儿时间让他们去挑战,探索,往上爬的方法,最后每一位幼儿都爬过了最高的攀爬架。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挑战,在没有发生危险时教师没有必要马上制止,而是让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经常会遇到一些可以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直到当时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指导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是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成幼儿本可以得到的锻炼与发展出现告终。

(二)抓住时机,适时指导

在体育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暗示和有针对性地引导,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差异性,又能促使幼儿在运动活动过程中,在行动上、思维上、语言交流上都产生着积极地互动,在互动式的活动中幼儿也能很好得到练习和锻炼。因此,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当幼儿持续处于一个游戏发展水平时,教师可以适时的参与进去进行有效的指导。如:”球类区”可可和萍萍一直在相互的你抛我接的方式进行玩耍,持续了一段时间后。老师再提出一起来玩吧,除了抛接球,三个人还可以怎样玩呢?你们觉得它还可以怎样玩呢?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主动去思考和探索。

(三)幼儿活动犯错时,适时指正

在游戏环节之中,很容易出现幼儿与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和犯错,发生争抢器材等。例如:骑行区之中,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骑完自行车之后就随意乱仍或者是把车骑到其他区域之中。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抓住时机适时的进行指正。

(四)幼儿心理有问题时,适时疏导

教师要耐心的做幼儿工作,抓住幼儿的心理,教师不要草率的解决。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要以一个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出现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观察并了解幼儿当时是出于怎样的心理状态,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幼儿进行分析适时的进行有效疏导。

总之,幼儿园体育区域游戏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要不断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教师要以不同的观察方式。观察对于游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轻松的活动环境,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蔡春美、洪福财主编.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单雪婷.幼儿园内户外活动的组织策略探究[M].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 罗荣.解析户外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J].才智,2014,(25):142.

[5]章从文.孩子的健身良法:户外活动.幼儿教育,2009(2)

论文作者:蒋璐蔓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  ;  ;  ;  ;  ;  ;  ;  

浅谈大班体育区域游戏的观察与指导论文_蒋璐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