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针刺方法和传统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异与同分析论文_凃德玖

西方针刺方法和传统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异与同分析论文_凃德玖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乳泉社区卫生服务站 445400

摘要:目的:探讨西方针刺方法和传统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异同。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骨性关节炎患者34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行西方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针灸治疗,利用VAS评分及WOMAC指数评分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并通过对西方针刺方法及传统针灸方法在体表位置、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上的比较,体现两种方式治疗慢性疼痛的异同。结果:显示西方针刺法治疗效果高于传统针灸治疗法,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西方针刺治疗及传统针灸治疗约有65%在体表位置上相同,且两者方式位置及临床象征符合率约为70%左右。结论:西方针刺法及传统针灸法治疗慢性疼痛时在体表位置、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上既存在差异,也存在一致性,从解剖学及生理、病理性上应对传统针灸进行再创新延伸。

关键词:西方针刺;传统针灸;慢性疼痛;异与同

现今针灸在社会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关于西方针刺法的概念。西方针刺法是对针灸法的延伸,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且治疗疼痛时疗效十分显著。疼痛是患者自感的一种不愉快体验,它是由组织损伤所导致的,既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产生的反应,也是疾病伴随的症状[1]。疼痛有慢性,也有急性,慢性疼痛导致患者感受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多为几个月,严重对患者食欲、睡眠及正常生活产生影响,久而久之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2]。在之前疼痛只是作为生命体征的一种,但在新世纪以后,专家们一致认为慢性疼痛也是一种疾病[3]。西方提出的针刺法治疗慢性疼痛的疗效得到临床实践验证,因此中外学者将西方针刺法与传统针灸法在治疗慢性疼痛上的疗效进行比较,并得出相关结论,以指导之后的慢性疼痛治疗。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骨性关节炎患者34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7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5.5±1.6)岁。实验组17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6.6±1.4)岁。经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1.2.1两种治疗方式体表位置比较

传统针灸法治疗疼痛的穴位主要为腧穴,腧穴中共有361个大小穴位,另有奇穴和阿是穴、耳穴。阿是穴是对局部疼痛进行治疗的穴位,穴位及穴数不固定。而西方针刺法治疗慢性疼痛的针刺点有255个,这是导致患者出现疼痛的主要原因[4]。激痛点分为潜伏性激痛点与原发性激痛点,而疼痛有牵涉痛、原发痛与继发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977年前有学者提出西方针刺及传统针灸在体表位置上每个激痛点3cm以内存在针灸穴位,则认定有较好的一致性[5]。若超过这个范围,则一致性不明显,而研究结果发现两者之间有65%都是相似的,且两者在位置及临床象征上的符合率高达70%。依据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刺痛点及传统针灸穴位在解剖位置上的一致性是很高的。

1.2.2作用机制比较

激痛点是能被触及的,可导致患者出现牵涉痛及局部疼痛。局部疼痛主要是由于患者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且化学物质堆积,如组胺、前列腺素等,进而导致患者局部运动神经及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加,缩短肌肉,进而导致疼痛出现。疼痛点发病机制一般与感觉神经纤维终板功能激活异常有一定关系。西方针刺法既有药物治疗也有干针治疗,若患者出现局部抽搐,则可将干针引出,疼痛这时就会被解除。若疼痛反应不能被很好引出,则治疗效果不明显。这个作用机制是由于干针及化学药物的刺激导致肌肉紧缩组织出现松弛并延长,使得局部血管扩张,堆积的化学物质也得以被清除。而传统针灸治疗主要是对患者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起到行气活血、舒经通络的作用,主要是对患者疼痛部位的气血运行状态进行改善,使得患处的营养供应得以恢复,也使得患处正常的生理功能得到保证,体现了中医上的阴阳平衡。近年来,医学界很多学者都相继研究了针灸的作用机制,并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针灸对疼痛进行治疗与下丘脑有显著关系。

2.结果

传统针灸法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较多,如火针、电针等,而西方针刺法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也较多,有干针、生理盐水及局麻药等。在双盲实验中对两种方法治疗慢性疼痛的疗效进行研究,发现西方针刺治疗效果更好。将本次研究中选取的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骨性关节炎患者34例,对其中17例患者行西方针刺治疗另17例行传统针灸法治疗,发现西方针刺法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针灸治疗法。

3.讨论

西方针刺法有药物治疗及干针治疗,主要刺激点为激痛点。激痛点是指腹按压时其出现局部疼痛,甚至疼痛感会传输至远端,导致远端也出现疼痛。这种针刺法在欧美等国家得到应用并逐渐发展成熟,在医学界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传统针灸法治疗强调的是穴位,通过针灸穴位产生治疗疾病的作用。综上所述,西方针刺及传统针灸在治疗慢性疼痛上既存在相似处,也存在不同处,但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骨性关节炎患者34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行西方针刺治疗,对照组行传统针灸法治疗,发现西方针刺疗效优于针灸治疗,提示针灸治疗需要借鉴及探索新的方式,从解剖学及生理、病理性上应对传统针灸进行再创新及延伸。

参考文献:

[1]郑寒丹,赵继梦,吴璐一,黄任佳,朱毅,王硕硕,胡智海,刘慧荣,窦传字,黄艳,吴焕淦.温针灸镇痛的临床应用与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2):6855-6860.

[2]郭湘丽.针灸治疗慢性膝部疼痛30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14,34(11):2139-2140.

[3]方伟,赵磊,万慧,彭力.浮针配合小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8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05):448-449.

[4]陈玉婷,胡海平.中医针灸治疗疼痛科患者的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4):37.

[5]宋成涛.观察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1)193.

论文作者:凃德玖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  ;  ;  ;  ;  ;  ;  ;  

西方针刺方法和传统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异与同分析论文_凃德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