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银行业发展的新规范_银行论文

正确认识银行业发展的新规范_银行论文

正确认识银行业发展新常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态论文,银行业论文,正确认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虽然人们对银行业绩的下滑早有预期,但当陆续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几无悬念地披露出净利润下滑和不良贷款反弹时,仍然让人有些担忧和不安。尤其是已经公布年报的11家上市银行中,除浦发银行和平安银行外,净利润增速全部跌落至个位数,不良贷款率则全部突破1%,似乎预示着我国商业银行正快速迎来发展拐点。中国银行业正在进入下行通道么?笔者认为,作为与经济紧密相连且共生共荣的商业银行,在经济进入以增速回落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时,也将不可避免进入新的格局。当前发展速度回落、风险持续上升,不过是商业银行从旧态势转向新态势这一过渡期的暂时性表现。财务表现的变化只是商业银行进入新常态的外在表现,与之相伴随的是支撑发展的各项内在动力的变化,这种变化更为关键。商业银行必须要看到这一更深刻的改变,准确把握形势演变趋势,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加快提升各项核心能力,在新旧态势转变中实现转型发展。

      如果把过去十多年称为银行业发展的旧态势,这一态势的突出特点是资产和利润的持续快速增长。这固然与我国银行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经营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外部有利环境的支撑。商业银行从旧态势转换到新常态,正是原有支撑因素逐渐衰减的结果。

      一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过去十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0%,与之相适应,商业银行资产增速达到18%。很重要的原因是,以往经济增长更多依赖投资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投资的快速增长,从而为银行业贷款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基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与银行贷款驱动发展模式的内在关系,导致了经济增长与银行业资产增长的高度一致。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速换挡和发展模式转变,这两方面都将拉低银行业资产增长速度。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区域性、行业性信用风险暴露,还将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出现。

      二是金融体系从单一转向多元。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具有明显的单一特点,即银行在其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从社会融资结构来看,十多年前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高达95%。从资金需求方来看,大量的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这意味着资金市场带有明显的卖方市场特点,商业银行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这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土壤。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各类金融市场的建设,金融体系多元化的步伐加快,金融深化程度快速提高。最具说服力的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由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各地股权交易中心为代表的四板构成的资本市场体系极大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使得间接融资占比快速提升。这将推动资金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作为融资主体的企业的主导权日益提高,与之相对的则是商业银行话语权的削弱和业务的分流。

      三是银行边界从封闭转向开放。金融脱媒的过程实际上是商业银行的功能边界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过去,我国金融行业内各子行业间的边界非常清晰且完全分割,股票买卖只能由证券公司承担,存款、贷款以及汇兑功能只能由商业银行承担。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只可能来自银行业本身,因而金融脱媒程度低,发展压力小。但随着金融需求的日益多元,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以互联网金融和泛资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代表,推动金融子行业日益融合,相互间的边界日渐模糊,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于非金融机构快速渗透入商业银行的传统功能领域,从资产、负债以及表外各方面分流银行业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P2P网贷规模超过2000亿元,余额宝接近6000亿元,证券、保险、基金以及信托等资产管理规模达到50万亿元。银行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四是资金价格从管制转向市场化。过去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利润的高速增长,除得益于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资金价格(利率)的管制。在管制利率下,商业银行可以享受到稳定的存贷款利差,只要做好存款吸收和贷款发放,就可以获取稳定的利差收益。1995~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之差基本稳定在315个基点之上。2012年以来开启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打破了这一格局。随着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存款上浮区间逐步扩大,利差随之收窄。目前,在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30%的情况下,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之差已收窄到210个基点。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后,利差还会进一步收窄,同时波动频率加大,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长明显承压。

      五是银行监管从宽松转向审慎。以往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在存贷利差稳定下的资产扩张模式基础之上。一个重要的前提是银行监管尤其是资本监管相对较为宽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在全球金融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我国银行监管更加审慎,核心是强化资本监管。在资本约束下,依靠贷款驱动的资产扩张模式日渐式微。得益于宽松监管的银行业快速发展势头正随监管红利的日渐消失而衰减。

      外部支撑因素的改变使得商业银行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并在过渡期呈现出盈利下滑和不良反弹的特点。随着各项支撑因素的深入转换,商业银行将进入发展的新常态,呈现出新的特点。

      从业绩表现来看,商业银行将从非常态下的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从单边增长转向双向波动。整个行业的资产和净利润增长速度都将随经济增速的回落而明显回落,并稳定在5%~15%的水平。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银行业的发展也将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以往无周期、单边向上的增长态势让位于双向波动式增长。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信用风险的周期性反弹带来的资产质量的波动。行业内各类银行普遍盈利、高速发展的态势将不复存在,个体间的分化将成为常态。

      从竞争格局来看,得益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以及金融抑制下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同质化发展、无差别竞争是旧格局下银行业竞争的主要特点。随着发展压力加大、新金融业态出现和金融脱媒深化,商业银行不得不寻求特色化发展,走差异化竞争之路。特色化成为未来决定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从发展方式来看,商业银行将从存贷利差经营转向综合化经营,从收入过度依赖利差转向收入多元化。以往宽松发展环境下的软约束使得商业银行的传统存贷利差经营模式大行其道。金融需求的综合化、竞争主体的多元化、资金价格的市场化等外部环境因素的日趋复杂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硬约束,促使其转向综合金融服务发展模式,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均走向多元化。

      从发展动力来看,传统发展模式下,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长来自于存贷款规模的扩张,商业银行通过加大资源投入,扩充队伍,铺设网点,即可驱动业务增长,因此发展动力更多来自于资源驱动。进入发展的新常态,资本监管更严、金融脱媒更深、发展方式更加多元,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必须持续改革体制机制,释放生产力,提升专业化能力,才能获取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新常态下银行业的发展动力更多来自创新驱动。

      概括起来,所谓新常态下的新特点,就是市场化经营环境下,市场规律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结果和表现。新特点的背后是商业银行内在发展动力和发展模式的变化。商业银行只有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这一本质,寻求发展的新动力,才能适应新常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的关键在于尽快提升四大能力。

      首先,提升战略能力。在同质化发展的旧态势下,形势变化相对较为简单,业务发展较为单一,战略能力对银行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不明显。这使得战略管理未得到应有重视。应对发展新常态,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并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商业银行首先要按照特色经营、差异竞争的总体思路明确自身战略方向,进而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战略管理架构,引入战略管理工具,确保战略得到持续落实。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切实避免“重制定轻执行”“上热下冷”以及“战略与计划两张皮”等影响战略实施的突出问题。

      其次,提升服务能力。银行业本质上是服务行业,市场竞争力更多体现为服务能力。但受传统发展模式和外部环境制约,国内商业银行的服务能力不强,且集中于传统业务领域,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商业银行一方面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流程,切实提高传统业务的服务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内外部资源整合,从单一产品服务转向综合金融方案服务,提高满足客户各方面需求的能力。此外,还要强化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在某些业务领域形成自身特色,以特色带动服务能力的提升。

      再次,提升创新能力。无论是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新需求,还是金融脱媒带来的新挑战,抑或是金融深化产生的新业态,都要求商业银行通过创新实现以变应变。产品上,既要适应客户需求变化,推陈出新,也要适应竞争需要,打造自身特色产品。很重要的是形成与战略定位相适应的产品体系和特色产品。体制机制上,要适应市场化大趋势,提高市场化程度,建立与专业化经营相匹配的体制机制。此外,要创新管理方式,积极引入先进管理工具,尽快从传统存贷利差管理转向全面资产负债管理。

      最后,提升科技能力。无论是经济新常态,还是金融新常态,一个重要的变化,也是重要的推动力,就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运用,推动社会消费模式、商业习惯乃至传统业态发生改变。商业银行必须尽快适应这一趋势,并提高科技运用能力。面向互联网客户,加快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获客和经营体系,拓宽服务渠道。通过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尤其是要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尽快建立资产负债管理、定价管理、风险管理等管理信息系统,强化信息科技对经营管理的支撑。

标签:;  ;  ;  ;  ;  

正确认识银行业发展的新规范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