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发展中的家庭教育指导论文_邹香珠

谈幼儿发展中的家庭教育指导论文_邹香珠

邹香珠

华安第二实验幼儿园

摘要:幼儿阶段的智力启蒙、技能培养、良好习惯养成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是人发展的基础教育阶段,幼儿教育给人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活动范围处于家庭与学校这两站式空间结构,从心理学范畴来说,家庭,是幼儿发展的主要阵地,亲子教育的感染力在某种程度上,优于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因此,家庭教育指导,是提高家校合作效果的最佳办法,也是促进幼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关键词:幼儿发展;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作

一、游戏环节在幼儿智力启蒙中的家校合作

游戏是幼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教育手段,游戏过程实现了一种让幼儿在欢乐中掌握知识,培养基本能力的理念,能够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多个环节过程中,不断培养学习兴趣。依此,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游戏设计,着力于把学习目标分解并融入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诱导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1、教师的游戏设计原则

1)目标性原则。游戏内容应选择与教学相关或相近的,以能为课程教学目标服务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游戏过程的关键环节应能具有明显目的性和教育性。

2)发展性原则。游戏内容应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有利于启发、诱发幼儿主动地动脑筋,主动参与到伙伴们的活动中去,并能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3)可行性原则。这里主要特指在游戏设计的基础上,需要家庭完成复制(模仿)、延续和提高教师在学校未能完善的教育、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在校的表现以及其家庭情况,对家长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在游戏选择与设计上除了考虑能够让幼儿得到快乐,游戏过程应尽求简单、容易把控,并且要考虑到游戏可以复制(模仿)到家庭中进行,在家庭活动中获得另一种情境下的延续,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思想水平和综合能力。

2、在游戏环节上合理指导家长配合学校教学与教育。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教育目标,在与家长沟通的前提下,把这些目标简化、生活化,指导幼儿的家长能够通过游戏模式,强化学校教育,弥补学校因时间问题和各方面因素限制而不能进行的教育,使得课程教育与学校教育获得完善并进一步发展。

例析:为了促进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启蒙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我曾经帮一位家长设计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游戏的开始是由父母在了解孩子今天在学校做什么的话题下自然引入的。游戏过程是幼儿在父母的引导下进行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这对父母成功的运用了启发式思维引导训练,帮助幼儿"捉到""老鼠",同时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此次活动中,我指导家长从不同角度随时对孩子的表现给予表扬,鼓励幼儿勇于克服困难。

二、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注重保持幼儿在校期间能够快乐成长,这就需要老师教育幼儿学习如何去解决与伙伴之间矛盾的能力、学会跟老师和谐相处的能力和独立处理一些生活细节问题的能力。幼儿园的小伙伴们在一起学习、做游戏、进行一系列学习与娱乐活动,很多情况下,需要小朋友之间相互配合,一起思考,一起动手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过程中,她们习惯于有困难找伙伴帮忙,习惯于把快乐和不开心与小伙伴一起分享,她们学会了简单的沟通,初步养成合作的意识。

但是,幼儿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困惑、或者自己不能处理好的事情,那么家长将继续扮演教师的角色,帮助幼儿解疑、解惑。教师在这方面应主动联系家长,把学生在学校需要完善或补充的教育内容与家长进行沟通,并指导设计家庭教育方法、策略。比如在某次垒"长城"的活动中,小明的搭档是小李(经过我了解,小李当天因为妈妈生病,心情不好)小明找我投诉,说小李一点都不乖,不仅不帮忙,还把垒好的积木推倒,他很生气,说从此不理小李了。过候我及时把情况告知小明的家长,并跟家长共同设计一个"建房子"的游戏(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妈妈刚好手受伤,缠着大纱布,在"建小房子时,总会碰倒积木),由爸爸当观众,妈妈和小明一起"建房子"。此游戏设计与活动过程获得良好的启发教育效果,在爸爸妈妈的适时引导与交流之下,小明终于明白了,应该先关心小李为什么不开心,好好和他沟通,再帮助他开心起来,而不是只是责怪小李。通过这件事,也让小明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很多事情需要相互合作,更重要的需要好好地沟通。

三、幼儿心理辅导的家庭指导

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养成幼儿爱学习、爱动脑、能听话、有爱心等优良品质是幼儿教师应该思考的教育方向之一。为了获得全方位的教育效果,教师应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健康的心理培养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活动环节中去,并指导家长家庭教育方法。因为幼儿初入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首先基本上是自幼从家长身上学来或模仿来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因此,教师及时把幼儿在学校的不良习惯和优秀表现告知家长,指导家长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提醒家长应以身作则,从家庭琐事做起,做好"镜子",如:有效的交流方法、适时的引导艺术、准确的语言表达方式等等。此时,教师当起家长的心理咨询师,指导家长做好幼儿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处理幼儿在家庭中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帮助父母分析幼儿心理,一起为孩子寻找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更好教育孩子的有效办法。因为教师在教育上有比较科学、系统的方法,针对性比较强,能做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幼儿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家庭指导是可行的、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慧丽,浅谈如何促进家园合作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

个人简介:姓名:邹香珠出生年月:1980年07月28日性别:女籍贯: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所在单位:华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学

论文作者:邹香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  ;  ;  ;  ;  ;  ;  ;  

谈幼儿发展中的家庭教育指导论文_邹香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