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转移瘤的放射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探析论文_雷左

脊髓转移瘤的放射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探析论文_雷左

【摘 要】脊髓转移瘤(ISCM)是一种转移性疾病,肿瘤晚期患者的癌灶向脊髓处转移,神经根与脊髓被压迫之后,会使躯体形成疼痛感,感觉系统也逐渐变得麻木,这种疾病的危险度比较高,患者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机体瘫痪的现象,正常生活状态也难以维持。肿瘤发病率提升,临床医学治疗与研究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新技术,诊断脊髓转移瘤时可运用放射医学影像技术,现围绕这种转移性疾病,探讨治疗与诊断方法。

【关键词】脊髓转移瘤;放射医学影像;诊断;治疗

ISCM患者的临床表现的特异性不明显,处于进展期的患者存在病情发展速度快的情况,这个该病的诊断与后续治疗安排带来阻碍,在前期诊断工作中,应当利用放射医学影像技术来精准判断患者情况,将该疾病与其他症状相似的疾病进行区分,医疗人员如果想要做出精准度比较高的诊断,应当先确定发生机制,而后明确临床表现特征,运用先进的放射医学影像等技术辅助诊断。

1 发生机制分析

ISCM在肿瘤患者中的实际发病率比较低,肺癌与乳腺癌属于比较常见的肿瘤。可将ISCM的发病机制总结为以下几种:血行转移机制,瘤周血管处的肿瘤细胞顺延动脉系统,向脊髓部位侵袭,肿瘤细胞可从骨盆部位向椎体静脉丛处转移;通过软脑膜向其他部位转移,肿瘤细胞从软脑脊向血管周边的间隙转移,影响脊髓细胞,导致患者出现脊髓功能与结构缺失的问题;直接侵犯机制为癌细胞直接侵袭神经根、脑脊液与硬膜外间隙,进而损坏患者的神经功能。

2 临床表现特点

ISCM常表现为多发病灶或者单发病灶,转移瘤出现频率最高的部位为颈段,转移瘤会给神经系统造成压迫式影响,患者会形成明显的痛感,属于根性疼痛,部分病变的患者还会产生束带感与肿胀不适的情况,患者还会出现运动障碍,四肢肌力逐渐丧失,晚期患者还会有大小便功能障碍的表现,肿瘤所处的具体位置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

3 放射医学影影像分析

3.1 X射线技术

运用X射线来检查ISCM患者的情况,通过这一检查项目,可确定患者骨质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但是这种诊断技术存在使用缺陷,其可以对骨质的状况进行展示,且清晰度相对比较高,但是对于软组织却存在分辨力弱的情况,尤其是癌性转移瘤,ISCM的增长速度极快,在增长的过程中并不会对周边的脊柱骨性结构构成明显的影响,不会带来骨质破坏的问题,因此使用X射线这种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进行诊断时,必须关注这一诊断问题,可通增加其他的诊断技术来保障诊断结果的可信度。

3.2 MRI

MRI以其无创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成为目前诊断ISCM最有效的检查手段,其对脊髓软组织病灶的显示尤为清晰。ISCM在MRI图像上常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且不均匀。由于转移瘤周围水肿区也呈高信号,因此在T2wI上肿瘤与周围水肿区往往不易区分;另外,一些原发肿瘤不明确的病变,尤其是单发病变,如胶质瘤和血管母细胞瘤,常常难以与脊髓原发陛肿瘤相鉴别。近年来,动态增强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通过提高组织对比度,MRI能够准确地区分转移瘤及周围水肿区。在增强MRI图像上,ISCM多表现为环形、斑片状、结节状及斑点状强化。Rykken等在研究中发现,在增强MRI图像上,“边缘征”和“火焰征”在ISCM诊断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这两个征象可以作为脊髓原发性肿瘤与非中枢神经系统源性ISCM的鉴别特点。

3.3 PET

PET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在早期发现肿瘤及远处转移病灶,对ISCM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优于MRI,具有良好的解剖与功能代澍显像特点,可以确定肿瘤的原发病灶及其部位、范围、大小等。通过F—FDG的摄取形态(梭形或圆形)和脊髓肿瘤的SUVmax,PET在确诊ISCM病灶的同时还可通过全身扫描发现原发肿瘤,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在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中扮演重要角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治疗建议

治疗ISCM患者时,可选用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放疗、化疗、激素与外科手术等,其中放疗的应用效果最好。

4.1 外科手术

通过使用减压手术的方案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对研究材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后,发现这一类患者的整体情况比较好,缺少多发远处转移的情况。一些研究显示,接受切除手术的患者的神经功能存在受到损伤的风险,年龄大的患者不适合运用手术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存在掌握病理诊断的需求,可选用这种治疗方法。

4.2 化疗

如果患者不能继续选用手术与放疗的方法时,可启动化疗的治疗方案,患者必须接受预后极差的治疗结果。

4.3 激素

给患者提供手术治疗时,可将激素冲击治疗当做辅助治疗手段,这种治疗方法可帮助控制瘤周水肿问题,单独使用的情况比较少,患者也能能够对放疗与手术治疗保持更强的耐受性。

4.4 放疗

放疗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给6例ISCM患者使用外照射治疗方案,剂量范围为27-40Gy,分割次数最少为6次,最多为20次,完成放疗后,仅有1例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未被有效改善,中位生存时间被延长到5个月。有研究资料显示,经过放疗的患者之所以死亡,主要是受到了局部复发现象的影响,大部分复发者的照射剂量低于40Gy,通过增加使用的照射剂的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强化放疗的整体应用效果。

采用放疗技术后,尽管可以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也必须注意应对并发症的问题,放疗过程中单次使用高剂量的射线会影响到肿瘤周边的正常脊髓组织,如果未关注脊髓的实际耐受量,放疗计量过多,患者将形成脊髓水肿的情况,患者的身体组织也会产生粘连的情况,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产生截瘫或者脊髓坏死的情况,当剂量超过69Gy后,患者出现放射性脊髓病的概率将达到6%。针对单次大剂量放疗的问题,脊髓的实际耐受量并无明确数值。

考虑脊髓对于射线的实际耐受性相对比较差,医疗人员往往会加大对治疗剂量控制工作的重视度,在现有医疗本资源的支持下,新型放射治疗技术被有效研发,包括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技术等。使用精确放疗技术与图像牵引技术之后,可借助专门的设备来实现地低分割与大剂量的放疗目标,使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可以借助具有高度适形特点的治疗方法施加生物等效计量,将肿瘤细胞消除,减少局部复发的可能性。

治疗ISCM患者时,如果患者的预期生存期比较长且全身情况比较好,可采取长程型外照射放疗的方法,如果患者存在神经系统功能问题、脑转移以及预期生存期比较短的情况,可在允许脊髓耐受量范围中,使用短程放疗技术。

5 结束语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帮助诊断ISCM,通过PET与MRI可识别该疾病,不少肿瘤患者的年龄偏大,身体状况差,容易形成转移性疾病。脊髓手术的风险比较高,因此运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情况比较少,单纯化疗的实际治疗效果偏差,可选用放疗技术,对脊髓肿瘤展开精确放疗处理,保障治疗过程的安全性,为延长这类患者的生存期,相关医疗技术研究工作仍旧不能放松,以便达到尽早确诊以及尽早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丽丽, 张洪明, 李险峰. 脊髓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7(5).

[2]陈芳, 崔迪, 戴卓捷, et al. 高剂量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7, 37(1):35.

[3]武凯丽, 白侠, 赵建国. 89Sr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瘤的研究进展[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8, 38(9):636.

论文作者:雷左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4

标签:;  ;  ;  ;  ;  ;  ;  ;  

脊髓转移瘤的放射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探析论文_雷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