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出版分析_电子出版论文

网络出版分析_电子出版论文

网络出版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网络出版是计算机网络发展和出版事业相结合的产物。网络出版的兴盛,将推进出版业的变革,开拓信息传递的渠道,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因此网络出版大有可为。

一、网络出版的内涵

网络出版就是将作者的著作经过加工后通过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以电子文献的形式广为传播(出版发行)。它的实质是拥有固定域名并与互联网相连的网络实体,以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为介质,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网络用户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一种信息传递模式。

网络出版概念和行为是传统的出版概念和出版行为在互联网时代合乎逻辑的延伸。按照一般的理解,出版概念和行为包括三个方面:编辑加工、复制和发行。1997年我国发布了《出版管理条例》,其中对出版活动作了限定:“本条例所称出版活动,包括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复制、发行。本条例所称出版物,是指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这就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出版概念和出版活动的界定。同样,网络出版也包括这三个方面:编辑加工、复制和发行,只不过后两者因通过互联网进行而与传统出版有了不同的表现。

与传统大众传播形式相比,网络出版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由于网络出版的信息载体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计算机网络,通过网络出版与网上发行,信息传播将变得更快捷更广泛,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出版成本。

网络出版的产品就是网络出版物。网络出版物是指将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的出版物。如电子图书、电子报刊和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都可在网上出版发行。网络出版物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出版发行的,其创作、交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等都可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或大部分(如交稿、出版、发行等)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与传统的出版物相比,网络出版物是没有实在形式的出版物,但可以通过打印、复制等方法转化为纸质出版物或电子出版物。网络型的电子报纸和期刊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出版物。

二、网络出版的外延探讨

1.网络出版与电子出版

网络出版与电子出版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目前国内通行的理解是:网络出版是电子出版的一种,它们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出版物的制作和发行。电子出版的结果是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可以光盘、磁盘为载体,也可以网络为载体。因此网络出版物亦是电子出版物的一种类型,与之对应的以光盘、磁盘为载体的是封装型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和封装型电子出版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出版发行的,即其创作、交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等大部分或全部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而后者的发行要通过书刊发行等渠道。

网络出版一般没有具体的出版物形态,其出版物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播。当然网络出版在出版者一方看来,仍然是有载体的。但它的传播显然与其载体关系并不像传统出版物那样密切。故网络出版突破了传统的出版物制作和发行方式,极大地拓宽了“出版”的含义。

封装型电子出版物与网络型电子出版物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种封装型电子出版物。但它也同时提供网络型出版物,即“中国期刊网”。二者共存,相得益彰。需要指出的是,网络出版和电子出版尽管在中文里是含义区分明显的两个词,在英文中却是含义相近的词。在英文中,“电子出版(electronic publishing)”的含义许多情况下是指“网络出版”,而不是我们理解的光盘及软件的制作与发行。尽管英文中也有“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or network publishing)的说法,但人们描述网络出版时往往也使用“电子出版”(electronic publishing,e-publishing)一词。

2.网络出版与网上发布

网络出版与网上发布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网络内容服务商(ICP),他们以网站的形式发布信息,进行网络信息服务和传播,他们的这种网上信息发布行为算不算网络出版?对此一直是难以辨明的问题。

我们认为,网上发布从广义角度来看,应属于网络出版范畴。从出版的定义和目的来看,出版是促进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活动,出版的目的是将经过筛选整理的信息尽可能快地向用户、读者传播。验之以网上发布活动,我们可以看出,网上发布一般是经过选择的(经过网络编辑筛选加工),并且通过网络向用户尽可能快地传播。虽然表现形式与传统出版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一致的。因此,目前的网上发布除了BBS、email及chat(网上聊天)等少数内容外,大部分可归于网络出版的范围。

对于这种认识,理论上是说得通的。我们不能拿传统的图书出版来规范今天的网络出版。图书出版一般要经过编辑、印刷、发行三个阶段,但我们不能认为不具备三个阶段的信息传播行为就不是出版。比如古代印刷术发明前,图书的复制主要靠手抄,手抄其实也是一种出版活动。再比如封建王朝的石经刊布,尽管没有复制和发行阶段(由读书人以捶拓等方式进行传播),也仍是一种出版活动。依此来看,网络出版尽管可能不具备复制和发行等阶段,其编辑水平和标准尚不规范,但它仍然属于出版的范畴。因此,网络出版既可以是传统出版手段(印刷出版)在Internet时代的新形式;也可以是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网上交易等活动。

三、网络出版的特点

网络出版具有如下特点:

1.出版物虚拟化

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最大的不同,是其出版物载体为计算机网络。因此网络出版不存在传统的出版物形式。出版商通过计算机网络向读者提供出版物。读者直接获取利用网络上发布的各种信息。出版者和读者之间既不需要中间人,也不需要其他媒体。

网络出版由于不使用传统的物质载体,所以网络出版是实实在在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没有物质载体的束缚。在整个出版发行过程中只有信息流而没有物质流,因而大大节约了传统意义上的出版成本。其次,网络出版只有信息内容的加工,不需经过载体加工、发行等环节,出版时差大大缩短。一经“出版”就在网上即时传播,传播时差下降为0。信息出版与传播时差的大幅度下降,其效益是无法估量的。同时,网络出版物也大大扩展了传播范围,使信息的效益发挥到最大。网络出版不受时间、地点、频道、国界、气候等的影响,传递迅速,并可时时更新,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范围、时效和数量,有利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科技文化及时、广泛的交流与传播。

在读者需要时,网络出版物也可随时下载,成为具有具体形态的文献。在西方国家,现在已经出现了POD(按需印刷)这样一种出版形式:当读者在网上读到适合自己需要的文献时,可通过即时印刷系统很快得到此文献的纸本形式。

2.出版过程简约化

传统出版由于技术的限制,出版是一种非常繁复的工作,包括编辑、排版、校对、印刷……出版的周期一般很长,与现实情况有一定差距,即滞后性。而在网络时代,因技术的进步,出版工序得到极大的简化,同时“出版”的概念已经有所改变。在网络出版中,出版就是选择、加工信息,发布信息,传递信息的过程——这事实上是出版本质上的含义。通过网络出版我们能够将出版的本质含义看得更清楚。过去由于科技不发达,对出版物信息载体的处理过程冗长繁琐,混淆了出版的物质过程和本质过程,使我们难以把握出版的本质,也难以快速、合理地传递各种信息。

网络出版可大幅度简化出版程序,降低出版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出版“零等待”、“即时出版”。对出版者而言,当一本新的图书或杂志在电脑上编辑完毕,不再需要经过照排、制版、印刷、装订等工序,只需将其发布到网络上,订户就能在不同国家、不同地点,从终端屏幕上读到该图书或杂志的信息内容。这种全新的出版方法也取消了邮局的征订、发行环节,一切都可通过微机屏幕操作完毕。

3.出版者阵容扩大

网络出版不仅仅是出版技术的变革,而且是出版理念的变革。在网络出版中,传统的出版、出版物等概念都有所改变,出版者或出版商的含义也有所不同。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出版工序的简约化,掌握网络出版技术的人越来越多,网络出版者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事实上,任何在网上发布信息的人、单位或组织等,都可以成为网络出版者。网络出版者阵容的扩大,不但改变了出版的理念,对传统的出版管理体制也提出了挑战。我国对传统的图书、光盘电子出版管理实行审批制,要求出版之前必须送有关部门审批,网络出版的蓬勃发展,使审批制难以推行,因此亟需改革现行出版管理制度,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出版管理体制,以促进出版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4.网络出版独特的交易特性

网络出版的结果是网络出版物,其购买标的与传统出版物已不相同。购买传统出版物,结果是要拥有信息的载体——书本、报纸杂志、磁盘或者光盘等等。由于网络出版物并不具备物质载体,对其购买主要是为获取对信息访问、浏览的权利,它表现为获得注册权或有关密码等,使购买者能通过浏览器阅读所购买的“出版物”——出版者发布的有关信息。如“中国期刊网”就是出卖其网络数据库数据的使用权,用户获得相应的账号和密码才能阅读有关文献数据。

网络出版交易的支付方式与传统出版物实际没有大的不同。尤其是在现在的中国,由于电子传递和转账系统尚不完善,再加上个人信用的缺乏,以及单位财务制度的约束,用电子支付方式尚不普及。当然,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付款方式也将借助于网络。采取网络的远程付费方式,即无纸的付款方式——电子信用卡。但目前推广电子信用卡的时机还不成熟。

在目前的网络出版中,确实存在大量网站无偿发布信息的问题。表面看来,读者不需为阅读使用网站发布的信息而出资购买,但实际上网站是靠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网页点击数量,然后以此招徕广告投资,或作为争取投资或股票上市的依据,故其实质上也是一种交易。只是用户可能不再是交易的一方,与传统的交易方式有所区别。

5.可实现实时性的双向交流

网络本身是信息交流的有力工具。互联网具有资源丰富、查找速度快的特点,同时也有利于网络间的双向交流。在网络出版方面,出版者和读者用户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有效的交流,避免出版资源的浪费。读者可将自己的需求意愿通过网络迅速地传递给出版者;出版者根据用户的需求,迅速地提供相应的书目供读者选择;读者确定自己所要购买的书后再通过出版者。通过这样的交流,较好地避免了传统出版的盲目性。

同时,通过网络交流,网络出版可以实现个性化出版。由于网络上双向交流的迅速性,出版者可以快速地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对所购“出版物”的评价、意见等等,也可以根据其客户的需求,定期地为客户提供所想要、感兴趣的信息。比如目前很多网站都提供类似“我的XX”之类的个性化服务,使读者不再面对令人眼花缭乱且鱼龙混杂的信息而不知所措,节省读者检索信息、查询信息的时间。同时出版者也可根据反馈重新制定决策,促进出版业的发展。

当然,与传统出版相比,网络出版还有相当大的不足。比如传播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特别是网络编辑的权威性还存在问题。此外,文献出版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献包含的信息得以广泛传播(即时性传播)以及使信息以某种形式固化下来能得以长期保存(历时性传播)。而网络出版的历时性传播特色还不明显。目前网站内容时常处于变动之中,其内容回溯性较差,不便于读者利用等等,显示网络出版挑战传统出版尚需假以时日。但网络出版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高速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带宽问题的解决,网络出版大潮势不可挡。

标签:;  

网络出版分析_电子出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