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鼻腔给药制剂及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论文_张东明

中药鼻腔给药制剂及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论文_张东明

摘要:中医在我国的发展历史非常长,其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于中药鼻腔给药系统的应用发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鼻腔给药系统的特点及其在中药中的传统应用与最新进展。文献检索发现现代中药应用鼻腔给药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而中药现代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值得关注。

关键字:鼻腔给药;中药制剂;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

引言

随着现代医药的进步与发展,中药剂型研究越来越广泛,其先进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水平,因此中药新剂型的开发对中药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类剂型中,黏膜给药制剂除具有可避免首过效应、血药浓度平稳、应用方便等特点,由于无角质层,且黏膜毛细血管丰富,使黏膜给药还具有剂量小、生物利用度高及起效快等特点。

1古代中医对鼻腔给药的认识

中医认为鼻与脑是相连通的,此为生理病理关系的基础。李时珍《本草纲目》用巴豆油纸拈,燃烟熏鼻,治疗中风痰厥、气厥、中毒等病症;孙思邈《千金要方》治一切肺疡咳嗽脓血及唾血不止者,用“三炼酥,如鸡子黄,适寒温灌鼻中,日再夜一”;《素问·气厥论篇》记载“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胆热传于脑,脑传于鼻,发为鼻渊,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脑髓说》中说“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鼻通于脑,邪热由脑入鼻,故鼻干。同时,中医认为脑对鼻有调控作用,鼻功能依赖于脑。

2鼻腔给药特点

2.1给药新途径

鼻腔、鼻窦与颅脑关系极为密切,不仅鼻颅之间存在潜在的细微通道,而且三叉神经的眼支及上颌支、嗅神经和面神经分支等3对脑神经分布于鼻腔黏膜。因此,药物经鼻后可刺激鼻内神经,使其产生反射性调节,影响脑部和内脏功能,从而对脑部和全身起到治疗作用。对于被动吸收和主动转运的药物、亲脂性和亲水性药物或分子量小于1000的药物,若加入合适的吸收促进剂,能较好地被鼻黏膜吸收。水溶性大、胃肠道难吸收的极性药物,通过鼻黏膜也会有较好的吸收。

2.2靶向治疗作用

鼻黏膜表层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大大增加了药物有效吸收的表面积,药物吸收迅速;而鼻咽部丰富的淋巴管对一些药物的吸收也有着重要作用。鼻腔给药后药物分子可以通过嗅部黏膜沿着包绕在嗅神经束周围的连接组织或嗅神经元轴突到达CSF或脑部,从而可绕过血脑屏障(BBB)进入CNS发挥靶向治疗作用。

2.3患者依从性好

由于鼻腔给药方便迅速、对人体几无伤害,患者依从性好,特别适合于不能口服或者不愿口服的老人和儿童,也易于被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和家属接受。另外,传统中药颗粒剂、口服液、膏剂等在制备中需添加淀粉、单糖浆等,糖尿病患者无法使用。对于某些无法正常口服的患者,鼻腔给药也是很好的给药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中药鼻腔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

3.1滴鼻剂

中药滴鼻剂是鼻腔给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中药有效成分可以溶液、混悬液或者乳浊液形式直接滴入鼻腔。用补骨脂醇提取物黑色黏稠层滴鼻剂豚鼠滴鼻给药,可延长过敏性哮喘潜伏期,对组胺哮喘潜伏期也有显著延长作用。将心安宁制成滴鼻剂给药,能显著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观察康复新滴鼻剂对实验性大鼠鼻黏膜炎症组织多核白细胞数的影响,发现其抗炎作用明显。滴鼻剂配制简单,无需特殊的给药装置,但也存在药物在鼻腔保留时间不足、给药量不精确、药液在鼻腔内分布不均匀等缺点。

3.2洗剂

目前中药鼻腔洗剂主要用于手术后创面清洗和利于创面恢复。报道用善邦通洗剂冲洗功能性鼻内镜术后的创面,可加快鼻腔黏膜的上皮化及黏膜纤毛的恢复。用自制的通窍洗剂清洗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创面,同时与生理盐水组进行对照,两组治疗后鼻黏膜纤毛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通窍洗剂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和术腔黏膜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3乳剂

乳剂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以自制头痛鼻疗剂治疗中老年偏头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且鼻腔用药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口服给药,而且用药量仅为口服给药的1/10:鼻腔用药与口服用药起效时间分别为5-10min和2-4h,而2组每次给药剂量为0.1g和1g。在鼻黏膜给药后测定白芷中的有效成分,发现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符合一室模型,且白芷乳剂鼻黏膜给药达峰时间快、进入脑组织时间快、脑组织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较高,证明。

3.4气雾剂

气雾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的制剂,使用时借助于抛射剂气化产生的压力,将内容药物分散成雾状微粒喷出,供皮肤、呼吸道或腔道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剂型。气雾剂具有奏效迅速、药物稳定、剂量准确和副作用小等特点。用自制沙参麦冬汤加减鼻雾化吸入剂治疗萎缩性鼻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且对鼻腔无刺激性,未发现毒副作用。

3.5喷雾剂

喷雾剂是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填充于特制的装置,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高压气体、超声振动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其优点是喷出的雾滴较细,在鼻腔内分布均匀、不易流失、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将甘辛鼻腔用喷雾剂作用于豚鼠超敏性鼻炎模型,可有效抑制超敏反应过程,保护豚鼠鼻黏膜。

随着鼻腔给药系统的不断发展,其必将在全身性疾病和脑部疾病治疗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而中医临床鼻腔给药的历史悠久、临床经验丰富,因此中药的鼻腔给药系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晏亦林,叶勇,周莉玲,等.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外回收率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8,19(2):117-119.

[2]陈新梅.人参皂苷Rg1鼻腔给药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7,35(2):229-231.

[3]董倩倩,张琼,陈立峰,等.碧云喷雾剂对大鼠卵白蛋白变应性鼻炎的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22(3):1-3.

论文作者:张东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中药鼻腔给药制剂及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论文_张东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