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的对策论文_刘云鹏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的对策论文_刘云鹏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摘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目标,办好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要求高等学校坚持以内涵为主的发展模式,加快构建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求。习近平指出:“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学科体系、教材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在党的领导下构建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对策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现状

部分高校教师之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参与度不高,其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实际,缺乏针对性。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两张皮”,思想政治教育既无法有效回答他们思想认识上的困惑,也不能有力促进他们的业务发展,自然就难以有吸引力。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深人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他们从学校获得的支持与保障将逐步减少,因而对学校的依赖性和归属感也随之下降,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是致命的冲击。此外,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陈旧、单一,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学习,简单采用大会报告、宣读文件、专家讲座等传统手段,存在着走过场、形式化等问题,这也是其难以获得高度认同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之下,一些比较受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如参观考察、社会实践、观看影视作品等,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得到普遍、广泛采用,这也影响了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实效。

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的对策

2.1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同时大学生要成长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栋梁之才也必然要接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有利于高校把党的政治引领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把党的重要思想方针渗透于教育教学过程始终。2016年,针对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段话指明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方向,也体现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期待和要求。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高校工作的重要使命和中心任务。各高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穿教育教学的过程,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社会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就是要尽可能挖掘社会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认知,自觉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2.2在建设学科体系中坚持和贯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学科体系建设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决定高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学科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科体系建设之中。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科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其他各个培养方案的依据,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所以,学科体系中必须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使学科体系建设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其次,在高校自身发展方面,学科体系建设能够体现高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决定高校的办学质量。中国的高等教育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要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底蕴,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是无法实现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构建高质量的学科体系中坚持和贯通思想政治工作,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和立场,研究和解决各种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凸显党领导下的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二要树立科学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宽阔的视野和战略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三要在学科体系构建中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大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为核心,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学科实践基地建设、学科研究项目以及学科生存环境中去。

2.3构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新模式

首先,筑牢“第一课堂”教学。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脊梁,如何通过思政课“第一课堂”,即理论课堂教学,让新时代大学生认知、领悟并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成果,是当前思政课教学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不仅要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还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即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专题教学、课堂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新方式、新方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从而增强思政课“第一课堂”的教学魅力。其次,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教学。当前,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现代大学课程教学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这个环节对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思政课不仅要筑牢“第一课堂”教学,还应该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教学,即实践教学,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教学环节当中,不断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辨别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最后,打造互联网“第三课堂”教学新平台。当今社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正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当然也影响着今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及其学习方式。所以思政课教学要积极打造互联网“第三课堂”教学新平台。例如,可以建设一些网站、微信群、QQ群、BBS平台、APP平台等,教师可以在这些平台设计网络作业,建立题库,或者进行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课的学习活动中。

2.4创设文化环境渗透,培养大学生担当意识。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潜在的熏陶人、感染人、感化人的积极作用。首先,高校教育应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和社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文化活动,将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融入到活动中,充分利用校园公众号、学报、电台、微信群、QQ群、论坛等平台扩大宣传,有效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打造良好校风环境。坚持把“四个自信”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广泛开展学院、院系文化环境评优票选、诗词大会竞赛、感动中国历史人物讲演等活动,增强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归属情感,由此让高校学生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敬畏心和爱国主义情怀。让高校学生以更加充沛的精神状态、更加鲜明的价值追求,自觉将知识技能和个人理想转化为责任及担当行为。

3结束语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与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我们应深入学习并认真领会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将其贯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落实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开辟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国辉,高鑫.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J].中国商论,2019,11:227-228.

[2]覃琮,曹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助推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9,12:21-23.

[3]顾苗丰,沈晨仕,张金静.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J].科技视界,2019,16:170-172.

作者简介:刘云鹏(1989.04-),男,吉林省吉林市人,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吉林建筑大学。

论文作者:刘云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的对策论文_刘云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