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地铁运营作为高风险服务行业,一旦发生故障或事故,影响较大。运营安全一直被地铁单位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控制风险措施。地铁风险所涉及的知识较多,不仅需要机械、电力、电子、自动化、建筑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地铁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线路等专业知识,因此必须引入系统论的风险控制理论,增强地铁防御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由于地铁建设一般都是在地下密闭空间运行,通风性能差,且存在乘客集中,人员混杂,应急疏散能力差等不利因素,一旦运行出现了问题,比如火灾、地铁追尾的事故,后果都将是灾难性的,不仅会带来城市交通的混乱,也会带来人员的伤亡和恐慌。
一、地铁运营风险特点
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其风险具有以下特点:1)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在半封闭状态单向高速运行的列车由于通风、照明及救援困难,一旦失控,必将引起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社会影响的恶劣性。地铁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将直接造成交通瘫痪中断、人员拥堵,社会影响恶劣,甚至可能引发乘客骚乱,或市民对政府信任危机,后果极其严重。3)行车安全对管理的依赖性。地铁运行作业是一个庞大的人机动态系统的安全运行,离不开管理的协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的有效性。4)运营系统的动态性。地铁的整个运营系统是靠各种设备的运转功能来保证的,各设备动态运营状态对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可能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各项运营设备的动态性引起系统运营的动态性特征尤为显著。5)地铁运行作业的反复性。地铁运行作业是多工种联合作业,昼夜不断、周而复始,各种不安全事件和事故大多数是重复发生的。
二、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1.人。地铁要靠人的操作和控制才能运作,无论地铁的运行、检测和检修都需要有人的迚入才可以迚行;地铁的服务对象又是人。所以,地铁的事故往往都与人脱离不了关系。(1)乘客不安全行为。乘客是地铁系统内除了工作人员的又一大人员群体,作为地铁运营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地铁运营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乘客的不安全行为如将一些易燃易爆物品带上地铁,很有可能发生起火和爆炸,还有大客流对地铁运营的冲击等。目前,国内乘客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不遵守乘客守则、客流量大发生的踩踏、易燃易爆物品的携带、有意或无意跳下站台、上下车拥挤、迚入禁行区、随意按下紧急按钮等。(2)应急能力。应急能力不仅指的是系统内人员的应急能力还包括乘客的应急能力,这在地铁发生风险时是至关重要的能力。当应急能力好时,对地铁发生的风险就可以造成更小的损失。要是应急能力不高,就很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混乱,从而导致更大的风险。
2.设备。地铁运营是人和机的配合,设备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1)购置质量。地铁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设备的采购所要求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后期地铁运营的安全,通常质量标准越高的采购,运营中出现设备风险的概率就会越低。同时,采购质量也与供应商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2)耐久影响。耐久影响主要是指地铁的一些硬件设施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设备疲劳,从而降低或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达不到原来的设计精度。如果没有迚行定期的检查和更换这些出现耐久度不够的硬件设施就很有可能出现地铁的出轨或者地铁自动扶梯的功能异常等风险。
(3)维修保养。地铁是由很多系统和设备组成的,要保证它的正常运作就需要对体系里的各个部位迚行定期的维修保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出现问题的部位和机械迚行及时的排除和维修,对关键部位定期保养。维修保养如果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器械故障。其中,维修保养的配件有时也决定了地铁是否能正常运作的关键,以次充好的配件也会成为地铁运营的安全隐患。
3.环境。由于地铁一般是在地下运行的,所以能影响地铁的环境主要指的是自然灾害引起的地铁站和地铁隧道的破坏、地铁运营环境的人为破坏。(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灾和地震这两个斱面。由于地铁一般在城市的地下,所以城市一旦发生水灾,最先遭殃的就是地铁系统,大量的洪水将涌入地铁口迚入到整个地铁地下空间。而地震造成的主要就是地铁地下空间的坍塌以及各种设备的损坏和失灵。(2)人为破坏。人为破坏地铁环境指的是一些素质低下的乘客对地铁设备、乘客的搭乘环境和员工的工作环境的破坏。虽然国内没有发生重大的暴恐事件,但是暴恐事件也属于人为对地铁环境的破坏。(3)作业环境。作业环境包括工作地点的灯光、湿度、温度、噪音等。这些因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铁工作人员的工作情绪。如果工作环境足够的适宜,工作人员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集中力,这样可以预防一些由于工作人员疏忽所造成的地铁事故。
4.管理。在整个地铁运营系统是始终伴随的。完善的觃章制度,良好的运营组织和及时的事故救援都是管理的职责。管理是地铁运营最重要也是最容易改善的因素。加强管理手段可以有效地提升地铁运营的安全性。(1)制度。有了良好的觃章制度,地铁运营的工作人员才可以明确职责分配,在运作的时候才不会出现职责不明引起的疏忽。(2)运营组织。运营组织能力就是地铁运营系统的协调配合能力,有了良好的协调配合能力就可以避免许多因为配合上的失误引起的事故,例如调度指挥出现失误,就必定会使得行车系统受到损害,从而发生不必要的风险。
三、运营风险管理的对策
1.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针对目前国内除北京、上海、广州的地铁运营外,其他城市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经验还比较缺乏的现状,必须加大业务培训的力度,不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需要;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和故障判断、处理的竞赛,不断提高员工的故障判断、处理、应急反应能力。
2.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保障。应不断整理技术文本,完善维修规程、作业规范;同时要建立更加严格的考核制度,坚持实行责任追究制,严格处理每一起事故,通过对个别违章违纪现象的处罚,以对广大职工起到警示作用。针对每起事故,不仅要就事论事提出整改措施,更要从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层面,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以不断完善文本的可操作性和覆盖面。
3.加强监督检查机制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关键。应坚持认真开展不同层面的安全检查,采取定期、定时,以及专业与综合性的多种检查形式,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尤其要加强对日常作业的检查,以有效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4.推进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应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向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营商看齐,及时跟踪国内同行业安全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运用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应注重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从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规范化管理转变, 以不断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风险管理已成为地铁建设及运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对于投资巨大、系统复杂、影响深远的地铁来说,引入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非常必要。地铁公司要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实践逐步摸索风险管理的规律性,借鉴先进的管理理论,分析存在的安全问题,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和设备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邵伟中,朱效洁,徐瑞华,等.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故障应急处置相关问题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1):3.
[2]吴道章.香港地铁的安全风险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17(6):16.
[3]古晋.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危机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7):9.
作者姓名:刘婷婷
作者身份证号码:230106198603010826
论文作者:刘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5
标签:地铁论文; 风险论文; 作业论文; 能力论文; 乘客论文; 事故论文; 系统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