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视角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_绩效评价论文

战略管理视角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视角论文,战略管理论文,绩效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当前供应链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公认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围绕供应链的目标,对供应链整体、各环节(尤其是核心企业)运营状况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运营关系等所进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评价。多年来,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就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问题以及评估方法,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仍然存在着局限性。

Lummus[1]等在描述制定战略供应链计划的七个步骤的同时,从供应、过程管理、交货运送、需求管理等四个方面构建主要考核指标;供应链权威研究机构PRTM在SCOR模型中提出了评价供应链绩效的十一项指标系统:交货情况、订货满足情况、完美的订货满足情况、供应链相应时间、生产柔性、总物流管理成本、附加价值生产率、担保成本、现金流周转时间、供应周转的库存天数和资产周转率;马士华[2]等提出了客户服务、生产与质量、资产管理和成本四方面构筑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杨茂盛[3]等指出从顾客服务水平、财务、内部业务和学习与创新等角度建立多指标评价系统;赵丽娟[4-5]等特别从供应链管理的社会绩效视角考察了环境影响度、能耗度、资源回收利用率等社会指标。目前的指标体系或者着重评价整个供应链、或者评价节点企业而忽视了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影响和制约。

随着全球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整个世界的经济活动呈现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而这一特征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新的环境与挑战,为构建基于企业战略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要求。首先,供应链企业战略管理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要求有绩效评价体系与其相匹配。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变,供应链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顾客需求迅速变化,而技术创新也不断加速,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剧烈,成功的决定因素不再取决于供应链企业的内部,而是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6-7]。而这些变化趋势使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开始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企业自身的长期目标和短期发展。因此,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评价也必须符合并且服务于企业供应链自身的战略目标,使所有的战略因素都能够在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基于战略的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已势在必行。其次,现有的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着诸多不足,这是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的现实要求。在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与企业自身的战略理念不相适应。例如,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指标之间缺乏有效的关联性、协调性差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评价基于企业战略导向也是现实要求的结果。

有效的绩效评价既能适时地监控供应链的运行状态,同时找出在运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予以纠正;更有利于引入优胜劣汰机制,进而激发供应链企业的学习欲望,能够吸引并留住优秀的成员企业[8]。基于战略导向的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首先要确定因素集,根据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供应链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因素体系。本文选取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将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权重。而在指标中既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具备“灰色”特征,因此选择灰色关联分析法,并将其建立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的评价模型构建

1.层次分析法确定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各指标权重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将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再利用数学的方法确定各个层次所有因素所占的权重[9-10]。层次分析法是将定性思维判断定量化,从而使计算过程方便简捷。对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赋权,其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确定评价指标与评价样本集。

其次,构造判断矩阵。

第三,求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作归一化处理,即得这一层指标的权重向量。用“方根法”求特征向量,步骤如下:

2.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构建

灰色关联系统的主要理论是运用已得到的信息来确定系统中的未知信息,这种方法不要求样本服从任何分布,对于样本容量也没有特别要求。而其中一种常用的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就是灰色关联度法,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判断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如果曲线越接近,则相应的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与传统的分析方法并不适合非线性模型相比,这种方法既可以对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因素间关联度进行分析,还可以用来判断供应链企业多层次综合指标体系所描述的总体优劣程度。具体步骤如下:

通过对供应链企业绩效的综合评价,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出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的灰色加权关联度,进而对各评价对象进行排序。其中,关联度越大,则评价结果越好。

三、实证分析

1.确定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链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和经营活动。而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作为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也应该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组织战略等的变化适时地作出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供应链企业已经提出了学习型供应链的概念。这种供应链企业是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基于企业的战略导向,通过学习、修炼、提升、再学习、再修炼、再提升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从而不断提升供应链自身的竞争实力。本文以基于战略导向的学习型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评价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应用,对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供应链企业战略管理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要求有与其相匹配的绩效评价体系,而学习型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从企业的战略出发。以客户绩效、社会绩效、财务绩效和学习绩效构成学习型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的一级指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学习型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2.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考核指标权重

(1)确定一级指标的权重

构造一级指标的两两判断矩阵,如下所示:

3.利用灰色加权关联系数模型,计算各供应链企业灰色关联度系数

本文选取四家供应链企业作为样本,分别记为A,B,C,D,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它们进行绩效评价。首先邀请多位专家对上述指标按照规定标准给分,并设定打分范围为1~10分,可得原始样本如表2所示。

(1)对表2的原始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从而可得供应链企业绩效指标的关联系数矩阵为:

(4)计算各供应链企业绩效的灰色加权关联度

计算各样本企业下各指标的灰色加权关联度R,得到表3中的结果。

最后,计算各个样本企业的灰色加权关联度,得到:

四、结论

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赋权,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供应链企业绩效水平的高低进行评价。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对供应链企业绩效水平进行排序,为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提供了量化的方法。最后,运用了实例分析,客观地评价了供应链企业的绩效,通过与实际情况的对比,证明此方法对于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客观有效,从而为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提出了基于战略导向的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评价,论证了在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中,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的必要性。绩效评估能够描述供应链的运营状况,并为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标签:;  ;  ;  ;  ;  ;  ;  

战略管理视角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_绩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