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与散文的“雅”与“俗”--在中国散文与旅游文学研究会上的讲话_市场经济论文

论市场经济与散文的“雅”与“俗”--在中国散文与旅游文学研究会上的讲话_市场经济论文

论市场经济与散文的“雅”“俗”分流——在中国散文与旅游文学研究会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散文论文,会上论文,中国论文,市场经济论文,讲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下简称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它在我国经济领域的运作,必将给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人格重塑、观念更新、心理变异方面无不铸上深刻的烙印。散文,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它不单单是精神产品,而且将作为特殊商品进入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散文的走势与发展,不仅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而且是颇具理论意义的崭新课题。

市场经济与散文创作的生态环境

散文创作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制作”与“销售”的完整系统,它包括散文家主观的创作心态和客观环境的物态。它同其它艺术品一样,都要遵循“生产(创作)——交流(流通)——消费”的价值实现规律。因为一切生产都具有消费的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是可能性的铁路,不是现实的铁路。”散文创作同其它物质生产一样,需要消费,需要读者的购买和鉴赏。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既给散文创作带来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首先,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对散文创作主体人格心理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散文家同其他人们一样,形成了一种自卑型和封闭型的人文性格。自卑型表现为:逆来顺受,委曲求全,默默无闻,不表现自己,狠斗“私”字一闪念,夹着尾巴做人。这种人文精神严重压抑了人的个性,使人变得萎缩、胆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自我贬低,行为消极,人人成了平庸本分的“小人物”。封闭型表现为:信息封闭和心理封闭。人们接受的是单一的、教条式的教育,信息老化、贫乏,“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目光短浅,拒绝接受新知识,用一种固定的认知结构和教条的价值观念去判断一切,衡量一切,显得保守顽固,却自我感觉良好。这两种人文性格是同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和高度集中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在这两种人文性格的制约下,散文创作大都以“文以载道”的直线模式运作,尽管出现了许多名篇佳作,毕竟显得单调、乏味。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情况大为不同。市场经济是一种充满竞争意识的、效率型经济,它要求人们开朗、乐观、自信,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智慧,去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市场经济又是一种开放、灵活、多变型的经济,它要求人们以开放的个性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迅速掌握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面对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种经济自然与那种狭隘、封闭、保守的人文性格是不相容的。它要求人们具有开放、豁达的人格品质。因而,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许多散文家尤其是新生代散文家已从传统的人文性格的樊篱中走了出来,从自卑走向自信,从封闭走向开放,面对市场,勇于开拓,勇于表现自我,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其次,市场经济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对交换(流通)机构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散文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其交换和流通机构主要是出版社和新华书店。而出版社和书店的工作人员又同其它单位的职工一样,其人文性格有着极大的依附性。表现为:(一)经济依附。每个人没有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并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只有按一定的“程序”参加“工作”,端上铁饭碗,吃上“皇粮”,成为国家或集体的一员,才智才能方有所依托,也才能获得“工资”和经济利益;(二)行政依附。一个户口一个档案,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活动范围以及人生的自由度。(三)心理依附。每个人不看重自我评价,而是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尤其是领导的肯定,这样才觉得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依附性的人文性格自然使出版界和书店的人员不能越雷池半步,一切按指令性计划办事。因而一切出版物均是有令可依,有法可据,有文可查,显得死气沉沉,僵化呆板。新华书店更是照章发行,守株待兔,旱涝保收,不敢开拓市场。

在市场经济下,独立性、创新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摆脱行政依附关系,以独立法人资格从事书刊经营活动。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他们独立获得信息,独立分析信息,独立谋划决策,以获取经济效益,成为书刊发行的第二渠道。出版单位和书店面对这种冲击,不得不进行体制改革,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他们同个体经营者一样,摆脱依附心理,坚定不移地面向市场,广泛搜集和分析信息,了解和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决策,组织生产和经营,不断创新,以求产销对路,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到向市场要效益。否则,险恶的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将把他们淹没。所以,在文化产品的交换、流通机构中,求新、创造的人格品质正在增强,适应市场需要的作品正受到青睐,而传统的高雅的文化正在遭受冷遇。

再次,市场经济的多元性和消费性对消费者(读者)的影响。

过去的计划经济是单一型和供给型的经济。单一型表现为:经济形态单一,以公有制为主体,排斥其它经济形式;管理模式单一,不管情况怎样变化,千篇一律,千人一调一面。人们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也就形成了单一的思维方式,单一的文化生活,甚至衣着打扮的方式也单一。供给型表现为:一切按计划配给,一切按计划消费。因而,人们也就形成了一种安于贫困、不愿进取的知足型的人文性格。

市场经济是多元性和消费性的经济。多元性表现为:主体参与的多样性决定了经济模式的多元性;市场的竞争促使人们发挥创造性去占领市场的一席之地;市场经济的多变性迫使人们以丰富多样的个性去适应。消费性表现为:生产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市场经济的这两种特征促进了人们进取性和多样化的人文品格的形成。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艺术趣味也随之发生变异:从“无我”走向表现自我,从单一走向多样。读者也从过去单纯受教育而走向对消闲、娱乐、愉悦等多种艺术趣味的追求。

市场经济对散文创作生态环境的这种种冲击和影响,必然导致散文创作的分化,从单一走向多元。实际上,这是我国当前文化转型期由过去“文以载道”的官本位文化走向“文以悦人”的商本位文化的必然趋势。

散文创作的“雅”“俗”分流

在强竞争、快节奏的市场经济的制约下,散文创作的分化主要表现为“雅”“俗”的分流。

“雅”散文指那种弘扬真、善、美,将人们导向进步、文明、高尚,扬弃假恶丑的散文。日本近代小说家嵯峨野屋御室(1863-1947)在《小说家的责任》一文中说:“发扬真理,说明人生,批评社会”的作品是“纯文学”的作品。倘若借用这一观点,是否可以说那些说明人生、批评社会、发扬真理的散文就是“雅”散文。因为,“雅”者,远离现实功利之谓也。离现实功利越远越有“雅”味。自然,从散文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那些内容精美、艺术典范的散文谓之“雅”散文。比如,那些着眼于民族、祖国、历史、时代、命运、伦理、道德、献身热忱等思考的社会散文;那些在现实与历史的碰撞中“反顾”、“总结”,具有强烈使命意识的人生散文;那些躁动着时代跫音的反映生活巨变的改革散文;那些从复合的地理文化中溯洄与开掘的文化散文;那些钟情于祖国的山川园林并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山水散文;那些充满纯真、洁美情调,描写亲情、爱情的情爱散文……总之,“雅”散文给人的是崇高理想的鼓舞,高尚情操的启迪,纯真情感的薰染,美的陶冶。中外散文史上留传下来的名篇佳作,应该说是那个国家那个民族众多散文作品中的精粹,哪一篇不是“雅”散文呢?所以,“雅”散文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散文发展水平的标志,应该是我们倡导和努力追求的艺术目标。

“俗”散文,顾名思义就是通俗散文。这种“俗”散文具有题材日常化、主题浅近化、形式大众化、语言生活化等特征。比如那些报纸副刊上的“寻常百姓家”、“生活大观园”、“都市风景”、“缤纷校园”、“文化茶座”等栏目的散文,突兀而起于大众生活,反映和表现的是大众的心灵透影。这种“俗”散文尽管有些较为粗放,但新鲜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深得大众的喜爱。它是对过去“载道”散文模式的冲击,是散文多元景观中绚丽的花朵,是以娱乐为主的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俗”散文中还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媚俗、庸俗散文。这类散文尽管不如电视剧那样充满“男女皇帝走红,侠客义士走时,警士匪徒走运,倡优妓女走俏”的“皇热”、“侠热”、“匪热”……但满纸小气、娇气、媚气、野气。比如,那些写初潮、写丈夫、写性饥渴、写怀孕、写生孩子的情感琐碎、格调低下的太太散文;那些写小感觉,小情绪、无病呻吟、雕琢泄私的闰阁散文;那些玩弄女性,露骨地进行性描写的野性散文;那些无聊神侃,鸡零狗碎,妇姑勃谿,油腔滑调,充满噱头粗话的市井散文……这种趋时应势,取宠于低级趣味的媚俗、庸俗散文,是对散文通俗化的背离,是对散文审美功能的亵渎!

散文之所以产生“雅”、“俗”分流,甚至有的人步入媚俗、庸俗的境地,和市场经济下一些人滋生泛滥的非理性思潮是分不开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与快捷,给广大群众带来几种明显的变化:(一)经济收入增多,购买力增强;(二)工作的紧张疲惫,要求轻松、娱乐、闲适心理的滋长;(三)在阅读过程中,追求可读性、趣味性、娱乐性、通俗性。但也有一部份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和一些醉生梦死者,他们疏于勤奋,乐于懒散,滋生一种强烈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产生一种非理性思潮。表现为:(一)“游戏人生”。这是一种缺乏崇高理想的玩世不恭的思潮。正如某电视剧的主题歌《何不游戏人生》唱的:“何不游戏人生,管它风风波波多少年;何不游戏人生,管它虚度多少岁月;何不游戏人生,看尽恩恩怨怨”。柔靡低沉,哀怨伤感,毒害着人们的灵魂,扭曲着人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致使一些人成为“无理想、无公德、无所事”的“三无”玩世者。(二)“跟着感觉走”的媚俗思潮。所谓“感觉”,不是这部份人对事物深入的感知,而是社会流行的“时髦风”。所以,“跟着感觉走”就是不加分辨地跟着流俗走。于是,追“星”族、慕“款”热接踵而至;于是,“爱你没商量”,只要能够“过把瘾”,一掷千金,也要“潇洒地走一回”!这样,使一些人成为随波逐流、不辨是非的混世者。(三)“敢拿青春赌明天”的赌博思潮。只要吃得好,玩得好,只要有“黄金宴”、“三陪女”,“敢拿青春赌明天”,什么投机取巧,盗窃诈骗,铤而走险,无所不为。这样,致使一些人道德沦丧,成为危害社会的人生赌博者。在这种非理性思潮面前,一些文学艺术家基于功利目的,迎合这种思潮,从而出现了文化大还俗的现象。小说、影视中的“拳头十枕头”的武侠热、言情热甚至性文学,高温不退。而且,一些作家醉心于俗文学创作而获得了颇为丰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金钱、物欲的利诱面前,散文家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分化。一部份散文家偏执于散文艺术的真诚,在这“商风吹得国人醉”的形势下,仍不为金钱所动,保持书斋的平静,读诗文,读山水名胜,读人间世相,漫乎其间,其乐也融融;另一部份散文家则趋赶时髦,追求时效性、商业性、经济效益,卷入通俗散文甚至媚俗、庸俗散文的创作中。散文家的这种“雅”“俗”分流,必然导致散文作品的“雅”“俗”分流。

“雅”“俗”互鉴,并存共荣

“雅”“俗”并非截然划分,而是矛盾的统一体,呈现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事实总是这样:“俗”之极便成“雅”;“雅”之极必为“俗”。比如,古代先民记事说理的文章,简古单一,记叙不清,说理不透。随着文化的提高,人们在大量“俗”散文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加工与改造,最后便成了记叙清晰、说理透彻、感情充沛的“雅”散文。这种“雅”散文到了齐梁时期,发展成一种以四六句调为基本,多用对句,繁用典故,追求音调谐和的骈文,可谓“雅”到了极致。到了唐代,因骈文追求形式美而影响了文意的畅达,文义朦胧,文脉散漫,引起韩愈、欧阳修、苏轼等有识之士的不满,从而高举古文运动的旗帜,倡导恢复汉以前的自由表达的散文传统。对骈文而言,又成了“俗”散文。古文发展到清代的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组成,讲究起承转合,且言必称孔孟,论必据程朱,又可谓“雅”之极。但它死板僵化,束缚人们的思想。于是,梁启超倡导“文体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白话散文,为复古派所反对,认为是俚俗鄙琐之言,是“俗”散文。但它贴近生活,新鲜活泼,蔚然成风,取得了很大成绩。朱自清在《论中国现代的小品散文》中指出:“但就散文论散文,这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屈,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文中,也认为:“白话散文很进步了。长篇议论文的进步,那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不论。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白话的“俗”散文成了“美文”,又“雅”起来了。“雅”了几十年,到了60年代和“文革”时期,八个样板戏统治文坛,散文创作也出现了这种规范,那种模式,“形散神不散”成了创作和评论的唯一标准,散文又“雅”到了极点,于是才有80年代以来对“形散神不散”的再认识,提倡散文的开放意识和多元化,又涌现了大量的“俗”散文。可见,“雅”、“俗”是相互转化的。其实,“俗”化不是粗俗化、鄙俗化、庸俗化,而是平民化、大众化、通俗化,使“雅”之作充满生机活泼的情趣。“雅”化也不是神秘化,古奥化,更不是贵族化,宫廷化,而是使“俗”之作规范化、完美化、精粹化,使之更富于艺术生命力。因此,我们在“雅”的同时要注意“俗”化;在“俗”的同时要注意“雅”化,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吸取艺术营养,在“雅”化与“俗”化的双向互动中求得散文创作新的发展与繁荣。

此外,“雅”、“俗”散文要互生共进,并存共荣,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倡导大散文,更新狭义散文的观念。长期以来,人们把散文局限于那种“独抒性灵”、表现“自我”的感性散文(或称艺术散文),而把大量的人生感悟和进行文明批评、社会批评的知性散文排除在外。这是一种错位。实际上,散文是种类繁多的家族,参照西方16世纪文艺复兴以后的散文,小品、随笔、游记、速写、书信、日记、札记、短评、寓言、杂感、沉思录……均属散文家族的成员。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这些散文品种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提倡“大散文”的格局,使散文回归到大众中去。在放开手脚,大家写,写大家的创作活动中,精美的艺术散文自然就会在大量的“大散文”中产生。如果先就规定散文必须是艺术散文,那就束缚了散文家的手脚,散文创作必然会走向僵化和狭隘,不利于散文创作的发展。

(二)拓宽题材,求真求美。拓宽题材,就是要使散文家从个人狭窄的生活小圈子中跳出来,摆脱“小家子气”,走向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走向大千世界,关注人生的各面,摆脱媚俗、庸俗倾向。18世纪英国期刊小品作家约·艾狄生(1672-1719)和理·斯梯尔(1662-1729)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他们摆脱英国自17世纪以来的“以华丽为尚”的“雅”散文,创办《闲话报》、《旁观者》报,刊载主闲适娱乐的“俗”散文。斯梯尔在《闲话报》第一卷的“献辞”里说明其宗旨为:“是要揭开世间的假面具,把狡诈、虚饰、假意的原相披露出来,推荐在服装、谈话、行为各方面的一种普遍的风气。”他们开辟了“灰脱芝苦力室”,“韦尔咖啡室”、“希腊学者”、“圣詹姆斯咖啡室”等专栏,刊登男女社交、娱乐,妇女教育,城乡生活,社会风气,掌故轶事,文评诗品,热点新闻等,他们一方面描绘商品社会的众生相,一方面又敏锐地觉察到商品对人性的压抑、扭曲,从而揭露金钱颠倒黑白的本质和人为物欲的荒诞。尽管他们的散文中有少数平庸之作,但未流入媚俗、庸俗的境地。可见,生活题材的散文同样可以写出佳美之作,并非一定要陷入媚俗、庸俗的泥淖。

求真求美,就是散文家要牢牢把握住散文“真感情”、“美文字”的审美品格,以不变应万变。因为“真”、“美”乃是散文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的主要之点。“真”,即与虚假告别;美,即与矫揉造作告别,一切归于纯真与自然。无论市场的审美情趣如何变化,“雅”、“俗”如何分流,“真”、“美”二字乃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审美标准。

(三)提炼哲理,增强散文的思辨力。恩格斯说:“哲理是在最崇高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许多高尚的强有力的思想。”哲理的思辨就是关于宇宙、社会、人生根本原理的思考。作者应站在时代前行的角度,以哲人的头脑对历史、社会、自然、人生的改变与发展,提出“警世”与“超前”的意见,充满开放意识,民主意识,人道意识,科学意识,这对于人性的完善和健美情操的陶冶起着重要的作用。自然,哲理的提炼与思辨不等于枯燥的说教,在这市场经济渗透到生活各面的时候,散文家只要及时捕捉人们的心理热点,寓理于事,寓理于物,寓理于情,无论“雅”、“俗”散文,均能提出醒世警人的真知灼见,起到以理引善,以真导美的功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四)改善散文创作的生态环境。散文家应增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历史责任感,力避“媚俗”、“庸俗”的倾向,“雅”中求“俗”,“俗”中见“雅”,亦“雅”亦“俗”,“雅”“俗”并存。出版家和第一、二渠道的发行人应从积累民族文化的角度,对“雅”、“俗”散文不能厚此薄彼,重“俗”轻“雅”,应该一视同仁,畅通发行渠道。读者应明确阅读的目的在于教人、育人、喻人、冶人、悦人,而不完全是娱乐,从而认真地选择与阅读,不偏废,不倚重,获得全面的精神愉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导向下,只要我们求新求真求美求善,及时地切入社会和人生的关注点,无论“雅”“俗”散文,就会具有强烈的市场效应,为人类健美情操的塑造和全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提高,作出有力的贡献。

标签:;  ;  ;  ;  ;  

论市场经济与散文的“雅”与“俗”--在中国散文与旅游文学研究会上的讲话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