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克氏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论文_邹朝汉

螺纹克氏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论文_邹朝汉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二人民医院 654100

摘要:目的:探讨螺纹克氏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一端带螺纹克氏针行小切口交叉固定治疗骨折21例,分析其疗效。结果:随访4-20个月,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未见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断裂,肘关节活动良好。结论:采用带螺纹克氏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牢靠,对位满意,能有效防止感染,退针等并发症,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

关键词:螺纹克氏针;肱骨髁上骨折;交叉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多发年龄为5-12岁(1),我科于2009-2012年采用带螺纹克氏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2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5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4-10岁。摔伤20例,车祸伤5例,骨折类型,伸展型11例,伸展尺偏型7例,伸展桡偏型6例,屈曲型1例。伴神经损伤6例,手术时间,伤后2小时-2天。

1.2手术方法:在臂丛麻醉加静脉复合麻醉下,取肘关节后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各层,取肱三头肌腱纵形切开钝性分离,直达骨折断端,清除积血,断端软组织及凝血块。将伸展尺偏型,伸展桡偏型先复位成伸展型,把伸展型,屈曲型骨折的骨折远端和近端成角,折顶复位,复位满意后将肘关节屈曲90°固定,于肱骨外髁做一长约0.4cm切口直达骨面,用导向器固定于开口处与肱骨成45°钻入螺纹克氏针,螺纹穿透肱骨对侧骨皮质即可。同理,在尺神经前上处钻入螺纹克氏针,活动肘关节,检查螺纹克氏针有无松动,退针。淡碘伏冲洗创面,克氏针尾折弯,剪断埋于皮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术后处理:术后屈肘关节约90°石膏外固定,次日,即行手指,腕关节功能锻炼4周后,复查x片,骨痂生长可为肘关节屈伸受限范围小于良好即拔除克氏针。

1.4评价标准:根据 Flynn 制定的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价(2),优为肘关节屈伸受限范围小于5°,提携角为10°~15°;良为肘关节屈伸受限范围小于 10°,提携角为 5°~9°;可为肘关节屈伸受限小于 15°,提携角为 0°~4°;差为肘关节屈伸受限范围小于 15°,提携角为肘内翻。

2 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断针,退针等并发症,术后2个月X片显示骨折线消失,随访4-20个月,综合评定结果优17例,良6例,可2例,无一例出现关节僵硬,肘内翻,神经损伤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时儿童最常见的骨折,肱骨下端呈扁平而膨大 下端向前成角 肘前有冠状窝 后有鹰嘴窝 两窝之间只有一层薄的骨片相又是皮质骨与松质骨的交界部位 结构脆弱易发生骨折⑶,临床治疗多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法,手法复位为首选,但多次手法复位,可能导致骨折处出现骨化性肌炎,复位后再次移位可能性大,肘关节易畸形及关节活动障碍,笔者采用肘后正中切口,复位容易,固定准确,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好,本手术方式用带螺纹克氏针螺纹端,经骨折处旋入肱骨骨皮质,可起到类似拉力螺钉作用,加强了克氏针的固定和抗旋转能力,螺纹与骨皮质密切接触,可有效防止克氏针松动,退针现象,固定更加可靠,针尾折弯埋于皮下,减少伤口感染,有利于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在尺神经沟上方旋入螺纹克氏针进入肱骨内髁固定时,利用导向器,使克氏针旋转进入时,完全有效避免了螺纹对尺神经和软组织的医疗性损伤,针尾折弯后埋于皮下,避免了针道感染,螺纹克氏针固定术更加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2012.9.(4).8

[2]陆春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20):1550-1552

[3]施诚仁 金先庆 李仲智,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2

论文作者:邹朝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螺纹克氏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论文_邹朝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