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及相关措施论文_祝倩倩,秦纪伟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及相关措施论文_祝倩倩,秦纪伟

南通万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226600

摘要:公路路面大多以沥青路面为主,沥青路面的提升与发展就至关重要。如何提高沥青面层的防裂性能、改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使用品质应是我们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要在施工中严格要求施工质量,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施工质量问题。文章分析了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探讨了裂缝防治对策。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对策分析

引言

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道路开通后不久就出现质量问题和病害的现象。出现质量问题和病害的原因非常多,但最主要原因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不完善。实践证明,提高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水平不仅可以强化道路的质量,还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

1.1沥青混合料质量不合格

目前,公路工程的铺路主要材料通常选用沥青混合料,因其良好的防水性以及抗压性,受到广泛应用。然而,沥青路面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严重的开裂现象,并严重影响了公路路面的正常使用。由于沥青混合料较为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所以我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有条件的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增强处理,提高其对外界因素的抗性。

1.2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中的低温开裂是在沥青路面遭受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道路工作者长期研究和重视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沥青道路的温度开裂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由于单一的低温作用所造成的温度收缩从而在温度应力产出混凝土抗拉应力时的开裂。该种开裂被称之为温度收缩裂缝,其在沥青路面中主要表现为与交通方向垂直且裂缝之间的间距较为均匀。特别是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如果沥青材料无约束,则会出现体积收缩。如果沥青材料受到约束,则会相应的引起温度应力,在应力超出材料抗拉强度的情况下,就会造成裂缝的出现。而另一种温度裂缝的主要形式是温度疲劳裂缝,主要是指在长时间的温度环境中,沥青材料会产生疲劳,其在温度应力小于抗拉强度的情况下,也可能会造成开裂现象的出现。

1.3荷载裂缝

沥青路面的结构性破坏裂缝主要是由于行车荷载引起的。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大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就会很快开裂。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底部的裂缝会逐渐扩展到上部,并使沥青面层也产生开裂破坏。沥青路面在长时间的是使用过程中,承受着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从而造成了应力应变的长期交迭状态,最终导致沥青路面的结构强度逐步下降。在该种情况下,荷载的重负作用会日益增加,在其超过一定的次数之后,势必会导致荷载作用下路面内产生的应力超出路面结构强度,从而造成路面裂纹的产生,同时伴随疲劳断裂破坏。

1.4反射裂缝

反射裂缝是沥青路面施工中较为常见的裂缝类型之一,其产生主要是由于沥青路面的下卧层不连续处作用在面层、底层的应力超出了沥青材料的抗拉强度,从而造成了面层和底层的开裂。在其开裂的过程中,裂缝呈现逐步向上延伸的趋势,最终穿透面层直接反映为沥青路面表面裂缝。因此,如果采用标准的粘层从而使较薄的新面层和旧面层相结合,下卧层的裂缝会在相应时间内通过向上传播,最终形成较为典型的反射裂缝。

2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对策

2.1沥青面层施工预防

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严格配合比设计程序,为控制施工提供数据依据。受旧路面线形及断面几何尺寸的影响,新铺筑的沥青面层厚度差异较大,为保证路面的整体稳定性,应严格控制最小沥青层厚度,提高路面线形及断面几何指标合格率,确保路面排水畅通。中面层配合比设计应改良集料级配,控制室内制件及压实空隙率,提高高温稳定性能。通过添加生石灰粉提高上面层沥青混合料亲和能力,从而改善沥青面层结构抗低温、抗变形、抗开裂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配合比要合理有效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合理有效是沥青路面质量的根本保障,为了避免沥青路面裂缝现象的发生,必须要在施工前对该路段进行严格的勘测,经由准确的测量参数,然后通过缜密的精细计算之后,最终得出沥青混合料的合理配合比,再此过程中,同样也需严格的控制混合料的稳定度以及孔隙率诸多性质。配置沥青混合料时,必须对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严格控制,防止沥青出现老化现象。

2.3加强底层的抗拉强度

在沥青路面受外力荷载作用时,与此同时路面底层也会受到相应的拉应力作用,如果路面地层的抗拉强度难以承受其施加的拉应力,便会发生沥青路面开裂现象,所以,为了避免开裂现象发生我们需要切实加强路面底层的抗拉强度,通常可以选择于道路的基层与面层之间加设连接层应用,并且要保证此连接层的抗拉强度均高于路面以及基层,确保路面和基层之间结合的质量,与此同时,连接层还会为地面底层承担较多的拉应力作用,比如土工格栅材料连接层的设置,不但能够与沥青混合料完好的连接在一起,而且还会提供较高的抗拉强度,从而有效的防止沥青路面裂缝发生。

2.4合理控制基层厚度

一般情况下,基层的厚度决定着承载能力大小,适应的增加基层厚度,也会相应增加其承载能力,通过数据表明,如果半刚性的基层厚度由十厘米增加到二十五厘米的时候,其承载能力会比原基础增加两倍,所以公路路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基层的厚度进行适量增加,不仅能够有效的加强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还会对沥青路面的稳定性有所提高,进而防止裂缝现象发生。

2.5沥青面层施工控制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摊铺作业开始前,应对封层的质量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其存在破损现象必须进行提前补洒,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沥青材料设计阶段配合比进行配合比设计。其次对生产配合比进行验证后还应对沥青拌合材料的油石比、搅拌温度以及搅拌时间进行控制,严禁搅拌质量不合格的拌合材料投入使用。第三,在摊铺的过程中,应确保摊铺工作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碾压工作应在摊铺完成后立即进行,并通过对撒水量的控制避免沥青混合料降温过快。而且要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进行严格控制,并且采取相应措施减小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避免因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造成质量问题,严格控制半刚性基层的含水量在0.9倍左右的最佳含水量。

2.6加强科学养护

养护不当是沥青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科学养护是预防裂缝产生的重要的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切缝的时间掌握恰当,将切缝的深度和长度控制合理,及时洒水保持一定湿度养护一段时间,将潮湿状态的混凝土路面时间控制在14天到21天之间,让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水化作用。避免在暴晒、高温的时候施工,在施工前对基层表面采取一定的保湿措施,降低路面过分失水的状况,最后在施工后要对路面进行及时的遮盖和保湿,如果没有办法遮盖起来,要每天在进行洒水保湿,加强科学养护,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减少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就要保证施工质量或者做好人为施工规范,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裂缝问题进行适当的防治,将会造成很严重的事故发生。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要做好裂缝的预防和处理,对其主要的施工技术及相应的质控要点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分析研究,以提升路面施工质量水平,为路面工程的后期投入使用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德禹.浅谈如何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监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

[2]王克俊.沥青旧路路面病害成因分析与治理措施研究[J].城市建筑,2013(20).

[3]孙以民,齐大龙.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J].知识经济,2012(6).

[4]颜玉进.关于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路面施工技术重点探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09).

论文作者:祝倩倩,秦纪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  ;  ;  ;  ;  ;  ;  ;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及相关措施论文_祝倩倩,秦纪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