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体会论文_陈艳君,覃丽英

湖南省常德市康复医院精神科 湖南省常德市 415000

【摘 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 将某院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96 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控制精神症状,稳定血糖,提高治疗配合度,促进疾病康复。结果 经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精神症状控制,出院时血糖比入院时明显降低,患者出院前和入院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出院前和入院时治疗配合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及早帮助患者控制精神症状,稳定血糖,提高治疗配合度,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糖尿病

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有孪生的流行趋势[1]。国内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3.56%,高于同期普通人群[2]。而且与不伴有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并发糖尿病者往往精神症状更重,认识损害更显著,社会功能更差[3]。如何提高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是现代临床护理工作探讨的课题。该研究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对某院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对某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96例,精神分裂症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诊断标准(ICD-10),糖尿病符合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6例,女性50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3.5±2.7岁;精神病史0.5~42年,糖尿病病史0~20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利培酮、奥氮平,使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口服剂二甲双呱、优降糖、达美康及注射剂胰岛素。

2.1护理方法

2.1.1保障药物及时服用,及早控制精神症状和维持血糖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不承认自己有病,常出现拒绝服药和藏药行为。护士发药时应督促患者将药物服下肚方可离开,对有强烈拒药企图的患者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鼻饲药物或改变给药途径。

2.1.2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充分调动人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并发症发生发展。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精神症状活跃,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差。此时健康教育内容以精神疾病知识、探陪制度、住院作息时间、治疗依从性为主,辅以饮食控制、低血糖知识教育。对其家属及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介绍降糖药物种类、剂量、作用、使用方法,并向其介绍降糖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紧急处理方法,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取得其理解与配合,防止家属及室友给患者进食含糖高的食物。

2.1.3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精神症状和服用抗精神病药的影响,常出现食欲增加而暴饮暴食,并因暴饮暴食使血糖升高,精神症状加重。护理人员应加强监督与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计算患者所需热量,由营养师配送专门的糖尿病饮食,让所有糖尿病患者一起单独进餐,由专门的护士看管,防止患者抢食他人饭菜。家属送来的食品水果加强检查,防止进食含糖高的食物,并对其食品加以代管,定时定量发放。发放食品时加强观察,防止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抢、偷、换食其他病友含糖高的食物。对进食量大的患者给予低热量、高纤维素食物充饥,有效降低血糖上升速度。对因受精神症状支配而拒食或少食患者,予以耐心劝说,必要时喂食、遵医嘱予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防止低血糖发生。

2.1.4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还可减轻人的压力和紧张情绪[4]。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生活懒散,缺少运动,或服用抗精神病药后感到头昏乏力,懒于运动。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不同情况,鼓励帮助患者选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打球、练太极拳、散步、做操等活动。对于运动能力较差的患者可组织其打牌、唱歌、听音乐等娱乐活动。活动时间选择在餐后一小时,活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1.6定期监测血糖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常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消耗量大、拒食、少食、及服用降糖药物,易出现低血糖,或因进食时工作人员看管不到位而暴饮暴食,易出现高血糖。患者出现不适后不能及时向医护人员诉说自己的不适,若不及时监测,很难及早发现异常病情变化。轻症患者监测血糖2次每天(空腹、餐后),重症患者监测4~6次每天(三餐前、三餐后),以便及时掌握患者血糖及进食情况。

2.2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入院时、出院前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出院前治疗配合度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96例患者经抗精神病药和降糖药物系统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其急性精神状态缓解,空腹及餐后血糖稳定。入院时和出院前空腹及餐后血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住院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低血糖。

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4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疾病,具有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易反复发作,需长期治疗。并因多种抗精神病药能引起糖及脂类代谢障碍,长期服用易引发糖尿病。随着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其治疗及护理工作也备受医务人员关注。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长,引发糖类及脂类代谢异常,血糖波动。精神症状不稳定加重血糖控制难度。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加重精神病症状,两者相互影响,增加治疗护理工作难度,也降低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不能很好配合护理工作,而降低疾病治疗效果。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难点予以保障抗精神病药降糖药及时服用,精神病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锻炼、定时服用降糖药物、血糖监测等护理干预,使患者急性精神症状及时缓解,出院前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稳定,治疗配合度增加,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用此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晶宇,符丹萍,程祺,徐乐平.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肾血管病杂志,2012,10(20):1728~1730

[2]施辉,徐晶宇,赵汉清.2132例首次接受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5):438

[3]彭宇春,陈湘清,谭立夫,等.合并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研究 [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6):414~416

[4]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J].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79~599

论文作者:陈艳君,覃丽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4

标签:;  ;  ;  ;  ;  ;  ;  ;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体会论文_陈艳君,覃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