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性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性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发展社会主义论文,原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中全会决定又明确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说,一方面要以积极的态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性原则。党中央同时强调这两个方面,是因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我们应深入探讨二者的辩证关系。
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性原则,虽然都是党的决议所明确要求的,但事实上人们的认识并非是一致的。
目前,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着种种的模糊认识:一是对立论,即把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与坚持党性原则截然对立起来,认为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坚持党性原则;而坚持党性原则,就会阻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助长论,即把党性原则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社会上和党内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归咎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怀疑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性原则能否统一起来表示怀疑,他们认为:既然是遵循等价交换原则,那么能否做到无私奉献就值得怀疑:既然提倡相互竞争,那么要求发扬共产主义风格,也是难以想象的。
上述观点,尽管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但都反映了一个同样的问题,即如何正确地看待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性原则两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性原则在实践中究竟能不能统一起来?怎样统一起来?
二
我们党之所以既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要求坚持党性原则,这是因为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首先,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坚持党性原则。现阶段,党的中心工作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其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支配下所形成的市场调节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经济部门的分配和个别劳动的耗费,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并促进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2)调节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3)调节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启动经济的发展,增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内部活力。因此,坚持党性原则,就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党性原则的时代性所要求的,是现阶段是否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表现。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党性原则的坚持。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利益,有利于党在群众中威望的不断提高和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等价交换原则,将无情地冲击“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有利于人民内部民主与平等的氛围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型、网络化运行,将改变人们固有的封闭、保守、割据的观念,有利于倡导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将否定人们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有利于增强人们锐意进取的时代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落后愚昧状态,有利于人们树立重视教育、科学、文化和人才的风尚,如此等等。这一切都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象有些人说的是“洪水猛兽”,而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归根结底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其次,坚持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诚然,与任何事物一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其二重性,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其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1)追求商品价值增殖,容易诱发“一切向钱看”和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思想与行为;(2)突出商品生产者的特殊利益和局部利益,容易发生忽视乃至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削弱党的集中统一,以及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3)价值规律的作用,也必然会出现某种自发性和盲目性,有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需要指明的是,这些消极方面,在制度、法制、调控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如果我们坚持党性原则,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法制、制度和调控机制,是可以扬长避短,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例如: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方针;遵纪守法,公平竞争,严禁不正之风,反对弄权勒索和权钱交易,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持强大的内在动力;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不断实践,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可见,只有坚持党性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地发展。
揭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性原则之间的内在统一性,有助于我们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党性原则的保证,坚持党性原则就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而截然对立之说是站不住脚的;社会上和党内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是对市场经济的扭曲和庸俗化的结果,是党性不纯所造成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正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重视和克服的问题,所谓“助长”之说也是没有根据的;现实生活表明,在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认真坚持党性原则,是可以做到的,在实践中是能够统一起来的,对其产生怀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要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性原则,并将两者完美地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
第一、处理好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发挥社会主义特殊规律之间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性原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规律的作用。具体应体现在:(1)坚持和巩固公有制基础。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党性原则的要求。如果改变公有制基础地位,搞所谓“私有化”,那就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也违背了党性原则。(2)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切实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各种权益,避免两极分化,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党性原则在劳动者地位上的统一。如果改变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而依靠所谓的“中产阶级”,那就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样也违反了党性原则。(3)努力增加新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党性原则在生产目的上的统一。如果一味追求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一切向钱看”而损公肥私,追逐超额利润而挺而走险,仅仅满足少数人的穷奢极欲,那就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违背了党性原则。(4)加强宏观调控,通过市场协调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和结构,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适应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党性原则在经济运行方面的统一。如果缺少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宏观调控能力,而象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时期那样造成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造成经济的畸形发展,这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不符合党性原则。(5)通过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体制,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逐步得到充分发挥,并创造各种必备的条件,推进社会及其人员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党性原则在其历史作用上的统一。如果以私有制为基础,在雇佣关系下,由剩余价值规律支配,决不可能创造出实现人类社会及其成员的全面发展的一切条件,更不可能实现党的奋斗纲领,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党性原则都是不允许的。
第二、处理好贯彻党的现行政策和坚持党的最高理想的关系。党的现行政策是根据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而制定的。一定阶段上的党的政策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现行政策,自觉地投入到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的潮流之中,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懈努力。但是,我们在争取现阶段的目标时,不能忘了党的最终目标。共产党员更应该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始终不要忘记党的理想境界的实现,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自觉地维护与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当前,应该做到:一方面积极支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在实践中起好带头作用,鼓励和支持群众勤劳诚实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另一方面又要坚持党性原则,履行党员的义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乐于奉献,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经受住这场严峻考验。
第三、处理好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和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人们确立起利益观念,在经济运行和利益分配上要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克服过去那种“重义轻利”的倾向。但是,党性原则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关系中,要体现全体劳动成员的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益关系上要做到:一方面依据公有制的要求,体现全体社会劳动成员的利益,表现为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统一;另一方面又要反对为谋取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而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纠正日常生活中一切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唯利是图和“重利轻义”的思想和行为,特别要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丑恶行为。
第四、处理好倡导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和弘扬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将冲击一切封闭、保守、僵化的思想观念,而代之以新鲜、有活力、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观念。这就要求人们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时代意识,如改革意识、开放意识、民主平等意识,利益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效益意识、时间意识等等。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促使人们观念更新,本身是党性原则所要求的,应该大张旗鼓地予以倡导。但是,在更新观念的过程中,也往往出现一些偏颇认识和极端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诸如将改革等同于“否定一切”,将对外开放等同于“全盘西化”,将民主、平等等同于“自由化”,将竞争等同于相互倾轧,将利益原则等同于“一切向钱看”,将风险意识等同于投机冒险等等。因此,党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倡导某种新观念时,也要注意防止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发生。在鼓励人们开拓创新的同时,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在吸取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同时,努力启发思想觉悟,提高人们的识别能力;在倡导民主平等意识的同时,正确认识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在鼓励锐意进取、相互竞争的同时,积极发扬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在倡导敢试敢干的同时,保持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