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品格的时代性与时代化论文

管理理论:品格的时代性与时代化论文

管理理论: 品格的时代性与时代化 *

盛昭瀚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3)

摘要: 管理理论的时代性是理论对管理的时代特征和重大问题的深度关切与回应,管理理论的时代化是管理理论能够随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的能力属性. 时代性是管理理论的生命表征,时代化则是管理理论的鲜活度,时代性与时代化的统一构成了管理理论的基本品格. 管理理论的时代化和中国化是管理学在中国实践与发展中的两种基本形式. 时代化是普遍原理,中国化是时代化在中国的具体形态,是管理理论在中国发展的现实道路. 时代化通过中国化走向中国管理实践;中国管理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又促进和推动了理论的时代化,并以此融入人类先进的管理理论文明之中,这既是中国管理的基本现实,又是中国管理理论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管理理论; 时代性; 时代化; 中国化

0 引 言

学术,如果粗略理解为学问,那么,理论无疑是全体学问中最核心的部分,在所有学术活动中也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 首先,从学理上讲,理论承上启下. 上依据理论哲学思维,接受思维原则的规定性和引导性;下扎根实践,以问题为导向. 其次,学术界最普遍、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开展理论研究. 理论的创新价值一般就是学术贡献的标志,那些理论研究能力强、水平高的人往往在学术界被称为学者. 可见理论概念在学术中的重要性.

因此,关于管理学领域中的管理理论,特别是关于理论基本品格的思考,一定有其重要意义.

1 管理理论的哲学思维

“管理理论”在管理学研究领域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在一般意义上,管理理论是人们在管理实践活动与思维活动中,依据一定的理论哲学思维,以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科学问题及方法体系为基本要素建立起来的系统化与逻辑化管理知识体系.

管理理论之所以要以理论哲学思维为依据,是因为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都有其逻辑起点,需要在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即在哲学思维层面— 确立对该领域问题本质属性的认知. 而要做到这一点,一般不能仅在该领域之内、该领域局部范围内或者该领域具体技术和方法层面上解决,而要在与该领域有着紧密关联的更高层次、更大尺度、更多维度上进行思考,这就进入了哲学思维的层次,并明确该领域问题的本质属性与学术研究的基本范式. 另外,哲学思维要求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因此,确立了哲学思维也将能够明确该领域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与方法体系.

哲学思维的辩证性、批判性以及强调实践第一的基本原则为人们开展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 具体地说,当今的管理哲学思维尤其需要强调以下四点:

第一,复杂性. 当今几乎所有管理活动、管理现象与管理问题,无论如何细分为不同的领域、方向和类型,人们都可以在“复杂性”意义上凝炼、抽象它们本质属性的同一性、普适性与规律性,并从复杂性这个“根”上发现管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规律[1-3].

多年来,百色学院各专业和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者立足百色,利用百色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化资源优势为教学和科研优势,开展多学科协同攻关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初步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副教授为骨干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多学科及多学缘的研究和教学团队,涵盖了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英语言文学、哲学、音乐学、生物学、体育学、旅游管理学等学科专业。团队采取“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运作机制,组织校内外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加强和地方文化部门的合作,对本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第二,全球性. 普适性的管理理论是人类共同的文明. 在一般意义上,管理活动、管理经验、管理知识、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是人类管理实践与认知共同的积累和升华,体现了人类的共同关切. 由于人类历史发展历程的原因,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西方管理思想与学说在管理学领域占据了主导性地位,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而当前,中国管理学界经过几十年的成长,正逐渐成为当代世界管理理论供给侧格局中的一个独立的重要力量,并将不断对人类管理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这一重要历史性转折要求人们必须把人类管理活动与管理认知的共同关切作为哲学思维的认知基点与逻辑起点,以全球化时代的视野,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共同的管理理论文明.

第三,变革性.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从而导致人类管理学学术发展道路出现了需要做出重要战略性选择的“岔路口”,并需要人们在“岔路口”的转折点上辨识与确定管理学术发展道路的战略性前进方向. 完成这一历史重任的最重要任务是要强化人们对重大理论的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之理论价值的能力.

3) 一个时代的管理理论既包括那个时代重大实际问题本质的综合,又包括解决这些问题方法论与方法体系的集成,因此,必然成为推动那个时代管理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也是管理理论的实践指导作用的体现.

第一,当然如何使管理理论具有优质的时代性品格,这首先要从关注以下三方面入手:

在如此繁茂的管理理论丛林中,有些是专门针对某一类问题的专题性理论,也有仅仅是对一个具体问题提出某些理论观点,但最重要的是一类充分体现某一领域的基础性、全局性、深刻性的理论. 它们对该领域管理实践活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强大的指导力量,它们自身也往往因具有严密的系统性与学理逻辑而形成理论体系,因此成为该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 显然,这一类理论对于管理学术研究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和奠基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这类理论.

2 管理理论的基本品格

任何管理理论形态都属于主观的存在,它来自于人类的管理思维对于管理活动与现象世界原因解释的主观构造,相当于人类“制造”出的一类精神产品. 凡是人造产品,不论是物质型还是非物质型都有功能与效能意义上的属性,这就是所谓产品品格的概念. 品格,即品性与风格,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质量属性,如人有人品,此为个人立足于社会之根本. 而管理理论的品格主要是理论立足所在时代并能够适应时代变化以持续发展的根基,此即管理理论品格的时代性与时代化.

2.1 管理理论的时代性

所谓时代是人类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各自发展状况及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质与时空边界的历史阶段. 时代对所处该时代的人类、实践、活动、行为、文化、思维有着强烈的制约与催化作用.

施工管理费用控制过程中,一方面,要分析施工管理费用阶段性规划的形成,需要在前期总体管理费用规划形成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建设状况、工程建设规模和工程建设工期等方面,将费用进行细致化划分,制定阶段性费用管理目标,在目标指引下,保证阶段性管理费用向着精细化的方向落实;另一方面,加强管理费用使用审批和监督管理,严格每一项管理费用产生的审批程序,做好现实核查和追踪检查工作,对管理费用流动实现动态化、实时化的监督。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理论体系时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2]. 这样,管理理论,特别是作为人类管理实践活动规律全局性、整体性提炼与论述的一类重要的管理基本理论,必然会反映那个时代管理实践的典型特征,必然要深切关注那个时代重大管理问题的内容与解决方案,也必然会使自身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这就是管理理论时代性的基本内涵. 这一点,当世界正处于重大发展与变革的时代时尤其鲜明,而当前正处于这样的时代.

正因为任何管理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的理论,因此管理理论都具有时代性,即时代性是管理理论的生命表征. 比较而言,有些管理理论有着对管理现实更深透的洞察力、对时代性重要管理问题更敏锐的捕捉与追踪能力,这类理论可谓具有优质的时代性品格. 反之,一些管理理论由于缺乏现实洞察力而导致其面对的问题只能是历史的而非现实的,理论的实际作用也很难与现实需求对接,难以有效解决现实问题,这就是一类时代性品格较低的管理理论.

下面,重点讨论两个问题:

文明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积淀. 正是在哲学思维的引导下,人类在每个时代都创造出管理理论文明. 但是,基于不同的管理实践领域、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和论述,人们会根据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次对管理理论的内涵进行边界划分与特征界定,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管理理论学说,这就是所谓的管理理论丛林.

1) 管理活动中的“复杂”人. 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活动中最生动、最核心、最本质、也是最复杂的要素. 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关于“人”或者人的“秉性”的预设与管理理论的基本逻辑起点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根据管理复杂性基本观点,在当今管理理论研究中,预设人是“复杂”人是需要和恰当的,相反,任何形式的关于人是“简单”人的预设必然只能是历史的而非现实的. “复杂”人的核心内涵为人的秉性的多样性与人的行为的适应性,并在此基础上向管理的各个维度拓展. 这将使“人”在管理理论研究中原有的理念原则、价值取向、行为偏好及目标习惯都会产生一系列重大转变并因此形成新的管理理论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如,当今的“复杂”人开始重新审视过去的直至工业文明时代的物质利益最大化的管理价值观,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融通关系的意义,从而逐渐领悟到人不应再是通过征服自然环境而成为物质利益至上者,而应该使自己对环境的改造、征服关系成为和谐、融通关系.

再如,以社会系统中人的行为决策为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说过:“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必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设. ”他又说:“这种人性本质和人性行为的假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管理的出发点、过程和归宿”[4]. 事实上,为了达到自身目的,决策主体会适应性地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而正是适应性造就了复杂性[5]. 例如,决策主体会乐于重复使自己过去满意的行为,拒绝再次使用相反结果的行为或者根据自身的记忆和知识库尝试解决新问题等等. 人在这里实际上已经表现出系统广义进化过程中复杂的遗传、交换和突变模式,并且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自演化机制,而要完整表述“复杂”人决策主体的决策心理和行为,需要在管理决策理论研究中提出主体的储元(主体记忆、偏好、知识)、识元(主体感觉、认知、判断)、适元(主体学习、复制、改变)、事元(主体决策、行为)以及心智(主体生理、心理、文化)等人性要素来构成“复杂人”虚体和建立决策行为科学的新的理论概念与原理.

——人与管理环境、管理客体与管理问题综合形成的重大工程管理活动的基本形态与基本原理;

2) 管理的信息技术环境.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技术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6-8]. 在短短的二、三十年之内,这股力量不仅使人类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管理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以及意识与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更为深刻的是,在过去,人是管理活动中唯一的智能体. 但今天,在人工智能时代,管理活动中除了人类智能体外,还开始有了一类非人类智能体——机器人. 它们不像过去人发明的机器那样完全被人控制、任人摆布,而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并在不断提高的智能能力. 这样就可能在某一管理场域中,人类智能体与非人类智能体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与行为准则下成为非完全人类的智能体,这将大大深化前面关于管理中的“复杂”人的内涵. 例如,他(它)们可能“合伙”而成为新的管理活动中的“一体化”主体或对象,并在整体上对人类管理活动复杂性发起挑战. 因为当人类与非人类智能体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当非人类智能体的智能性越来越强、智能层次越来越高、智能特征及具体表现形态越来越复杂时,人们或将在未来的管理活动中面临一种新的“人与非人”共存状态,他(它)们可能相互结合成为新的能力更强大的复合型智能主体,或者成为管理主体的能力更强大的智能博弈对手. 至少今天人们已经能够看到,以深度学习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运用大数据解决小问题,而人类智能往往能够以小数据解决大问题[9-10]. 这样,这类复合型智能体可以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才智与灵性涌现出超水平的主导与自适应行为,做出最终的决策价值判断,这一趋势必将对今后管理活动和管理情景的复杂性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3) 世界性的新工业革命. 当今,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人类技术和经济发展方式又一次出现了新的重大变革,此即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淮安生态新城西片区水系建设规划,以控制性详规为基础,结合西片区灌排水系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全流域对西片区防洪、排涝及灌溉进行综合规划,并根据新城的建设安排,制定合理的分期实施计划。规划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区域防洪、排涝及灌溉能力,增加水面率,提升区域水环境,有力促进新城西片区的建设,希望能为类似水系规划提供借鉴。

简言之,管理理论的时代化是指理论能够运用自身的自适应和自组织能力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自己,做到理论在与时代相互作用中与时俱进.

3.案例分析式教学。案例分析式教学法是指本课程教师在备课之时要收集改编多个关于警察礼仪方面的不同案例,在讲到相关内容时,结合案例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第四次工业革命必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和催化宏观层面上的经济制度、产业结构、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与全面创新,否则,落后和不适宜的治理体系将会制约与减弱新的技术变革激发出来的新动能.

中南大学针对钨钼矿共伴生磷灰石的特点,提出硫磷混酸协同分解钨矿及高效提钨的方法,不仅提高钨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同时实现废水全部回收,及有害钨渣的零排放[23]。

虽然当今能够体现管理理论时代性和对理论高品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要素很多,但比较而言,以上三方面更具促进、推动和催化作用. 换言之,当今能够体现时代性的管理理论都将以不同形式和不同深度打上以上三个方面的印记.

羔羊在感染大肠杆菌病后会出现顽固性的下痢,最后造成羊群在放牧过程中出现死亡,亦或是发病较慢的羔羊会在放牧时落在羊群后方,出现萎靡、呆滞、呼吸困难等情况,口鼻处会流出透明的黏液。羔羊感染大肠杆菌病死亡后会出现腹部胀气、肛门突出等情况,且通常显现病症后会在1到12小时之内死亡。

第二,如何加强管理理论研究的时代性意识.

既然目前正面临着人类深刻的时代性社会变革,那必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广泛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深刻转变,这是当今最现实的时代性所形成的管理复杂性. 虽然人们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依靠20世纪中叶前后一大批管理思想家的管理哲学思维并充分运用各个领域的技术进步,在管理理论研究中取得很大进步. 然而总体上讲,与不断增长的解决新的时代性管理问题的现实需求相比,还需要管理学术界增强管理理论时代性意识,既不能对新的时代性问题缺乏敏感性,也不能将注入新的时代要素的现实问题削足适履地硬塞回到传统的管理理论框架中去. 具体地说,需要人们提高从当今现实问题中提炼出时代性内涵的能力并掌握研究时代性复杂问题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综上所述,在总体上,要通过加强以下认知来提高管理理论时代性意识:

1) 一个时代的管理理论首先是对那个时代的管理实践活动与管理主体行为本质属性的提炼,只有当理论充分汲取了那个时代的精神与历史方位,才能体现出相应的管理理论的生命形态.

2) 一个时代的管理理论只有把握住那个时代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真正诠释清楚管理活动中的基本道理. 无论这些道理是对客观规律性的揭示,还是从管理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行为规则”,它们都能够充分体现时代性,这也是管理理论真理性的体现.

第四,统领性. 在某种意义上,管理是人们依据“设计的知识”来实现的,这样,管理理论不仅直接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认知引导与方法支持,更为管理主体传递一种思维的力量与行为遵循的规则. 这既有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如何用好现成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更有在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创造出原本不存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要实现这两点,唯有在正确哲学思维的指引下方能做到和做好.

平时,人们在开展管理理论研究时,在判别和凝炼理论问题时,常常会遇到所谓管理“热点问题”,这一概念主要是表达在一个时段内社会或者学界对某一管理问题的关注,它往往是基于某一重要政治或社会事件而涌现出来的某个现实或理论问题. 虽然也禀赋了一定的时代性内涵,但它与管理理论整体层面上的时代性不是一个概念,常呈现“来的快,去的也快”的脉冲状,特别是一个时段的时间尺度远比一个时代小得多. 肩负对时代性管理理论问题开展深入而系统性研究重任的学者们,要保持学术定力,珍惜这类问题的重大理论价值,一般不宜频繁更换“热点问题”研究来取得“短平快”成果.

“惊梦”的杜丽娘是春困中偶然间得之,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毕竟是在无意间做的;“寻梦”则是杜丽娘有意要去重见梦中之人,她的爱情已经觉醒,且一往而深,自觉起来反抗封建礼数了。寻梦之后,杜丽娘病了,她不甘心自己的美貌华年就这样毁灭掉。临死前,她描画下自己的春容,嘱咐死后将遗体埋葬在梅树下,春容藏在太湖石底下,“有心灵翰墨春容,傥直那人知重”,她追求爱情的理想并没有因死而熄灭。

2.2 管理理论的时代化

特别在今天,中国正发生如火如荼的历史性社会变革,我国管理学者更应深刻认识到,管理理论的时代化和中国化是管理学在中国实践与发展的本质一致的两种基本形式. 时代化是普遍原理,中国化是时代化在中国的具体形态,是管理理论在中国发展的现实道路. 时代化通过中国化走向中国管理实践,中国化又通过中国管理实践与理论发展促进和推动理论的时代化,并以此融入人类先进的整体管理理论文明之中.

在一般意义上,理论的时代化是指理论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的变化进行自我审视并通过自修正及自组织过程来满足因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需求的能力. 显然,时代化首先源于时代对理论需求的变化,其次是理论自身的与时俱进的能力. 因此,理论的时代化集中体现了理论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对理论生态环境与理论问题变动的适应性与创新性. 管理理论只有自身具备了这种时代化的“秉性”,才能在固有的思维原则与逻辑关联的“刚性”基础上,持续回应管理问题因时、因地、因情景的变化,保持理论的鲜活度.

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发展快、范围广,而且对人类经济结构与管理模式的影响之深远更是空前的. 例如,已经开始出现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管理与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各个环节,使制造具有深度自感知、智能优化决策与精准管控等功能的所谓“智能制造”;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供应链、服务链、客户或用户信息等,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重构新的营销模式以及价值链的所谓“智能工商管理”;随着机器人识别、分析、判断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人工智能在某些分析、博弈领域也显示出强大能力,从而不仅能胜任重复性操作的工作,而且能担当非重复性,通过自我学习来提高认知能力的工作,使社会劳动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智能工业工程”.

就管理理论而言,时代性是它的基本禀赋,即任何管理理论都具有时代性. 但是,只有当它表现出内容与形式的与时俱进的能力时,它才有了时代化的品格.

时代性是管理理论的基本生命表征,而时代化则是管理理论生命的鲜活度.

综上所述,可以对管理理论时代化的内涵进行如下三点解读:

第一,管理理论时代化的基本动因是其自身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精神. 任何管理理论,哪怕是某个领域的基础理论体系也都是那个时代管理活动规律相对广度、深度与高度的总结与凝炼,无论如何都有自身相对的不周、不足与不真. 因此,凡是有高度生命活力的管理理论必然具有不断完善、深化和修正自己的能力,即理论要使自身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升华,这是管理理论时代化的基本动因.

③选取若干处理好的枝条随机均分成7组,每组5根,编号1,、2、3、4、5、6、7,分别置于8只500 mL烧杯中。

在现实中,管理理论的时代化路径要么由鲜活度高的理论自身通过内容(理论内涵)的时代化或者形式(话语方式)的时代化来实现;要么由人们重构新的理论来替代原来鲜活度弱的理论. 管理理论的这种持续不断的新陈代谢现象,不仅在整体上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管理理论以适应变化着的时代,同时,也创造了枝繁叶茂的管理“理论丛林”.

第二,管理理论时代化的“灵魂”是管理理论创新. 时代永远是发展、鲜活、生动的,管理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培育、生长新鲜管理理论的肥沃土壤. 因此,不论多么完善的管理理论,它必然无时不面对新的管理实践的挑战,而且力求以新的思维原则来准确分析和解决它们.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理论自身原有的学养不够,就需要从新的需求与理论自身局限碰撞中涌现出新的理论要素丰富自己、创新自己,并且通过理论自身概念、原理及科学问题之间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来延展和提升理论的学理与学养. 不难看出,管理理论的这一时代化过程实际上就是管理理论的创新过程. 当然,根据上面所说,这里的创新,既包括理论的自我创新,又包括对原有理论的重组或者重构,甚至是理论整体上的突破与颠覆.

第三,管理理论时代化的“中国化”原则. 中国学者如何进一步理解理论的时代化呢?既然管理实践是管理理论的源泉,那么,管理理论的时代化不仅需要关注“时代的发展变化”的时间维度,而且要关注管理实践的空间所在. 对管理这一类人类实践活动,“空间”不仅仅指物理空间,更指在某个管理活动空间中的人、人的行为、人的价值偏好、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由此为基本要素组成的情景,如人情、社情、国情、地域情、文化情与历史情等等. 这样一来,管理理论的时代化不仅会充满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还会充满着浓厚的“地域”气息.

管理理论的“中国化”,主要是指在融汇古今、中外管理文明基础上,基于中国管理实践、回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在解决中国实际管理问题过程中自主形成的管理理论. 这其中除了包括东西方普适性管理原理外,更有现实意义的是通过管理原理与中国国情、社情、人情的结合,运用科学方法,提炼科学问题,形成和发展符合我国实际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指导实践的管理理论,同时对国外管理理论成果站在全球和历史的高度进行总结. 这样的理论从最初的问题设定、问题情景与价值观的“嵌入”到最终理论的形成都经历了自洽融通的自主性创新或重构,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特质. 这告诉人们,在我国,管理理论的时代化是通过中国化成为实践形态,而中国化又通过自身实践来推动时代化.

显然,这里包含着一条重要的理论原则:必须根据时代特征、历史条件、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在创造性地学习、运用人类共同的管理文明的过程中,探索中国自己的管理理论发展与实践进步的现实道路. 要充分认识到管理理论的时代化总是与管理实践本国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即管理理论时代化过程,既是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在纵向维度上相结合的过程,同时又是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国情与实际问题在横向维度上相结合的过程. 对于中国管理学界而言,管理理论时代化的鲜活劲寓于中国管理实践之中,脱离中国管理实践的理论时代化是凋零、萧疏的.

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阶段,在它之后,有着“过去的”时代,在它之前,有着“未来的”时代. 所以,任何一个时代一定是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 这意味着,任何一个时代的管理理论,一定包含着对过去时代人类管理理论的肯定和继承,也一定会包含着相对于未来时代理论的不足和局限.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认识到什么程度”[11]. 这意味着,管理理论的品格中还蕴含着一种自我批判、否定,不断被修正和重构的品格,这即为管理理论的另一个基本品格,即管理理论的时代化.

3 立足我国管理实践,回应重要时代命题

当前,增强关于管理理论的基本品格(特别是理论时代化)认知的实际意义在于要求我们努力立足我国管理实践,回应重要时代命题. 这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 大量事实表明,我国越来越多的管理问题、管理规律、管理经验需要通过管理理论时代化过程来总结和提炼. 这其中,人们可以按照管理理论时代化与中国化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我国管理实践和问题所蕴藏的理论内涵与对人类管理文明的潜在贡献,既按照普适性又秉持自主性地立足我国管理实践,回应重要时代命题,努力形成具有自主性、原创性和中国学术特色的管理理论与话语体系.

“双体系”。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由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组成。企业课程的学习在工作现场进行,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双体系课程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下面介绍的是以我国学者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构建重大工程基础理论体系的实践,也是我国重大工程管理理论时代化的一个成功示例.

3.1 理论问题概述

工程是人类造物和用物的实践. 工程中一类规模巨大、环境复杂、技术先进、建设与生命期长的工程称为重大工程. 其中,主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长久性基础构筑物的一类工程,一般称之为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重大工程),如大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枢纽工程、自然环境保护与改造工程等.

患者经心脏超声及心导管检查证实为房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高不宜立即行介入封堵治疗。予以波生坦及西地那非联合靶向治疗9个月,再行心脏超声及心导管检查提示患者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下降,说明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有效,封堵器封堵术后心脏超声提示封堵器固定,未见心房水平残余分流,表明靶向药物治疗联合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在临床上是有效的。

在工程造物活动中,有一类专门从事获取和配置工程资源、分配和安排工程造物人群任务、协调人群、任务、流程之间的关系,使工程造物与用物的实践更为有序和有效的活动,称为工程管理活动,简称工程管理;重大工程管理活动,简称重大工程管理[12].

实践表明,相较于一般工程,重大工程管理活动要复杂得多,会涌现出许多新的复杂现象和问题. 例如,中国港珠澳大桥工程管理主体涉及粤、港、澳三方,“一国两制”体制造成的三方法律体系、行政流程、公共事务、技术标准的差异,对港珠澳大桥管理体系的构建、管理主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权力边界、管理组织平台设计等都带来了一系列难题,解决这些难题已远远超出一般工程管理理论所能提供的思想与方法[13].

3.2 理论时代化的诉求

从总体上分析,随着重大工程管理主体越来越多元化、管理组织的适应性要求越来越高、管理目标越来越多维和多尺度化等,特别是面对重大工程规划立项决策、投融资及建设营运模式选择、工程复杂性风险分析、工程现场综合控制与协调、工程技术创新管理、工程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履行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时,只有通过重大理论创新才能够在学理上解决这些问题. 对中国学者来说,就要遵循工程管理理论时代化与中国化统一的理论创新道路,并将这一工作融入人类先进的重大工程管理理论时代化中去.

为此,我国学者遵循管理理论时代化基本原则,清晰地进行了如下完整的系统分析:

契约是地位平等、意志自由、坚守诚信、勇于担当负责的双方、多方之间的双赢、多赢行为。只要是双方或多方之间基于平等、自由、诚信、责任担当的行为都适用于或必须适用于契约行为。

1)根据理论时代化禀赋的理论自我批判精神,在充分肯定传统的项目管理体系重要作用基础上,明确指出传统的项目管理体系是以系统还原论与工程本体论相结合的工程思维产物. 面对重大工程管理复杂性的挑战,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为代表的传统工程管理思想和方法功效日渐式微,甚至已达“紧张点”. 这种理论的自我反思与批判性思维是重大工程管理理论时代化的基本动因.

2)理论时代化推动着国际工程管理学术界的不断探索,并在近年来形成如下共识:要真正从学理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跳出”传统的工程思维,构建引领性的重大工程管理理论体系. 2014年国际著名工程管理学术刊物PMJ专门发表文章,呼吁全世界工程管理专家共同“寻找”重大工程管理经典理论体系[14]. 近年来,一批多国学者通过对过去若干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重大工程管理研究文献进行推荐、评价,希望选出若干篇“经典”文献,并希望将它们拓展和升华成为重大工程管理理论体系. 然而,2017年7月,国际学术界对此做了总结,他们认为目前尚未能从“经典”文献中找到重大项目管理的理论,这一理论研究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认知和理论框架体系,需要今后从一个跨学科视角,开展持续的讨论甚至争辩,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甚至颠覆已有的传统理论解释,涌现一个新的“经典理论”[15].

3) 当今,无论在重大工程建设总数,还是单体工程规模方面我国都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的伟大实践,给重大工程管理理论时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因此,中国学者要开展重大工程管理理论创新研究,必须遵循理论时代化与中国化紧密结合的原则,扎根中国重大工程管理实践,在中国重大工程管理实践基础上提炼理论再到实践中去. 另外,开展源于中国实践的重大工程管理创新研究,应该有与之匹配的话语体系,以富有感染力、说服力的话语来表达好人们的自主性学术主张,有利于在世界学术体系中发出中国声音. 在这方面,我国系统科学家创立的系统科学体系和思想为人们提供了理论思维与话语体系的支撑平台.

3.3 理论时代化的阶段性成果

多年来,伴随着我国重大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践,我国学者努力保证对中国重大工程管理实践的尊重、对中国工程管理经验的深度解读、对工程管理理论抽象的精准提炼,并依据理论时代化基本原理,在构建重大工程管理理论体系这一国际工程管理学界公认的具有原创性、全局性与前沿性的重要学术问题上,走上由中国学者所把握的理论时代化的中国化道路,取得了较系统的阶段性成果,综合起来主要成果如下:

1) 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的学术思想. 关于重大工程管理理论创新,决不是沿袭传统的项目管理体系路径,也不能仅仅描述一些重大工程管理新的现象和零散的问题,而必须讲时代性鲜明的系统性学术主张,设计最能够体现学理品质的整体性理论架构,包括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特点的理论原则、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科学问题与相应的方法体系.

重大工程管理活动最为核心的“两极”,一个是管理客体的复杂性,一个是管理主体行为的适应性. 没有主体的自适应行为,就没有重大工程管理活动;没有复杂性,就不是重大工程管理活动,“两极”形态的耦合就是工程管理活动的复杂整体性. 也就是说,以管理主体的自适应行为与管理客体的复杂性为核心所形成的重大工程管理现象、情景、它们的演化趋势以及演化路径等构成了重大工程管理抽象理论的全部实践基础.

2) 理论体系中突出“人”的时代性. 重大工程管理的主体和核心要素是“人”,重大工程是“以人为本”的工程,因此,必须在重大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更注重工程物理硬系统与物质性资源的倾向,充分体现管理思维“以人为本”这一时代性原则,明确而深入阐述:

——人(管理主体)在重大工程管理活动中的基本思维与行为原则;

——人在重大工程管理活动中的思维与行为的基本形态及基本原理;

呈脉状产于早白垩世新县二长花岗岩内,为浸染(星点)状辉钼矿,地表出露长度为142 m,厚度1.26~4.11 m,产状310°∠69°。矿体地表露头较好,沿走向有收缩的现象。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有辉钼矿、褐铁矿、黄铁矿、钼华;蚀变主要为硅化;脉石矿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及碎裂石英岩。围岩为二长花岗岩,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沿矿体两侧围岩产生钾化、硅化蚀变,矿石钼品位0.036%~0.053%,平均品位0.050%。

——基于人的重大工程管理活动的基本形态与基本原理而形成的科学问题;

——为解决这些科学问题而提出的独特的方法论与相应的方法体系.

3) 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 在上述基础上,我国学者提出了重大工程管理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如重大工程—环境复合系统、管理复杂性、深度不确定性、情景、管理主体与序主体、管理平台、多尺度、适应性与功能谱等.

进一步地,把重大工程管理复杂情景下的关系原则和行为准则表述为相对独立的理论模块,如复杂性降解、适应性选择、多尺度管理、“迭代式”生成与递阶式委托代理等,从而构成了理论体系中的基本原理.

再以核心概念为基础,通过基本原理推导而形成的若干基础性科学问题,例如,关于重大工程管理组织的动力学机理、深度不确定决策及基于情景鲁棒性的决策质量认知、重大工程金融、技术管理、现场综合控制与协同管理、基于复杂性的工程风险分析以及工程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等.

另外,根据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综合集成方法论原则. 在此原则指导下,提出了以下三类专门性研究方法:全景式质性分析方法、情景耕耘方法和联邦式建模方法.

以上述成果形成了完整的“思维原则—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科学问题—方法体系”学理链,率先在国际工程管理学术界构建了重大工程管理基础理论体系[16],这不仅体现了当前我国工程管理学界正以自主性的学术创新成果让世界听到中国学术声音,也标志着我国管理学界在工程管理理论时代化与中国化统一道路上跨出的可贵一步.

4 结束语

当今,我们正面临着人类深刻的时代性社会变革,这必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与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这是当今时代性形成的最现实的管理复杂性.

具体地说,当今管理理论领域普遍出现了如下品格特质:

1) 由时代性而出现了完全崭新的管理现实形态并导致对原创性理论创新的需求;

而药动学研究表明人参皂苷类成分在体内分布与代谢十分复杂,易受肠道菌群、不同药物配伍、不同剂型等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人参皂苷Rc的结构较复杂,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且其分子中连接着许多稳定性不同的官能团,在生物体内各种条件、部位代谢的产物有很大差异,进而产生丰富的生物活性。人参皂苷Rc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可以迅速分布于体内,经ig给药后,大部分转化为人参皂苷Mc和C-K;而经iv给药后,人参皂苷Rc部分在尿中以原型形式代谢,还有部分代谢成为人参皂苷Mb和Mc,且其在体内半衰期较长,消除较慢,可以达到持续给药增强疗效的作用。

2)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可以因袭传统的管理思想与理论路径,但已经不可避免地需要注入许多时代化的新要素,实现理论内涵的变革.

这是当今人类发展道路重大变革对管理学领域理论时代性与时代化优良品格的呼唤. 可以预见,我国管理学界一定会坚持不懈地把管理理论的时代化与我国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直面当今时代性管理真学问与真问题,为我国管理理论、也为国际管理理论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 考 文 献:

[1]Simon H A. The architecture of complexity[J]. Facets of Systems Science, Springer US, 1991, 457-476.

[2]于景元, 刘 毅, 马昌超. 关于复杂性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 2002, (11): 1417-1424, 1446.

Yu Jingyuan, Liu Yi, Ma Changchao. Study on the complexity[J].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2002, (11): 1417-1424, 1446. (in Chinese)

[3]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544.

Karl Heinrich Marx. Karl Marx and Frederick Engels[M]. Beijing: Chinese People’s Publishing Press, 1960, 544. (in Chinese)

[4]Douglas Mcgregor. 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M]. Mcgraw-hill, 1960.

[5]约翰·H 霍兰. 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John H Holland. Hidden Order: Adaptability Creates Complexity[M].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Press, 2000. (in Chinese)

[6]Zhou Z H. Ensemble Methods: Foundations and Algorithms[M]. Abingdon: Taylor & Francis, 2012.

[7]Miller H G, Mork P. From data to decisions: A value chain for big data[J]. IT Professional, 2013, 15(1): 57-59.

[8]McAfee A, Brynjolfsson E. Big data: The management revolu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2, 90(10): 60-68.

[9]杨善林, 倪志伟. 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Yang Shanlin, Ni Zhiwei. Machine Learning and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4. (in Chinese)

[10]杨善林, 周开乐. 大数据中的管理问题: 基于大数据的资源观[J]. 管理科学学报, 2015, 18(5): 1-8.

Yang Shanlin, Zhou Kaile. Management issues in big data: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big data[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 2015, 18(5): 1-8. (in Chinese)

[11]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337-338.

Karl Heinrich Marx. Karl Marx and Frederick Engels[M]. Beijing: Chinese People’s Publishing Press, 1995, 337-338. (in Chinese)

[12]盛昭瀚, 游庆仲, 陈国华, 等. 大型工程综合集成管理——苏通大桥工程管理理论的探索与思考[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Sheng Zhaohan, You Qingzhong, Chen Guohua, et al.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Projects: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ory of Sutong Bridge[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9. (in Chinese)

[13]张劲文, 盛昭瀚. 重大工程决策“政府式”委托代理关系研究——基于我国港珠澳大桥工程实践[J]. 科学决策, 2014, (12): 23-34.

Zhang Jinwen, Sheng Zhaohan.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Government” principal-agent in the decision-making of the major project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he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project[J]. 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 2014, (12): 23-34. (in Chinese)

[14]Flyvbjerg Bent.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megaprojects and why: An overview[J].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 2014, 45(2): 6-19.

[15]李永奎, 常 诚. 重大工程经典文献专刊主编社论: 重大项目管理理论经典存在吗?[EB/OL]. 复杂工程视点, 2017.

Li Yongkui, Chang Cheng. Major editorial classics special issue editor-in-chief editorial: Does the classics major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exist? [EB/OL]. Complex Engineering Viewpoint, 2017. (in Chinese)

[16]Sheng Zhaohan.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Mega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M]. New York: Springer. 2018.

Management theory :Epochal nature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oretical character

SHENG Zhao -ha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Abstract : Epochal nature of theoretical character is the theory’s deep concern for and response to epoch features and vital issues in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of theoretical character is the management theory’s ability property of developing and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 Epochal nature is the life representation of management 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is the freshness of management theory. The unity of epochal nature and modernization constitutes the basic character of management theory. Modernization and sinicization of management theory are two basic forms of Chinese management theory’s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Modernization is universal tenet, sinicization is the concrete form of modernization and the way of management theory development in China. Modernization moves towards Chinese management practice through sinicization. Chinese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advance and actua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ory, and that is integrated into advanced civilization of management theory. It is the basic re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Chinese management.

Key words : management theory; epochal nature; modernization; sinicization

*收稿日期: 2019-01-12; 修订日期: 2019-04-09.

作者简介: 盛昭瀚(1944—), 男, 江苏镇江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Email: zhsheng@nju.edu.cn

中图分类号: C9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807( 2019) 04-0001-10

标签:;  ;  ;  ;  ;  

管理理论:品格的时代性与时代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