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零售价格的趋势继续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是负的_负增长论文

商品零售价格的趋势继续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是负的_负增长论文

商品零售价格走势继续趋低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负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去年同期论文,零售价格论文,走势论文,商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以来,价格涨幅逐月回落,价格走势持续趋低,1~10 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3.2%和1.1%,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了5.4个和5.3个百分点。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1.5%和—0.4%。商品零售价格同比涨幅连续36个月不断回落,并在今年10月首次出现负增长,成为当前价格总水平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也是今年以来宏观调控措施作用于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

一、今年以来价格变动的主要特点

1、在继续贯彻适度从紧的经济政策背景下, 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价格涨幅稳步回落并逐月趋低,经济运行总体处于良性发展阶段。

年初以来,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发挥效力,经济增长适度,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趋向宽松,为价格涨幅继续稳步回落奠定了基础。一是经济增长基本适度,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势头。1~9月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尽管经济增长速度比上年略有放慢, 但增速仍属较快。能源、交通、主要原材料生产稳定增长,瓶颈制约矛盾有较明显的缓解;工业企业效益在改革和调整中逐渐回升,工业品产销率有所提高,使经济增长质量缓步提高。二是国内有效需求增长适度,但市场约束作用进一步增强。在投资需求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其中房地产投资受经济大环境制约进一步趋降,各类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或稳中有降的态势;在消费需求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继续增长,1~10月增长11.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2 %,增速分别低于去年8.1和3.0个百分点;在出口需求方面,外贸出口继续保持较强增长,预计可超额完成计划;受国内市场供求影响,进口增长缓慢,但增速有所回升,预计全年进口总额将维持在去年实际完成水平,外贸顺差和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国内一般工农业产品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涨幅继续呈现平稳回落态势。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涨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1.5%和-0.4%,涨幅分别比上年12月回落5.5和4.8个百分点,月平均回落0.55和0.48个百分点。自1994年11月以来,价格涨幅已连续36个月保持回落势头,预计今年四季度价格涨幅将继续在9、10 月份的较低水平区间窄幅波动。

2、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主要农产品供应丰富, 食品类价格涨幅继续大幅度回落,对价格总水平持续稳步回落的贡献依然突出。

今年以来各地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上气候条件较好,使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在连续几年增产的基础上,夏粮再获大丰收,秋粮虽因灾减产,但全年粮食总产仍将达到5000亿公斤左右;“菜篮子”工程建设发挥显著功效,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也有长足发展,市场供应丰富,进而使农产品市场供求状况继续得到改善,价格稳步回落。1~10月份食品类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4%,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7.7个百分点,占总水平回落幅度的70%。其中, 粮食价格下降8.0%,蛋类下降20.3%,鲜菜下降0.6%,水产品上涨0.5%, 肉禽及其制品受生产周期影响上涨6.6%。由于国家储备充足, 各类副食品市场供应丰富,预计今年后两个月食品价格走势总体平稳,不会对价格总水平涨落产生较大影响。

3、主要工业消费品供应充足,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买方市场格局已经逐步形成,各类工业消费品价格稳中有降。

今年以来,由于工业消费品价格大多已经放开,市场约束机制进一步强化,在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买方市场格局已逐步形成。一是近几年随着农业的丰收,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生产货源充足,价格趋降,为这部分工业品价格涨幅的回落创造了前提条件;二是前几年兴建的一些彩电、冰箱、洗衣机、VCD 等家电生产线纷纷建成投产,生产能力增加速度快于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各类工商企业为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扩大市场份额,纷纷降价让利;三是近几年通过合资办厂、合作营销等方式,大量“洋货”和国外品牌商品正悄悄进入中国市场,使国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四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国内零售商业连锁、专营等经营方式和各类非国有商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外国零售商业企业已在沿海城市“登陆”,在竞争中,一些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现代营销理念被逐渐采纳,也使企业产品营销成本与价格相应降低。从今年1~10月主要工业消费品零售价格变动情况看, 呈有升有降、总体平稳的态势。其中,家用电器、首饰、建筑装潢材料和机电产品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1%、1.8%、0.9%和4.4%;服装鞋帽、纺织品、日用品、中西药品、化妆品和文体用品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3.7%、2.1%、2.6%、4.7%、2.4%和1.9%,涨幅均大大低于上年。

4、居住和服务类价格涨幅依然偏高, 对价格总水平影响日益增大。

年初以来,居住和服务类价格涨幅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各地加大了居住类和服务类价格的调价力度,以解决这些行业和企业发展长期滞后、地方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问题。1~10 月份居住和服务类价格涨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8.8%和17.0%, 涨幅分别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5.6和13.8个百分点。随着价格总水平的逐步回落, 居住和服务类价格上涨对总水平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1~10 月份这两类价格上涨影响占价格总水平涨幅的2/3。

5、各地价格涨幅普遍回落,但部分地区涨幅相对偏高。

1997年各地价格涨幅均呈回落势头,但地区之间价格涨幅并不平衡,相对来看,价格涨幅继续呈“西高东低”格局。1~10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分别为2.95%和0.82%,中部地区分别为3.53%和1.27%,西部地区分别为4.34%和2.33%。形成这种“西高东低”格局的主要原因,一是西部地区大多为我国基础产品生产基地,工业结构中以基础性产业为主,近年来国家利用全国物价水平回落的有利时机,加大了对基础产品的调价力度,从而首先带动了西部地区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二是西部地区大部分工业消费品远途调进,流通运输成本相对较高;三是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新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成为带动当地物价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四是中西部地区公用事业和服务项目的绝对价格水平长期偏低,近年来提价的步子较快,幅度也较大。

二、经济与价格运行当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透过价格涨幅较低的现象可以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是近年来价格涨幅的持续回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连续几年的农业丰收,而粮食等部分农产品出现供过于求,价格处于持续走低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进而对今后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和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将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已有较大缓解,但农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日益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产销之间在信息沟通、流通渠道、组织体系、利益关系等方面的衔接和协调相互脱节,使生产与销售之间缺乏长期稳定的有机联系,成为减少农产品生产波动、稳定农产品价格的薄弱环节。今后,进一步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对农产品市场的各种调控手段,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仍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二是部分工业消费品特别是家用电器等商品,由于前几年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是目前这些商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尽管在降价过程中消费者得到了一定实惠,企业在竞争中提高了市场经济意识和竞争能力,但是各种销价竞争、争夺市场份额的举措,不仅使前几年盲目上马的地方项目和企业尝到了苦头、造成损失和浪费,同时也不得不使那些优质企业在降价竞争中耗费大量本应用于发展的资金。因此,对“价格战”这种低层次竞争演绎出来的降价风潮,并进而从利弊两方面权衡的角度来认识,并进而从体制改革、法制建设的角度去规范。三是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近年来居民居住和服务方面的消费比重正在逐渐增大,其价格调整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日益加大,今后这类项目的调价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四是当前垄断行业和企业吃“价格饭”的现象仍很普遍,即把企业经营困难和未来发展全部系于调价之上,这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而且在今后市场机制约束不断强化的趋势下,将大大加重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负担,同时由于其行业和产品的垄断性,也将大大推高社会生产成本,降低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今后对垄断性行业及其产品的调价,要进一步引入和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即对垄断行业和产品的调价,应与行业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与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相结合,逐步改变以往单纯以企业所报成本为调价依据的做法,使这些企业真正面向市场,着眼未来,把主要精力用于挖潜改造、开发市场、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

标签:;  ;  

商品零售价格的趋势继续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是负的_负增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