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新概念管理的四种方法_班级管理论文

班级新概念管理的四种方法_班级管理论文

班级新概念管理四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概念论文,班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中的关键因素,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管理活动的开展、乃至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都要依靠班级管理来实施。因此,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班级管理中,方法是否得当是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笔者在此介绍四种新概念班级管理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网络管理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为现代班级管理送来了一缕春风——网络管理。

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学生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他们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在求新、求异的信息环境影响下,他们的心理、思想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尤其是高中学生,思想更为复杂,隐蔽性更强,问题难以暴露,给现代班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其正确引导。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网上开辟班级主页,开设如“教学苑”、“谈心亭”、“慧源阁”、“家校桥”等栏目。班主任通过“教学苑”可及时了解到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也可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看过的信息,并指出其中的连结点和相关性,对学生及时进行课外指导,或运用网络技术把一流师资请到学生身旁来;还可以了解到学生喜欢的书籍,这样班主任就可以利用这方面的信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其次,班主任可利用网络技术,把社会、家庭、学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家庭成为信息社会中学习、工作、生活的共同场所。班主任通过“家校桥”可以将学生的有关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取得共同的分析和对策。家长也可把孩子校外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以得到正确的辅导。这无疑会促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班主任与家长的情感交流,达到“家校”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第三,学生有不便向班主任直说或不愿透露姓名的事情,可通过“谈心亭”直接向班主任倾诉,这样便于班主任及时掌握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可通过“慧源阁”对教师教学及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献计献策,以便班主任作管理调整或向任课老师反映情况,确保班经管理的稳定、持续和高效。

二、书函管理

所谓书函管理,是指动用书函的形式,通过师生间的双向信息交流而取得学生的理解、支持与合作,使得班级管理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它运用评语、警句、格言等书函传播媒体作为其主要工具。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往往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处理时不便直说或直言效果不佳,此时不妨一试书函管理法。如学生犯了错误或取得成绩而与之谈话时,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格言、警句,在谈话结束时以书签、留言的形式赠给学生,使谈话效果得到升华。如对劳动偷懒怕出力、学习拖沓怕吃苦的学生赠以“肯吃亏不是痴人,能受苦方为志士”;对早恋的学生赠以“在夏天就吃秋天才能长熟的梨,其味必涩”;对过分追求穿着打扮的学生赠以“美的外表伴以美的心灵才能奏出美的旋律”……实践证明,只要赠言含蓄中肯、风趣而富有哲理,学生大都乐意接受,并把它当作座右铭鞭策自己不断进取。

三、问题管理

所谓“问题管理”就是班主任有意识地选择班级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或有意识地引出、挑起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研究分析之、高效率解决之,从而保证班集体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健康有序地发展的管理模式。

现代管理理论研究表明,“问题”是保证高绩效所必需的,当“问题”突现处于适度水平时,组织成员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激发,人际关系处于紧张活泼状态,既有竞争意识又保持在一个恰当的水平,有利于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从而高绩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在班级建设中,没有“问题”的班级不一定是好班级,但没有绩效的班级肯定是糟糕的班级。事实上,在班级管理中,在学生交往中,时时都会有“问题’,我们不应回避“问题”,而应该使之充分暴露,为我所用。可在班级的后墙上挂一个“问题信箱”,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一旦对班级管理与教学有问题、看法或想法均可以无记名的书面形式投递到“问题信箱”内,班主任每天开启信箱收“问题信”。“问题管理”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学生“问题信件”的多少。“问题信”越多,针对性就越强,就越有利于班主任深入地了解班级发展的势态,因为这些问题往往能折射出学生的心态。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把学校及班级的整体管理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使他们成为班级“问题管理”的忠实参与者、设计者和实践者。在缺乏活力的班级中,班主任应有意识的挑起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为达一定目标开展竞争,并在竞争中逐步学会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亦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在使用这种“问题管理”的时候应把握好“度”。如果“问题”过于尖锐,则会破坏原有的组织结构与秩序;如果“问题”没有达到足够的刺激度,则个体和组织的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

四、分类管理

班集体建设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班主任习惯于按上级指令机械地开展班级活动,存在班级培养目标模式化、统一化等弊端。在管理中只注重整体而忽视个体,孰不知整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只有个体发展了,整体才能进步。因此,要建设富有个性而又全面发展的班集体,分类管理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分类管理”就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学生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制定不同的管理目标,其实质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推进班集体的整体建设。在班级管理中规定各类学生的职责和义务,让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其找到自己的坐标,形成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可把学生分为如下三类进行管理:

1.智优类:

智优生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群体,他们学习轻松,成绩优秀,长期生长于“光环”之中,形成了以“自我中心”、占有心理和冷漠孤僻、高人一等为特征的个性。对这类学生要注意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们,不要为他们提供蜕变为“精神贵族”的土壤,应该让他们有适度的压力,给予激励和期待,给予更多的信任,使其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从而带动周围同学,甚至带动整个班集体。

2.后进类:

后进生常常有求异的心理,甚至产生逆向倾向。从思想活跃性来讲,这是一种积极的思想状态,因为在学生求异求疑的时候,正是他们思想上饥渴的时候,同时也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此时,要用真情和热情去填补他们情感的空缺,用温暖和耐心去修补因受不良影响而形成的心理障碍,用诚心和关爱去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积极疏导,不仅可以转化之,而且很可能培养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3.心理失衡类

离异家庭孩子在经过家庭离散的打击后,性格大多孤僻敏感,长期压抑的生活氛围使其心理失衡,从而形成孤僻心理;有些学生,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女生,往往会为一些小事所纠缠,疑虑重重,欲罢不能,从而形成偏狭心理;还有一些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业和升学压力,从而形成焦虑心理……面对种种心理失衡的学生,班主任首先要善于分析这类学生心理发展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及时伸出热情的手,诚心诚意地主动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意识到自己在班集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心理学,指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坚持保密、理解、信任、鼓励和耐心的原则。

总之,新概念管理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程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班级管理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一种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力,有很大的灵活性,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即时而作,即兴而发,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这样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才能充分发挥现代班集体的育人功能,使班集体真正成为现代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真正能为提高民族创新素质担负起时代的重任。

标签:;  

班级新概念管理的四种方法_班级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