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管理论文_赵娜

土地规划管理论文_赵娜

赵娜

户县国土资源局 710300

摘要: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三大问题:一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农村土地规划体系存在问题,三是农村集体土地利用率低。本文根据对土地规划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出一些解决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土地规划;规划管理;措施

1 土地规划管理的重要性

中国土地资源主要特征是山地、高原所占比重多,平地和丘陵所占比重少,但是中国人口又比较多,为了让最小的土地尽可能的居住最多的人,政府加强了对土地的宏观调控,让土地资源可以得到优化配置,能够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1]。

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要求有更多的土地资源可以用来进行建设,但是人们的不合理利用致使土地出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现象。为了遏制土地资源的流失,政府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要求在对土地进行规划时,能够提高规划信息管理工作力度,加强对土地规划的管理。

2 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不断发展,但土地规划依然老套

现在政府在对土地进行规划时,所采用的方法是以前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是规划人员依靠自己以前的规划经验作为自己的判断标准,在对所要规划的土地进行观察分析,定制出规划指标[2],再通过推算以达到规划的各方面的平衡。但是土地问题不是其他的简单事物,土地是牵涉到国家经济和人们共同的利益的问题,而且定性研究方法是建立在规划人员的主观情感上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定性研究方法所制定出来的土地规划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传统土地规划制定方法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静态性,而且这种静态性会随着规划时间的延长,会让土地规划越来越脱离实际情况,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今天,这种问题特别明显。为了能够使政府加强对土地规划的管理,增强宏观调控力度,就必须首要进行规划方法的创新。

2.2 地方政府对土地规划不够重视

政府制定了合理的规划,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这是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最大问题[3]。地方政府对于国家所制定的土地规划并不是非常的重视,总是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的行为出现,实际上对土地规划的却没有很好的进展。而且地方政府大多数都是罔顾中央政府的土地规划的策略,在农用土地上建造工业企业,但是在工用土地上只建设了寥寥无几的工厂,导致了土地规划的混乱。这样的执行方法不仅无视国家的法制法规,还忽略了国家的权威性,严重阻碍了本地方的经济发展。

2.3 对农村耕地的保护力度不够

在大多数的镇乡里,在对土地进行规划时,总是将农用土地用来建造居民房屋或者是工业用地。有些地方政府还将地理位置好肥沃的农田当作是一般农田,将地理位置不好,并不肥沃的农田划为基本农田[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方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在 “农转非” 时,更好的办理审批手续,可以免去很多的麻烦。但是这种做法不仅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减少,还会给土地规划带来阻碍。

2.4 对设计好的规划执行不够坚定

地方政府领导的政治思想对于土地总规划能否彻底实行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执行设计好的规划时,如果地方上的领导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本地投资,就给他们超出土地规划要求的实惠政策,将好的土地给他们,这样就将设计好的土地规划打乱了,让土地规划无法发挥其本身的作用。

3 土地规划管理的对策

3.1 对规划人员实行培训,提高规划能力

土地规划管理人员是保证整个规划质量的最重要的人员,要招收具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是否具有高的综合素质决定着这个土地总规划的质量是否合格。拥有一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有利于保证土地规划能够加快开展,让地方政府能够彻底执行土地总规划的要求。

这是因为土地规划的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对有关土地规划的法律、经济、行政、技术都要有一定的认识,要自己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管理人员还要全面参与到土地规划的全过程中去,管理土地规划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对于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

3.2 运用科学的规划方法进行规划

规划人员在进行土地规划时,应该摒弃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或者是动态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就是通过定性分析得出来的结果再利用数学关系式、数学模型等方式来进行演算推理的分析方法。而且土地规划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必须采取动态分析方法。运用科学的规划方法来对土地进行规划有利于增强对土地规划的管理,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例如:(1)旧村改造。即在原村地址上进行旧村改造。主要是对一些地理位置好,但是居民数量较少的村子。这些村子基本上是闲置房较多,而且比较破旧,人口较少,具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2)城镇社区化。将农村土地规划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有机结合起来,将城乡结合部中的居民的原有生产以及生活方式进行城镇化转变,将村屯变为社区,居民可以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福利保障。

(3)农田改造。对基础较好的农田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农田高产、稳产,协调农田的配套设施。为了有效提升农田的生产质量,可以进行集中投入,成片推进,建成高标准农田。

3.3 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主要工作就是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从总体上来说,就是将全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土地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有利于提高规划管理的效率,减少管理费用;有利于社会和政府加强对土地规划的调整和实施管理;有利于提高土地规划的作用,让人们重新认识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和国家财政的发展。而且在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时,要处理好内网和外网之间的关系,构建全国统一的管理网络。

3.4 规划设计完成后,向居民广泛宣传,配合规划实施,广泛宣传规划方案,树立规划管理意识

在土地规划设计完成后,要主动向规划地的人们进行广泛宣传,不仅让广大居民了解到土地规划的指导思想、任务措施和规划目标,还要让地方领导认识到土地规划的实质精神,提高这些领导干部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意识,从而提高土地规划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沈明,王璐,陈飞香.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与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1(11).

[2] 许坚,包纪祥.当前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11(12).

[3] 李斌.浅谈土地利用规划实施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

[4] 奚仁志.村镇土地规划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9.

论文作者:赵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  ;  ;  ;  ;  ;  ;  ;  

土地规划管理论文_赵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