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职业病防治措施论文_冯波

北京安华鼎仕检测技术服务中心 100083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发展,在城市中对污水的处理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处理污水的流程当中会出现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些因素会对处理污水的工人健康产生危害。本文通过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分析,发现污水处理厂在进行中出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且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污水处理;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1.污水处理厂的主流工艺

厌氧—缺氧—好氧工艺(Anaerobic-Anoxic-Oxic,简称A2/O)是最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以及微生物菌群的配合下,可以同时脱氮、除磷,并且去除有机物,是在同作用的工艺之间流程最简单的,总水力的停留时间与其他同类工艺相比较少,是目前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处理工艺。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的总体工艺流程基本包括4个阶段:

一是预处理段。原水流入污水厂之后,首先流入粗格栅污水提升泵房,经过粗格栅截留较大的悬浮物之后,转到细格栅泵房,逐步去除较小的悬浮物;然后再流入曝气沉砂池,除去砂粒上的有机物质;最后,流入砂水分离器中对其进行砂水分离。分离后的砂子转运出厂,污水进入下一阶段。

二是A2/O处理段。经预处理的污水分别进入改良A2/O生化池的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进行生物脱氮。污水中,氮主要以氨氮及有机氮的方式存在,所以在A2/O工艺的厌氧段前端设置一个缺氧段,缺氧段的污泥回流进行反硝化反应,最后达到脱氮的目的。

三是深度处理段。从二沉池流出的水,先通过二次提升泵房进入高效沉淀池进行SS、COD和BOD等各项指标参数的优化,然后进入V型滤池进行深度过滤,最后通过紫外消毒间进行消毒,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四是污泥处理段。二沉池和高效积淀池剩余的污泥在污泥缓冲池内混合,混合后由鼓风机和孔管向污泥缓冲池内打入空气,并采取空气搅拌的方法避免污泥沉淀。搅拌后的臭气通过污泥缓冲池中的通风管道进入除臭间进行活性炭除臭,污泥则进入污泥脱水间,再次通过上料机 加入絮凝剂后转入离心泵进行脱水,脱水后倒入污泥储料仓后,再由出料口排出、运走。具体工艺流 程见图1。

图1A2/O工艺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

2.主要职业病危害识别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正常生产状态下,劳动者主要是巡检作业。在预处理段(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砂水分离间、除臭间等)及A2/O处理阶段(A2/O处理池和二沉池)进行巡检时,往往会接触到污水、污泥中产生的氨、硫化氢和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在深度处理段(高效沉淀池、V型滤池、紫外消毒间等)巡检时,会接触待处理水中产生的氨、硫化氢、氯化氢(次氯酸钠分解)和紫外灯发出的紫外辐射,在投加絮凝剂和聚凝剂的过程中还会接触到粉尘,如需调节水的PH值还会接触到酸碱;在巡检污泥处理段时(污泥缓冲池-污泥脱水间-污泥储料间-污泥除臭间等),劳动者可接触污泥产生的氨、硫化氢和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

此外,由于空间限制或限制,工人在设备维护或从处理罐、设备、管道等去除淤泥的过程中可能接触到较高浓度的氨和硫化氢,如表1所示。

3.危险因素分析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处坠落、淹溺、触电伤害、火灾爆炸危险、中毒和窒息等。

3.1高处坠落

根据《高处作业分级》的规定,在高度2米以上(包括2米)下落高度的基础上的任何操作被称为仰角操作。易发生高处坠落的岗位主要 集中在池顶操作岗位和巡检平台岗位。高处坠落产生的原因主要有3种:一是若操作平台、防护栏杆设置不当,或被腐蚀损坏,导致工作人员高处坠落。二是非操作工进入工厂生产区,不小心发生高处坠落危险。三是操作人员不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不小心掉落到各类型池里,以至于发生坠落危险等。

3.2淹溺

淹溺常发生在曝气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及配水井等深度均大于2m的各类池顶的操作岗位。其原因主要有3方面:一是操作人员 违规进入危险区域后,不慎掉入池中,发生淹溺危险。二是防护栏杆 失效或腐蚀损坏,工作人员不按要求穿戴救生衣、配备防护用品等,不慎掉入池中时,无法第一时间自救,造成淹溺事故。三是非厂内人员进入厂内,不慎掉入池中发生淹 溺事故。

3.3触电伤害

在生产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电气拖动设备、移动电气设备、照明线路、生活电器,及配电线路、配电柜、开关等地方都很容易使触电受伤的事故发生。事故产生因素主要有以下3处:一是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在设计和安装时存有隐患,或者在运行时,缺少必要的检修和维护,导致设备或线路存由漏电、过热、短路、接头松脱、断线碰壳、绝缘老化、绝缘击穿、绝缘损害等隐患;没有设置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电位联结等重要的安全措施;电工或者机电设备的岗位人员操作失误,或是违规作业以及无证人员进行操作等。其次,误操作引起的线路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以及人体过度接近带电体等。三是由于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以及屏护安全措施不完整、耐压强度不高、耐腐蚀性和绝缘性能不好等因素造成的漏电。

3.4火灾、爆炸危险

火灾、爆炸等危险易发生在变配电室、鼓风机房、泵房等有电器设备的厂房内,或有电缆和电气设施的地方。其中,包电缆的外皮自身就可燃烧,电缆和电气设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受潮、接触不良、过负荷和短路等都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且着火时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对人体有害的烟气,对人员、设备和设施造成重大的伤害和损失。

同时,在存放污水、污泥等通风不畅的空间(如管道、地沟、堆场等),易产生甲烷、硫化氢等可燃气体的积聚,遇火源可引起火灾爆炸。另外,储存压缩空气的气罐为压力容器,不当的管理(如钢瓶、管道泄漏、热源附近的暴露等)或不当使用(粗加工、使用气体排放速率过快等)可能导致钢瓶物理爆炸。

3.5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在各种泵、电机、鼓风机等操作岗位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例如,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或安全距离不够,操作人员的身体一旦进入运行的机械部件内,容易造成碰撞、夹击、卷入等机械性伤害。

3.6中毒和窒息

在各污水、污泥处理阶段,腐化污水、污泥,以及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主要是硫化氢、氨等,工作人员进入格栅间、除砂间、生化反应池、污泥泵站、二沉池、污泥脱水间等处,可能会发生中毒事件,导致人体感染疾病,或有窒息危险。

4职业病防护措施

4.1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用人单位应该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并分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法人和分管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同时依据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的要求,对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劳动者本人,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档案。针对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该按GBZ/T 203—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中的规定,在醒目地方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必须说明高毒物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内容以及警示标志。

4.2加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地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其结果应当存入所在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中,并对劳动者公示。按照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Z/T223—2009《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的要求,对只要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工作场地,都应放置有毒气体报警仪,并且依照实际情况设置预报值。

4.3加强防护设施设置

(1)防尘 污水处理厂加药装置应提高自动化水平,同时,劳动者负责将絮凝剂、聚凝剂解包,与投药口对接,依靠气动或重力将粉料送入水中,防止粉尘外逸。

污泥脱水装置和污泥压滤装置应密闭,防止脱水干燥后的泥饼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粉尘,处理后的泥饼直接装车,覆盖严实后再运输出厂。

污水处理厂加药装置应提高自动化水平,同时,劳动者负责将絮凝剂、聚凝剂解包,与投药口对接,依靠气动或重力将粉料送入水中,防止粉尘外逸。

污泥脱水装置和污泥压滤装置应密闭,防止脱水干燥后的泥饼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粉尘,处理后的泥饼直接装车,覆盖严实后再运输出厂。

(2)防毒

粗格栅间、污水提升泵房、细格栅间、污泥储料间及污泥脱水间等较为密闭的生产设施应设置机械 通风装置进行通风换气,降低工作场所内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同时按照 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会突然溢出有害物质或者容易造成急性中毒、易燃易爆化学物质的室内空间,应该放置事故通风装置和有毒泄漏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装置应与通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起共同作用,并且在事故发生时,必需使其可以提供足够的通风量。事故通风的风量应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来确定,但换气次数不能<12次/h,事故通风装置的通风机控制开关应当分别设立在室内和室外两个方便操作的地方。事故废气的进气口应当位于有害气体、爆炸危险物质排放量最大或者最集中的地方。

表1污水处理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防噪声

A2/O工艺污水处理厂的噪声 源主要为提升泵、污泥脱水装置和风机等,应将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单独设置,起到隔声作用,劳动者采用巡检作业的方式,进而减少接触时间,并配备达到实际需求的护耳器。

结束语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规定,A2/O工艺污水处理厂为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中,职业病危害风险程度较重的工艺。因此,要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合理、有效,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和加强组织管理,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确保工作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满足标准要求,有效预防职业病发生。

参考文献:

[1]翁少凡,丘海丽,谢子煌,等.深圳市某污水处理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6,32(12):1599-1601.

[2]刘俊玲.某生活污水系统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5,14(3):265-269.

[3]张艳娥,张志奇,毕猛,等.某污水处理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6,42(5):369-370.

论文作者:冯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  ;  ;  ;  ;  ;  ;  ;  

污水处理厂职业病防治措施论文_冯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