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对传统文化的意义论文

博物馆对传统文化的意义论文

博物馆对传统文化的意义

周 男

(唐山博物馆,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殿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球都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和经济影响力,我国也出台政策支撑文创产业的发展。博物馆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文创产业的发展中自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博物馆文创产业对国家、经济、文化的意义,结合现代网络技术探讨了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健词】 传统文化;文化产业;文创产品;网络科技

现代网络技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文化产业也就是指通过创意将现有文化资源以产业化的形式固化成相对有形的、能被消费的产品,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本的转化,发挥文化资源的经济社会效应。博物馆文化产业可以把技术、文化、制造和服务融为一体,它属于朝阳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与可持续发展型产业,已引起国际上个大博物馆和文化知名企业的普遍关注。由于博物馆、纪念馆的文物藏品和文化资源特别丰富,文化资源再创造加以利用活力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社会评价满意度较高。文博界的专业人士对文化资源的研究相对深远,在参与文创团队建设、产业资金引进、市场文化与传统文化衔接、商品受众评估、价格定位等各个环节,具有较好的引导、融合和提升作用。因此,现如今国家重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将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纳入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范畴,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视野与运营机制也快速关注到文化产业创意的经济领域。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2016 年全年销售额已有10 亿元人民币。同样,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利用文物厚重的文化底蕴、创意设计方面与多领域专业人士共同合作,开发出几千种文创产品,并受到游客的追捧。从博物馆珍藏的珍贵文物到文创产品,从博物馆博物馆珍藏的一般文物到民间藏品,从文创产品比赛到参观游客、群众参与互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博同行从各环节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再精心设计和深度开发,生产出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类型的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推出后,不仅让群众看到了文化,还把精美的文创产品带回了家,社会群众、大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遥相呼应,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院等国内大馆及时跟进,他们先行一步,其先进实用的文创理论实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现代互联网技术、尖端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延续、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得不承认,有一小部分传统文化已不适应当下群众的日常生活,这一小部分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再不加以弘扬推广,这一小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就会逐步消失,我们要像珍爱动物界的大熊猫、白鳍豚那样保护好这些频临消失的传统文化,让她们尽可能地传承下去。我们要弘扬、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我们文物从业者来寻找素材甚至创新素材,与现代互联网技术、动漫科技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衔接。

从近阶段文创产品开发来看,除了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之外,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院等几家国内大型博物馆文创产品也做的比较成功。比如,上海博物馆引进大英博物馆“百件文物展”,上海博物院文创中心自行设计了50 种文创产品,而上海博物院“大英百物展”周边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创开馆以来最大规模(共160 种)。产品销路达到甚至超过先前预期。特展产品在展览前半年多便开始准备,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有趣的内容,而文化创意不仅限于文物本身,这些文创产品的营销势头也非常好,不仅在商业上有好的效益,同时也很好地推广了传统文化,这些先进的例子给了我们文创产业、文化产品下一步的工作带来更大的信心,这种好的文创产品开发尝试,为我们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衔接进行文创,如今大多数博物馆有以下两种常用方式:首先是对传统文物进行仿造,在仿造品中加入现代科技元素体现高雅的古典文化,为当下群众生活所应用,也就是通过现在的创意设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作成仿古产品体现传统文化,让传统的器物、手工艺能够进入到现代生活。比如故宫卖的比较好的故宫钱包、朝珠耳机、折扇等。这些创意产品都是日常用品,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了现代产品的附加值,再通过博物馆纪念品销售、互联网直营店进行销售,产生其应有的利润。

其次,是古典文化现代化书籍、影视作品。比如《明朝那些事》《盗墓笔记》《博物馆奇妙夜》《皇帝的一天》等这种类型的书籍、影视甚至游戏作品。把传统的历史知识、枯燥的考古技巧、静止的文宝器物,用现代的语言、科学技术加工再创造融入到这种小说、影视作品中去,进行有效的多元开发,直接地呈现给广大群众,增加认同感,把传统文化从神秘、枯燥的器物变为有趣、亲切的现代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必须品,这样群众就会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神秘的匠人技艺等有个直观的认识,有了这种直观的呈现,群众对文物中所蕴含的那种神秘文化、匠人技艺不再那么陌生,只有熟悉了才能更好地吸收、传承,逐渐形成良性循环,从熟悉到喜欢再到追求传承。

1998年8月28日,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一举击溃以索罗斯为首的“联合军团”,成功捍卫香港股市。

历史进程是不可改变的,文化本身就在不断地进化,有些传统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因不适应时代发展而逐步消失是必然的结果,而有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会自我进化,保留下来并传承下去。既然鼓励广大群众参与文创产业开发产品,鼓励各个行业参与进来,改变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表达方式也就是必然的行为,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本身。但是相比枯燥、呆板的保护,我们还是希望传统文化能够输入新鲜血液,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尖端科学技术进行文创开发,用文创产品实现新的表达,在现代社会中建立起广泛的认同。

最后,在一些文创产品的版权保护上我们也缺少经验,从文创产品授权、开发、投入市场、版权申请保护等整个流程时间太长,当然,现下的申请审批程序相比以前已经缩短很多,但应该顺应当下市场经济,再迅速一些,整个文创产品开发利用审批流程与私营企业的产品从设计到市场的整个过程相比还是显得时间太长,在这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中,盗版已铺天盖地,利益受损极大。

再就是很多优秀的社会团体不愿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的边界没有特别清晰的一个界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尤其是文创产品的开发还远未形成共识。有部分文博界的业内人士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精华,是要原封不动地保留传承下去,改变后是否会改变其原有文化内涵,破坏其原汁原味,不如传旧如旧或修旧如旧,让后辈们自己研究开拓。当下的问题是如果创意开发,该以什么样的专业规程进行创意开发,进行专业的设计方案前期团队人员如何达成共识,这种文创产品如何与当下群众感兴趣的方向进行衔接,如何把握这个度反而成为文创产品开发的“瓶颈”,也阻挡了很多优秀团队、启动资金进入文创市场。我们文博界是拥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群体,也有很多文博界的前辈坚持认为不是文物不适应新形势,而是当下年轻人看不明白从文物中浸透出来的文化内涵,所以这也影响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衔接,进而影响文创产品的开发。

文创产业产品的开发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制约性。传统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博物馆、艺术馆等大多都是国有事业单位,授权开发的文创产品所产生的利益所得与博物馆、艺术馆的运行维持没有直接的关系,做或者不做都与博物馆工作人员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很多博物馆的领导会认为做那么多文创产品是自己找辛苦,尤其是二、三级博物馆经费很少,利益分配机制不灵活,也很难有优秀的企业团队与其合作。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国内多数省级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类型不丰富且大同小异,一方面是上级下达任务,说馆内必须有多少文创产品交付,另一方面确实也找不到优秀的文创团队进来合作,文创产品的开发时间久远、效益缓慢,二、三级以下小型博物馆因经费不足、利益分配不均等各种原因主动进行文创开发的更是少之又少。

1.2.1 细菌培养及RNA提取 挑取单克隆细菌于LB培养基中,37℃、250 rpm培养过夜,按1∶100转接于20 mL LB培养基中,相同条件培养至特定状态,需要时加入100 μg/mL氨卞青霉素,加入0.2% L-阿拉伯糖诱导质粒目的基因的表达.快速离心收集细菌,总RNA的提取采用TRIzol法,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加入DNase I消化基因组DNA,核酸检测仪测定浓度,-80℃保存备用.

SCAP是导致老年人死亡常见的感染性危重病。近年来随着病原体的变迁、细菌耐药率及免疫系统疾病的增加,SC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越来越高,尽管抗感染治疗和器官支持技术的应用使SCAP的病死率有所控制,但仍高达27%~67%[10]。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普通CAP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但老年人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等,肺部感染往往容易被掩盖,导致早期治疗被忽视。因此为使老年CAP患者获得较为有效的治疗,需要有敏感的临床指标来评估其病情和预后。

博物馆文创产业包括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优秀创意设计团队的搭建、市场化资本的投入、文创产品的受众调研和文创市场的开拓运作。博物馆、纪念馆文创产品开发,只有树立正确的文创产业开发理念,才能较好地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较好地展现当地的历史文明和博物馆、纪念馆自身特色。如今在大力提倡“互联网+文创”的运营模式,文物可以通过创意,创造出群众心目中的热点项目。博物馆发展文创产业应重视引进各方专家资源,与各大高校、研究所、科技公司等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策划开发团队、商业经营人才,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党燕宁.关于博物馆与市场的几点看法[G].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2005.

[2]傅公钺.发展有北京特色的博物馆事业[G].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

[3]马法柱.浅谈新时期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G].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

[4]陈继东.试论博物馆社会化改革[G].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2000.

【中图分类号】 G266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周男,男,唐山博物馆,初级,研究方向:博物馆。

标签:;  ;  ;  ;  ;  

博物馆对传统文化的意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