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参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对策分析_农产品论文

乡镇企业参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对策分析_农产品论文

乡镇企业参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对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工业论文,乡镇企业论文,农产品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丰年有余;市场供求也出现了局部的、阶段性的相对过剩局面,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农业面临的两个紧迫任务。特别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农业和国民经济更具有长远的、积极的和关键的意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解除加工业滞后对农业的瓶颈束缚,显著地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助于调节农产品供求,提高初级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延伸产业链条,将初级产品单环节的竞争转化为产业体系的竞争,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增强乡镇企业支农建农的能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如纺织、食品、服装等,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有利于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

二、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与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在国家法律、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规范、鼓舞和指引下,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正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规模结构和地区结构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因素。第一产业(2.1 %)尤其是第三产业明显偏小(13.4%),第二产业明显过大;企业平均规模偏小,缺乏竞争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地带差距过大;乡镇企业在产业选择上普遍带有非农化倾向,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偏低;城乡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构现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市场分割、规模不经济问题,加剧了某些工业品的生产能力过剩和过度竞争。这不仅与乡镇企业自身优势不相适应,也与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动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不相适应。

在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相对过剩的推动以及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和外贸出口的拉动下,再加上国家对主要农产品政策的逐步放开和实行的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1981—1997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3.8%,其中,食品类年均增长14%。乡镇企业尤其是农业大省的乡镇企业,根据资源指向、市场指向、政策导向和自身特点,积极参与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大批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1997年乡镇企业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企业达到35万个,创造增加值5800亿元;在一些省份,如湖北、福建、广东等的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中乡镇企业都占70%以上。但与全国形势相比,乡镇企业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比重不高(约占总产值的1/4);主要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比重普遍较低,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缺乏稳定性;农副产品加工业还没有成为中西部农村和传统农业大省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如河南省96年粮食总产接近4000万吨,但全省粮食加工能力仅200万吨。 在农产品加工业的城乡布局上,1997年城乡产值比为1∶0.89, 过分集中于城市的状况已有很大改观,但农村比重仍然偏低。从农产品加工业的六种行业来看,乡镇企业所占比重都不够高,特别是纺织、造纸、食品加工和制造、饮料、烟草业和橡胶制品业明显较低,在加工深度、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上差距更大。在地带布局上,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不平衡性更加明显。1997年东、中、西三个地带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为6.6∶2.4 ∶1,其中食品烟草饮料类为3.5∶1.9∶1,纺织服装皮革类为16.9∶3.9∶1。而 1997年我国主要农产品在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分布情况是,粮食产量1∶1.1∶0.6,油料产量1∶0.5∶1.4;棉花产量1∶1.4∶0.9, 与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形成很大反差。

三、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比重偏小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产业结构的趋同性 据有关研究,80年代末乡镇工业与国有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75,其中,制造业为0.8767,轻工业相似系数为0.92,纺织、机械、食品三大产业相似系数为0.9851。1990年乡镇工业与县及县以上3个工业行业的相似系数为0.83,其中10 个轻工业行业达到0.98;1993年仍然达到0.74;从1997年乡镇工业和全国工业在轻工业和重工业内部结构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趋同性成分。从城市工业看,仍然垄断着一些劳动密集、技术含量较低的农产品加工业部门,而乡镇企业则过分追求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这种不合理的分工必然要造成不合理的竞争,其结果不利于乡镇企业,也不利于全国工业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

(二)由于农村潜在市场尚未快速启动导致现实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市场狭窄 由于我国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城市市场相对狭小,并且已处于相对饱和状态下,乡镇企业在产品质量、营销手段等方面不如城市工业,难以在城市市场一显身手;而农村商品率低,主要食物为初加工或浅加工食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自给性比例还相当高,且消费水平低,经过精深加工的优质产品在农村市场难以开拓。

(三)门槛限制 乡镇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业还受到政策、资源、技术、资本和垄断等因素的限制。一些农产品加工业的法定资本金、起始规模、环保能力要求较高;造纸、烟草纺织、食品工业等部门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度高;轻工业尤其是食品工业关系人民群众饮食起居,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标准和卫生条件;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加工进入还存在政策性壁垒,粮食购销国家实行相当程度上的行政垄断,除了国家专项储备运作外,地方要掌握市场商品粮源的70%—80%,因此粮食加工业基本是国有企业独家经营;一些行业经过发展,平均规模逐步扩大,集中度和垄断性逐步上升,将对外来者进行排斥;在国际贸易中,还存在着SPS(卫生),TPT(技术)等非关税壁垒。

(四)经营管理水平低 目前乡镇企业分布还不合理,布局分散,增加了生产、基础设施、信息成本;不能深入调查市场需求,及时掌握供销信息,把握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和消费趋势;缺乏科技意识,产品技术含量低,更新换代慢;不重视品牌因素,缺乏知名品牌,缺乏营销手段;资产运作水平低;质量意识淡薄,不重视开发绿色和安全食品,难以赢得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的青睐。

(五)行业利润率的影响 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利润率低,1995年食品业的增加值率、资金利税率、成本利润率明显低于其他制造业;由于长期以来国家把农产品价格控制过严,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常常是无利或微利,导致乡镇企业在思想观念上习惯性地轻视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但对于城市农产品市场又怀有畏怯心理,不敢轻易介入。

(六)资金来源有限 一方面农村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工业,1991—1997年的7 年间通过财政、 金融、 剪刀差三条渠道农村净流失资金达20873亿元之巨;国家信贷政策倾斜不够, 农村贷款总额占社会贷款总额比重,整个“八五”期间不到10%;此外还有自身积累能力不强,产权改革制度滞后,筹资渠道比较单一等原因。

(七)乡镇企业也存在制度上的原因 如一些乡镇企业存在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晰,责任不明确,企业经营者报酬过低,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和约束机制;在改制中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不重视技术入股或技术作价过低等。

四、乡镇企业的机遇与优势

从国内外环境来看,乡镇企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优势。乡镇企业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作好产业定位,重视科技创新,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当作二此创业的重点,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实现快速持续的增长和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一)从乡镇企业自身来看 乡镇企业脱胎于土生土长的社队工业,原料、资金、职工都来自于农村,与农业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生产要素相对充裕和廉价;乡镇企业天生是市场性的,经营机制灵活,较少制度羁绊;由于农产品具有分量大、易腐烂等特点,因而乡镇企业可以就地取材、就地加工。

(二)就国内来看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市场逐步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企业、产业和地区发展必须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为基础,依靠市场机制进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目前国内工业品和主要农产品呈现出局部的、阶段性的过剩特征(据内贸局的调查资料,目前主要商品 8成以上供过于求),市场已经相对饱和,市价持续回落;国家已决定调减粮食播种面积,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上因素有利于乡镇企业进行平等竞争,降低进料成本和实行产业化经营。

(三)目前我国已结束了同WTO主要成员国的双边贸易谈判, 预计将于今年底加入世贸组织 而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将面临来自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同时也为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了大好时机,为优势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优势来看,主要农产品丧失价格优势,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一度有巨额进口,但由于一些劳动密集产品、加工品、转化品,如散养生猪、禽蛋、服装、纺织、淀粉或乳制品、糕饼点心、饮料酒醋、烟草及烟草代用品制品则有一定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因而农产品贸易仍然保持很高顺差。

(四)国家重视城乡协调发展问题 由于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发展。目前乡镇企业法、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政策都支持乡镇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业(包括支农周转金、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的信贷倾斜、减征所得税、免征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等)。今年国务院也决定把减轻乡镇企业负担当作一个重要任务来抓,深入进行税费改革,坚决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由于乡镇企业能明显增加地方财政,地方政府积极性也比较高,纷纷通过财政、税收、信贷、计划等政策和手段来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中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契机。

(五)农产品加工业潜在市场巨大 从世界农产品加工业现状来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还相当落后,因而市场潜力更大。1998年全球食品工业营业额达到2万亿美元,远远高于汽车、 航空航天及新兴电子信息等行业;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3—4 倍, 我国不到80%;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为90%,我国为20%—30%;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和加工的食品占消费的80%,我国不到30%;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力多于农业,我国正好相反。而根据有关研究结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稻谷、玉米进行精深加工以后,最终产品可以多达上百种甚至上千种,农产品加工业主要行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五、乡镇企业应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角,并实施产业化经营

乡镇企业应把农产品加工业当作自己的支柱和优势产业。根据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特点,原料分散,资金、技术含量要求较低,所需活劳动数量大,工艺相对简单,因此适合于中小企业的生产。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中小企业在全国出口特别是农产品出口中都占有重要地位;1952年和1958年日本中小企业的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87.9%和84.1%;1960—1963年的工业品出口则占全国出口的36%。外部条件和自身因素都决定了我国乡镇企业应把农产品加工业当作自身的支柱产业,而其他经济组织,例如城市工商业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环境条件上要稍逊一筹。日本农协在合作销售、合作购买、合作金融与保险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基础农协的农产品销售和生产资料的合作购买都占有很大比重。但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虽然也得到政府的鼓励,但农协合作工业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中所占比重一直较低,如从1968—1980年农协食品工业所占比重不超过0.5%。 1979—1994年农协合作工业产值也仅增长了3个百分点。美国、法国、 意大利等国的农业合作社兼营或专营农产品加工业,但份额都不算大。

乡镇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必须实行产业化经营,以产业化经营为基础。在市场供求相对过剩的市场经济中,只有采取产业化的形式,进行专业化生产,才能保证食品业、化学深工业、饲料业等获得优质专用原料,保证原料的稳定可靠来源,提高自身的积累水平。农业产业化是最早在乡镇企业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乡镇企业仍然是农业产业化最好的现实载体。乡镇企业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能改变农产品的贸易条件和协调城乡关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和枢纽工程;乡镇企业通过担当农副产品加工、贮藏、保鲜、运销的龙头,特别是加工业的龙头,就可以逐步使得它与农业的关系由消极的被动的补农建农,向积极的引导和带动农业的方向发展。

六、建议及对策

(一)强化产业政策效应,实现城乡、地区合理产业分工和合作城市工业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总装产品、关键工艺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社会效益高、能充分发挥规模效益的基础性产业,逐步将一些农用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知识和资金含量较小产品向农村转移;乡镇企业在总体上应选择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和资金密集适宜的配套工业,中间产品和初级材料工业,农业生产资料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④。在地区分布上,东部地区乡镇企业要瞄准国际市场,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把农产品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业大省要把农产品加工业当作自己的支柱产业,加大同东部地区的合作和扩大吸引外资的力度。

(二)进一步放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收购市场 现在国家已经放开销售市场,但收购市场控制较紧,国有粮食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和私商一般不允许直接收购粮食,粮食加工企业只能从国有粮食部门获得原料,无疑加大了生产成本。国家应逐步通过提高收购和贮存品种的质量降低定购指标,同时规定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免征定购粮食等。

(三)塑造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竞争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乡镇企业必须进一步扩大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增强竞争力、节约交易费用、增强产业关联度和内在凝聚力为前提,逐步进行跨行业跨地区的资产重组,实行强强联合,组建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中型企业集团。

(四)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开辟生产基地 以土地入股等形式进行股份合作,或通过合约形式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根据食用、饲用和加工专用的需要,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甚至一县一品,形成聚集规模优势,建立原料生产基地。

(五)提高管理水平 搞好市场调研,把握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开发绿色食品、方便食品和保健食品;树立品牌意识,严把质量关,努力取得国内国际质量认证;要根据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努力进行营销创新、信用创新、服务创新来开拓市场;具有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产业选择、市场定位、产品定位、战略重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树立长远观念,避免短期行为。

此外,还应尽快规范税费制度,努力实现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连动发展;乡镇企业要注意引进先进技术和吸引人才,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专、精、特水平。

标签:;  ;  ;  ;  ;  ;  

乡镇企业参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对策分析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