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中的渗透论文_徐延松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中的渗透论文_徐延松

山东省昌邑市都昌街道新村初级中学 261306

摘 要:当今语文教学模式非常之多,但要想找到一种学生比较喜爱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外,还有渗透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感情色彩,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才会提高,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感情 色彩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思维的动力。初中学生的思维辩解能力、模仿能力已经比较强了,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的动态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热爱语言文字情感好习惯,不断完善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将语言情感能力融入现实生活中。

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应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教师自身的感情素质,感染学生学习的动力

常言道:“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往往是通过一些细小的言行举止体现的。如衣着打扮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如果教师的衣着随便,给学生有不好的印象,从而学生就有可能不会喜欢这个老师的课。如果教师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言谈富有感情色彩、情绪高昂,就不自觉得感染和熏陶学生,这是一种教师自身的感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二、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想从教材中挖掘出情感教育,首先教师必须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从中挖掘出教材应具备的感情因素。如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自然环境之美、艺术之美等等,这些文章都是作者把感情色彩用美妙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阅读者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和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语文课必须要进行情感教育,教师根据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体现多方面的教学情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进入其景,让学生自觉得去研究、熟知课文中的内容,感受到课文中的内涵和启迪。如朱自清的《背影》,教师通过身边农村五六十年代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背景,向学生讲述那个年代的生活情况,再结合课文中所描述的父亲“背影”,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生活是很“凄惨的”,引发感情的共鸣。这样,学生的情感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情境中,心灵受到震动,理解了“父母心”的深刻含义,激发了自己学习的积极热情。

三、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要想构建一堂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传授的教学模式要适合学习的心理。如果课堂氛围压抑,学生会出现反感情绪,导致课堂氛围就不会和谐,教学效果就不会好。新课标中要求,课堂上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和个性发展,以爱为前提而建立的充满尊重、信赖和理解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根据课文中的动情点,师生共同交流、互动,把动情点再向学生进行拓展。这样,教师把情感教育始终融于教学内容之中,以达到情感交流、互动,启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自觉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教师巧用察言观色法,帮助学生调节好情感

初中生喜怒哀乐表现比较强烈,总是把不开心的情绪通过表情表现出来,这样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相反,如果学生抱有积极的、良好的情绪情感上课,学习效果明显有提高。因此,教师课前必须要了解学生的情感状况,做一名有情人、有心人的老师,细心的观察学生的表情,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要进行教育与鼓励,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青少年应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对生活要充满信心,不能怨天尤人,懂得进取之时。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适应新课标改革的语文教学,不失时机地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在潜移默化中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光彩。最终让学生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陶冶学习语文的情操,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论文作者:徐延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中的渗透论文_徐延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