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素质企业家人才的培养与培养_企业家论文

论高素质企业家人才的培养与培养_企业家论文

浅议高素质企业家人才的培养造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素质论文,企业家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企业家人才

江泽民总书记说: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核心问题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我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人才的竞争。纵观当代经济发展历史,横览各国经济发展现状,无不证明,人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企业是否兴旺发达、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最重要因素。人们常以创造经济奇迹的日本为例来说明人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严重匮乏、困于太平洋孤岛上的日本,从二战后的百业凋零起步,经济持续超高速发展,其秘密就在于国家和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视,舍得投入,并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之。从而使企业管理人才和劳动大军得以不断提高其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继而不断创造出经济奇迹。一位外国的钢铁大王曾说过:“将我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拿走,但只要把我的组织和技术人员留下,四年之后,我又是一个钢铁大王”。所以,现代企业的经营哲学就是一句话:——“企业即人”。或者说:“人是企业的生命线”。

有人说:“中国最多的是人,最少的也是人”。这话不无道理:目前全国企业中,富余人员几千万,但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感到缺乏得力的人才,正象薄一波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是一个拥有十一亿多人口的大国,经济规模很大,但经营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老企业科研能力弱,技术改造没有跟上去,远远落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创造名牌,尤其需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把人这个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调动起来,是能够大有作为的。”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六大要素,中心环节是人。任何事情离开了人,都将是一事无成的。

但人与人之间,是有着极大差别的。同样的厂房设备、任务和条件,这个人去办成了,成为企业家;那个人去办糟了,成了“黄厂长”。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人的质量高低问题。没有高质量的管理者、经营者、劳动者,决不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产品,一定是高质量的人生产出来的。高质量的人,是产品质量高、生产发展快和振兴企业的根本保证。是关系小到企业兴衰、中到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大到国与国之间的争雄,无一不是人的因素所造成的。所以,中央提出:“坚持‘三支队伍’〔1〕一起抓, 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跨世纪人才的工程战略布局”。其中还专门强调了“高素质”。由于我们要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要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需要下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市场经济竞争的惊涛骇浪中敢于冲锋在前、指挥若定的将才,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生产经营要求的高素质优秀企业家人才大军。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素质企业家人才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一个成功的企业至少要做到: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开拓广阔的市场;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又在于是否拥有高素质的优秀企业家人才。否则,就不会有充满活力的企业。所以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主角。但一个高素质的企业家不等于一般的领导人。企业家的特殊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其自身素质的内容,其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比起一般的经营者来说,更丰富和广泛得多。许多人可以担任厂长或经理,却不能成为企业家,除了传统体制上的原因外,还在于其缺乏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

应当看到:在现行的企业选拔体制下,大批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优秀人才被选拔到企业领导岗位并最终被培养成卓越的企业家。正是这样,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成功的企业家之所以能在传统体制下脱颖而出,无疑是具有突出的个性因素。现有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大多数是从党政机关干部中选调或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提拔或从工人、管理人员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他们中的许多人,或许是优秀的党政干部,或许是拔尖的科技专家,或许是勤学踏实的劳动模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可以成为企业家,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具备企业家的素质。而真正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人,往往因其在某方面超越传统的观念而被弃置不用。就总体而言,传统体制并不具备造就企业家机制,一方面不具备企业家素质的人在当企业家;另一方面是大量人才被埋没和扼杀。同时又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拔,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基本上排斥公开竞争。况且企业经营管理者一经选定,便稳坐终身,除非严重违法乱纪。否则即使企业长期陷入困境,也很少有被淘汰下来的。说到底,传统企业领导体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家成长机制是难以相容的;更不要说造就高素质的优秀企业家人才大军了。

那么,高素质的企业家又是什么样的呢?根据现实竞争的需要,其基本要求应该是:政治上远见卓识者;经济上的开拓者;业务技术上“专才”加“通才”者;个人修养上的德才兼备者。在总体上说:他们是领导、经营、管理、技术于一身的新型企业家。具体要求有:

(一)政治素质:作为现代企业高素质的企业家,承担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历史使命,应该是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爱党、爱国、爱人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开放搞活”;遵守党的方针政策和法令、法律;应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同志的教导来分析处理实践中的问题;有报效祖国、振兴民族、为人民服务的强烈责任感;有创名牌为国争光的强烈责任心;在企业改革和开展两个文明活动中勇于进取。

(二)管理素质:作为现代企业高素质的企业家,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在经济改革大潮中,随时掌握“国情”和“社情”,还要具有“国际”眼光,注重信息及信息反馈;走好群众路线,深入发动群众,调动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质量监督和管理;调整产品结构,采取“人不变我变、以变应变、人变我先变、抓住机遇变、永不停息变”的应变策略从事生产和经营;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改革技术,开创名牌,开拓市场;做好宏观调控和微观调适,顾全大局;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推动企业不断前进。

(三)文化知识素质:现代企业高素质的企业家,必须具备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头脑清、方向明,应知应会全方位。在业务知识上,学好生产业务,掌握工艺流程;安全生产。在政治和管理知识上,他们必须学好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律(如经济法、合同法、会计法等等);还要学好并掌握好领导艺术、企业管理艺术、经营管理艺术;对人才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等,都要学会用好;对事物既能综合归纳,又能演绎分析,既知其内涵,又能理其外延;总之,要达到纵横结合所谓“T”型知识结构的人,所谓才华横溢。

(四)能力素质:现代化企业高素质的企业家,其能力素质必须通过生产、经营、管理等水平体现出来。他们是本职业务的专家,技术工作上的能手,经营管理上的组织领导者和决策人。能组织、能思考、能预测、能应变;能写、能说、能算、能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工作方法,很好地解决企业改革创新等问题的实干家、指挥家和组织领导者;他们还必须兼备社会活动家的素质,公关谈判,善于外交;知人善任,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谋略兼备,出将入相,处事果断。

三、对培养造就企业家人才的几点建议

据上所述:企业家人才,是专家、是学者,拥有高素质;是在新形势下的运筹帷幄、出将入相者;有在企业活动中可以叱咤风云、解决好企业改革、创新、应变的能力。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深化的新情况下所要求的德才标准。那就不能以传统的用人机制和党政干部的用人标准来衡量他们;也不能以旧有的管理程序来考核、选拔和任用。应当形成一个特殊的职业阶层,它是人力资本,是生产力,是特殊商品。要在流通和竞争中逐步成长和成才的;也要在人才市场上表现出优胜劣汰来。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大军,迎接新世纪,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从战略上重视高素质企业家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所用人才虽然大大增加,但其数量和质量与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才思想为指导,把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工作,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落实措施,把这件大事办好。

(二)改革现行的人事制度。大家知道,过去以至现在所执行的人事制度,往往是党政任命的分配安排制度。不能否定,这种制度,在相当的历史时期内,确实起到发展革命事业,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但却也存在:1.一经分配,便定终身,雷打不动;2.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牵强分配;3.任人唯亲、无能者上、强制安排。再加上选拔机制存在弊端,以及关系风、裙带风、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等都在人事工作中作怪。在使用上表现出:1.不知人善任、量才不用;2.求全责备、百般挑剔;3.名为人才,实是奴才;4.忌才妒能,压挤冷落;5.重财轻才,只用不养等,因而制约了人才作用的发挥。这些用人的不合理现象,不时在不同地方都可以表现出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提出:实行“四反对”、“四提倡”,即1.反对神秘观念,提倡公开招聘(含招考),合格者上;2.反对论资排辈,提倡尊知重才,内行者上;3.反对按步就班,提倡不俱一格,有能者上;4.反对用人唯亲,提倡任人唯贤,有德才者上。为了适应这些办法,要建立几种制度,实行几种措施:

1.分门别类的建立人才库,或组建企业家协会,做好人才网络体系工作或以行政块、或以系统组建人才库,抽出专人进行这项工作,它的职责是:(1)对专业人才进行较为具体的分门别类的登记和统计。 其内容侧重于学历、经历、业绩、工作时间、有何特长及哪些特殊贡献等;(2)掌握聘用单位的需求情况及单位概况;(3)组织双向选择,作好中介工作。

2.用人单位或企业要认真执行试用、聘用和解聘制度。

3.制订相应的优惠措施,用以吸引和稳定人才。

4.成立人才信息网络,以便发现和推荐人才。

如果这样,则人才问题可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既能各得其所,又能不定终身;既可脱颖而出,又可相对稳定;用人单位则可奖优罚劣、优胜劣汰。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前进创新。

(三)强化人才竞争市场。人才既是特殊商品,自然会形成它的特殊流通方式,它的价值观,同样反映出优质优价、劣质劣价、依质论价的问题。在业绩上有贡献者奖,误事或完不成任务者罚。为此,也要建立一些制度,以强化人才竞争市场:

1.实行定期任用与合同聘用相结合的制度。以“劳动法”为指导,按自愿、平等、互利三原则聘用双方签订用人合同。合同条件必须双方认可;合同一经签订,就要按条款办事,谁违约谁受罚。

2.实行人才评估制度。评估中心单位的设立可以定期定点,也可不定期不定点依据情况组建。评估内容,包括学历、经历、能力、业绩、技术职称、企业家资格、工资等,可根据人才本人的具体情况客观评定。

3.组织各类企业家人才流通市场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聘用双方可以根据各自的要求情况和自愿,有权利在本行业或跨行业、在本地区或跨地区、跨单位、甚至跨越国家进行流通。但必须做到流而不死,通而不乱。已被聘用而要外流者,要做到事前提出解聘,解除合同、办好手续才能离职。

(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这实际上是人才成长过程,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人才将脱颖而出,高素质的企业家也会不断涌现。为此,要一方面抓好高、新技术教育,优化学习环境:1.良好的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是造就一支知识丰富、素质优良、富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企业家队伍的基础。要充分调动现有高等院校的职能,把专业正规教育抓好、抓扎实。在培训教育方面,在由政府及归口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着重抓好各级企业领导干部、专业骨干、高新科技及其专业人员,有计划地抽出去培养,甚至出国深造,实行科技再教育。从而培养出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懂外语的“复合型”企业家队伍。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现有博士后研究站规模及研究队伍。

2.实际锻炼也是培养高素质企业人才的捷径。这就需要有关组织及企业领导慧眼识人,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其在实际岗位上,大胆使用,提供研究实验条件,在实际工作中攻关,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善于总结,通过一个时期,从少知到多知,人才也就出来了。

3.在企业内部办小型学校,有目的抽出对象,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培训,并结合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传、帮、带,让其学习人员在知识技能上逐步提高,从量变到质变,提高素质水平。

不管学校教育、在职培训、从实际中提高和自办教育等,都必须创造良好条件,优化学习环境,保证学习的资金,从各方面提供方便,使学有所长,用有所谋,从而改变企业的文化技能面貌,推动企业进步。

(五)净化人才管理机构。这是关系到管好用好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企业家人才的必要设施。在人才需求问题、流通问题、教育提高问题、质量评估、资格认证等等,都要分别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如“中心”,“联谊会”,“协会”等,以便有组织、有领导,来有集中点,去有方向。对中介单位加强管理,清理整顿,对不合法者则应取缔。总之,要做到合理流动及合理使用,储备人才,各得其所,各起作用。

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深厚的伟力来源于全民族的共识,在市场经济和抓质量、创名牌的过程中,一旦千千万万的人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好风气,树立了人才的效率观和知识的价值观念,树立了质量意识和名牌意识,则中华民族必将走在世界的先进行列,国富民强的大好形势必将早日实现。

注释:

〔1〕“三支队伍”即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 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者,高素质科技专家人才。

标签:;  ;  ;  

论高素质企业家人才的培养与培养_企业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