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影响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分析论文_赵涛

(锦欣妇女儿童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影响及对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03月~2018年03月在我院成功分娩的110例黄疸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新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进行整体护理早期干预的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明显低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新生儿;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分别为(6.54±1.56)h和(45.75±8.36)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整体护理早期干预的观察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为32.73%,明显低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体护理早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缩短新生儿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降低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具有使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整体护理;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224-02

新生儿黄疸(neonaltal jaundice)是新生儿时期很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是由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皮肤、黏膜及巩膜的黄染,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对新生儿的危害较大,容易产生神经系统症状发展为胆红素脑病,严重者甚至死亡。此次研究我院选取11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探究整体护理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影响及对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03月~2018年03月在我院成功分娩的11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新生儿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早期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55例,对照组男性新生儿29例,女性新生儿26例,日龄1~8日;观察组男性新生儿28例,女性新生儿27例,日龄1~7日。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无较大差异P(9(P>0.05)。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1],观察组新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早期干预:①产妇围产期护理:完善产妇产前检查,积极避免早产及难产,有效预防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有肝炎病史或生产病理性黄疸婴儿的产妇可给予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做好产妇产程观察,提高医院接生技术,能够有效快速处理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一旦确诊为黄疸,应积极配合医师及时采血化验以便尽早明确诊断,进行对症治疗;根据新生儿检查结果、临床表现、黄疸程度及住院时间给予相应的观察及早期护理干预。

②预防感染护理:对胎膜早破、产程较长、胎儿窘迫、产妇发热等新生儿可尽早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保持新生儿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制度对新生儿的眼睛、口腔、鼻腔及外耳道进行清洁,加强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尿布要选择柔软舒适、吸水性强的材料,防治新生儿发生擦伤;温水擦拭新生儿皮肤积极预防红臀的发生,衣物要选择柔然舒适、易穿易脱的材料,根据气候增减衣服防止引起呼吸道感染。

③合理喂养:正常新生儿提倡早喂养、早接触、早吮吸,24h母婴同室,鼓励母乳喂养,每天吮吸不低于12次,不仅能够刺激母乳的分泌,避免母乳不足诱发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还能够促进新生儿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哺乳后应竖抱新生儿并轻拍背部,防止发生溢乳或呕吐而引起窒息;加强产妇营养支持以促进乳汁的分泌,指导初产妇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母乳不足产妇及时添加辅乳。

④新生儿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黄疸程度、范围及持续时间,观察患儿肌张力、大小便情况及神经系统反应。结合辅助检查及时区分生理学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若诊断为病理性黄疸则进行早期介入治疗,主要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光照及换血疗法,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积极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病情严重的患儿可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比较两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及黄疸持续时间。

1.4数据处理

黄疸指数、首次胎便排出时间等计量资料使用()表示,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使用百分比(%)计算,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进行整体护理早期干预的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明显低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新生儿;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分别为(6.54±1.56)h和(45.75±8.36)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比较(±S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诱发因素有很多,如孕周、出生体重、出生时窒息、母婴血型不合等都可能成为诱发新生儿早期黄疸的因素,过高的血清胆红素会透过血脑屏障是脑神经核黄染、变性,最终发展为大胆红素脑病,并产生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患儿健康及生命安全[2]。

整体护理早期干预通过围产期护理、预防感染护理观察等措施,积极减少新生儿溶血症、败血症等疾病的发生,降低黄疸的发生率[3];合理喂养及新生儿病情能够有效刺激了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缩短新生儿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减少黄疸对新生儿造成的病理性损伤,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缩短黄疸持续时间[4]。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早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缩短新生儿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降低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具有使用及推广价值。

参 考 文 献

[1]芦春霞.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50):167-168.

[2]董娇红. 护理干预在病理性黄疸早期应用的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35):218-219.

[3]闫丽娜.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38):262-262.

[4]郑萍萍, 梅嫦颖. 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2):270-271.

论文作者:赵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整体护理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影响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分析论文_赵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