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岗位人员职业性危害的自我防护措施浅谈论文_漆乾英,周子淋

护理岗位人员职业性危害的自我防护措施浅谈论文_漆乾英,周子淋

新疆阿勒泰地区妇幼保健院 836599

摘要:目的 随着现代医学及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不断提高。由于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加之近几年突发卫生事件增多,给医院的临床工作带来了挑战。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性质,每天跟病人打交道,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处理各种被污染的物品,受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很多。如果护理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中不注意个人防范,很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成为医院的感染的易感高发人群,不仅严重威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还可以通过医疗护理过程给患者造成疾病的传播。因此,加强自身防护,重视感染管理,是预防职业性损伤的关键,重视和加强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防范措施的维护,保障其合法权益,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关键词:自我防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

1 职业性危害的原因

1.1心理因素。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直接服务于患者,每日工作量大,经常加班、倒班,给护理人员带来了精神压力和疲劳,使免疫力不同程度的下降。

1.2生物性危害。常见的生物性因素为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包括HIV、HBV、HCV等在内的多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与传染病人的直接接触或是接触污染的物体,病人的分泌物、组织、体液等而导致护理人员感染。有国外研究者认为,HCV在医务人员中的流行率高,特别是10年以上从业医师和有针刺伤的人员更易感染。

1.3艾滋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0)统计数字表明,艾滋病自80年代初流行到现在全世界累计约3000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新疆从发现首列感染至今,目前已覆盖到新疆十五个地州,五十九个县,发展迅速据中国首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高度的致病性,感染者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护理人员一旦被感染,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4职业暴露。主要指锐器伤,包括注射器针头损伤、输液器针头损伤、安瓿划伤、玻璃刺伤等等,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感染[1].国内调查显示[2],80%以上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每年1-3次不等,被HI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0.3%的感染危险;被HB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6%-30%的感染危险,只要有0.004ml的含乙肝病毒血液就可使正常人感染;被HC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3﹪-10﹪的感染危险。

2 防护措施

2.1增强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做好自我防护,依靠科学监测手段加强监控检查制度的落实,督促护理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才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2.2对病区空气污染的自身防护。医院是空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方,病毒和细菌就像是无形的杀手,时刻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病区自身防护除了保持空气流通,定期空气消毒外,重要一点就是带好口罩,口罩对患者咳嗽、喷嚏时的飞沫传播有重要的物理屏障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使用口罩须注意:①戴口罩时口罩上缘在距下眼睑1 cm处,口罩下缘要包住下巴,口罩四周遮掩严密;②不戴时应将贴脸部的一面叠于内侧放置在无菌袋中,可以用使用过的一次性输液器的包装袋作为无菌袋;③口罩使用4~8 h更换1次;④如果工作条件允许,提倡使用一次性口罩,4 h更换1次,用毕丢入污物桶内[1]。应急突发传染病时,应带N95型等专用口罩。

2.3 对针刺伤的自我防护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是一种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具有潜在的感染危险,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毛秀英等[4]调查432名实习护士10个月实习期间发生锐器损伤的占93.3%,被污染物刺伤的占37.72%;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86.7%。因此,护士在操作中应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如打开玻璃安瓿时,用纱布垫于安瓿与手指之间,用力均匀;对各类针头、刀片等利器,使用后应装入坚固不渗漏的容器内集中储存处理;用过的注射器要及时处理,不要留在治疗台或桌子上避免刺伤他人;手持针头和锐器时不要对着他人,针头不要丢在一般垃圾桶内。针刺刀伤口的应急处理: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冲洗伤口,再用2%~5%碘酊消毒,不脱碘;必要时进行传染病专科方面的处理。

2.4 对接触性感染的防护

护士在为病人做晨间护理、换药、输液、注射等操作时,手被污染的机会很多。有文献报道,有戴手套习惯的医务人员其皮肤粘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的机会均明显小于不戴手套者,表明戴手套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次数,并且不增加皮肤损伤[3],针刺入手套,通过有弹性的两层橡胶手套,再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为0.20%~0.25%。故戴两双手套能有效防止感染和降低感染率。洗手对预防院内感染极为重要。肥皂和流水洗手是经典、经济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洗手的目的是为了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途径。每个护士都应该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洗手时间应在10 min以上,注意克服不良习惯(如用洗净的手触摸水龙头或洗完手后在工作服上擦拭等)。

2.5 心理危害的防护

由于护理人员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出一点差错,再加上长时间的不分昼夜的工作,不能及时得到休息,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中和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心理状态。工作人员自我保护除了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要求外,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矫正一般职业性紧张,预防过久站立及走动产生的危害,设法改善站立和走动的强制体位,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因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工作首先要提高人员素质,在临床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按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规定,落实各项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做好标准预防和三级防护。加强责任心,提高工作能力,创造有利于自身防护能力,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做好防护监督工作,达到保护医护人员自身防患于未然,也只有在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中,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阮征,刘芳。护士职业防护新进展[J]。现代护理,2008,2(14):333

[2]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与预防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5):368-388。

[3] 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4] 许炎秋.新加坡陈笃生医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J].现代护理,2001,7(6):67-68。

论文作者:漆乾英,周子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  ;  ;  ;  ;  ;  ;  ;  

护理岗位人员职业性危害的自我防护措施浅谈论文_漆乾英,周子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