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接合部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以福州市高新区城乡接合部为例论文

城乡接合部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福州市高新区城乡接合部为例

江 鸿 周 丽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实验小学,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 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对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父母采用何种家庭教养方式不仅影响其子女的健成长,也对学校教育教学和思品工作的开展存在影响。本研究依据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310名4-6年级小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科学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城乡接合部小学生父母更多采用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等“硬处理”的手段;父母对男孩更多采用过分干涉、保护和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大部分因子上随迁子女与非随迁子女差异不显著,难见“开门红”的效果。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小学生;城乡接合部

一、父母教养方式概述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涵义

由于每个家庭的价值观念和所追求的目标千差万别,其父母教养方式也就各不相同。总体上父母教养方式可定义为父母的教养观念、行为、态度以及对其子女情感的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具有跨情景的稳定性,能反映亲子交往的实质。[1]

(二)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Symonds(1939)最早采用维度来描述父母教养方式,她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两个维度。其研究表明:父母的合理接受会使子女表现出社会所需的良好行为(如:富有同情心、情绪稳定、兴趣广泛等);父母经常拒绝会使子女情绪不稳定、倔强、冷漠并具逆反心理倾向;受父母亲支配的孩子比较顺从、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且依赖性较强;让父母服从自己的孩子则时常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攻击性。[2]Perris等人依据Schaeffer提出的父母教养方式维度概念,编制了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3]1971年,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Baumrind根据父母控制的类型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专制型、宽容型和权威型三种类型。[4]1983年,Maccobby和Martin在Baumrind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父亲和母亲对其子女的不同要求(控制、成熟要求、监督)和反应性(接受、参与、温暖)水平把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权威型父母、溺爱型父母、专制型父母和忽视型父母4类。[5]

近年来国内逐渐兴起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白燕(1990)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启发诱导型、溺爱娇纵型、放任自流型和专制型;[6]陶沙等人(1994)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溺爱、专制、忽视、惩罚、成就要求、民主与教育不一致7种类型。[7]

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如何?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如何进一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近日,在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具备科学素质的公众比例达到了8.47%。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目前,关于父母家庭教养方式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大部分采样选择在城市或农村,针对城乡接合部这一特殊区域的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却相对较少。城乡接合部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具有面临拆迁、大量人口由外涌入以及思想文化日趋复杂等特征。本研究旨对城乡接合部小学生父母家庭教养方式现状进行探究,明确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力求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有所启迪。

当前,已有多种用于求解联合稀疏模型的重构算法.为方便讨论,以DCS-SOMP算法为例进行分析.对于传统的单量测向量模型,只能对每组回波分别进行方位向支撑集搜寻,利用的是内积最大原理,即

考虑到大容量工业锅炉一般均为两侧进风,故选取70 MW或100 t/h链条锅炉三个风室的一侧及其炉排、风门等作为链条炉排供风系统冷态性能试验模型。试验装置总体布置如图3所示。该试验装置由供风系统、流量箱、试验模型、集风罩、风道及调节风门、测量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来自鼓风机的风经流量箱测量风量后,进入试验模型的主风室(中间风室),穿过试验模型的炉排后经炉排上方集风罩汇集,然后由风道回到鼓风机进口,实现试验风的闭式循环。

为了解城乡接合部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随迁子女和非随迁子女上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见表3。在是否随迁子女这一维度上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在大部分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仅在父亲过分干涉因子上随迁子女分数高于非随迁子女,且差异显著。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共享平台作为一个协同系统,要使企业、学校等子系统全方位地合作,自动自发地联合培养人才,形成自组织,关键在于找到相变点,即形成各方合作的动力点。这一动力点就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二)测评工具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C.Perris等人编制,由岳冬梅等人1993年修订的中文版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 BU)[8]。该量表包含父亲分量表和母亲分量表,其分别测试父亲家庭教育方式和母亲家庭教育方式,两者各由相同的66个题目构成。其中父亲量表包括六个因子58个条目: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偏爱被试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和过度保护因子。母亲量表包括五个因子57个条目: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过分干涉和保护因子、拒绝、否认因子、惩罚、严厉因子和偏爱被试因子。此量表为4级评分,从不=1分,偶尔=2分,经常=3分,总是=4分。统计分析显示各分量表的同质信度为0.46-0.88,分半信度为0.50-0.91,重测信度为0.58-0.82,说明该量表的信度良好。

三、结果

(一)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的描述统计

在性别差异方面(表2所示),父亲惩罚严厉性别差异显著,男孩得分显著高于女孩,表明对于男孩父亲更加严厉,采用惩罚方式;母亲过于干涉、保护性别差异显著,男孩得分显著高于女孩,说明相对于女孩,母亲更加干涉和保护男孩;母亲拒绝、否认性别差异显著,男孩得分显著高于女孩,表明母亲更容易拒绝、否认男孩;母亲惩罚、严厉性别差异显著,男孩得分显著高于女孩,表明母亲更容易对男孩采用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从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实验小学选取310名小学生及其父母作为调查对象,四年级126人,五年级91人、六年级93人。

表1 父母教养方式描述统计

(二)父母教养方式性别差异

调查发现,父亲更多采用情感温暖、理解,其次是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母亲更多采用情感温暖、理解,次之为过于干涉、保护。将父亲教养方式与母亲教养方式对比可发现,父亲的拒绝、否认更少;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和情感温暖、理解更多;父亲和母亲均对其子女采用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较多。

通过对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分数描述统计,来探究目前城乡接合部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现状,结果如表1中所示。

表2 不同性别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别检验

(三)父母教养方式在是否随迁子女上的差异

在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当今社会,庭院周围的整体景观布局日益受到关注,庭院水景设计也顺理成章的成为热点.对庭院景观精心构思和布置,可以更好地烘托出整个庭院的意境与美感.

表3 是否随迁子女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检验

四、讨论

本研究表明,地处城乡接合部小学生的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现状均不容乐观。城乡接合部地处城市与乡村之间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大量的文化思潮涌动,难免会存在错综复杂的人文环境。生活在如此人文和地理环境之中,父母难免采用一些不符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家庭教育方式。具体如下:

(一)在对待子女的教养方式方面

父亲和母亲更多的采用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等“硬处理”的手段,这样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产生自卑的心理,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终日忧心忡忡,进而引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利于学业成绩的提升。学校尝试探究心理健康家庭化,如:利用每周六上午9:00-10:30周末家长沙龙“心灵有约”,与家长面对面交流“育儿经验”;利用每学期家长会以专家讲座的形式普及心理健康常识;采用家长学校修学分制的形式,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形成有效的“家校干预模式”。

(二)在父母教养方式性别差异方面

父母一方面对男孩采用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使其缺自信心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对男孩又给予过分干涉、保护,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性。该家庭教养方式现状与城乡接合部这一区域思想文化有关,重男轻女这一封建思想仍然普遍存在,使得父母对男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干涉和保护,另一方面望子成龙的思想又使得缺乏科学家庭教育方法的父母们选择采用惩罚严厉的父母教养方式。学校尝试通过心理健康课,增强学生的自我性别认同,能够自我悦纳,更加充满自信;通过家校微官网宣传心理健康常识,让家长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氛围。

(三)是否随迁子女在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性方面

随迁子女和非随迁子女在父母教养方式大部分因子上差异均不显著。父母均是来自农村,具有相类似的思想文化,仅是随迁子女的父亲更多的采用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这与父亲望子成龙的心态有关。学校尝试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状况。由于家长工作和生活压力比较大,一方面无暇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又迫于望子成龙的压力对子女有较高的期待。因此,学校以培育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为重点,开展每月行为养成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养成爱国行为、运动行为、阅读行为、创新行为、迎考行为、目标行为、关爱行为、劳动行为、审美行为、自主行为等,让每位学生心理健康习惯化。

总之,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影响,而城乡接合部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并通过家长课堂、家校互动等多种形式使家长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

[1] Ainsworth M.D.Attachments and other affectional bonds across the life cycle[J].Attachment across the life cycle,1991(1):33-51.

[2]Symonds P M.The psychology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M].New York:D.Appleton-Century Company,1939.

[3]刘大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4]Baumrind D.Current patterns parental authority[J].Developmental of psychology Monograph,1971(2):l-98.

[5]王雅丽.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6]白燕.论童年期家庭德育与健康人格的形成[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5):241-245.

[7]陶沙,林磊.3-6岁儿童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40-47.

[8]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增刊):161-167.

中图分类号: G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884(2019)09-0121-03

收稿日期: 2019-07-16

作者简介: 江鸿,女,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实验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

标签:;  ;  ;  ;  

城乡接合部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以福州市高新区城乡接合部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