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县市城镇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论文_李冰

试论县市城镇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论文_李冰

李冰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供电公司 251100)

摘要: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三农建设,对县城乡镇配电网建设日益重视,如何科学地设置县城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县城电网是农村电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县城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应满足县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用电的需求,并与县城建设相协调。本文通过对县(市)城镇电网存在问题的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建设改造过程中的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县城电网,供电,改造

1、前言

县城电网是县城范围内为县城供电各级电压等级电网的总称,它包括高压送电网、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县城电网具有负荷密度大、用电量集中、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近几年,随着县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城面积迅速扩展,但由于电网建设资金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等原因,县城电网发展较为缓慢,明显落后于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2、县城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县城电网供电能力存在严重不足。随着地方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对县城电网供电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电网建设资金紧张、管理体制不顺等原因,县城电网发展较为缓慢。据统计,某县城110kV系统容载比约为1.65,10kV配变容量与110kV主变容量比约为2.05,明显低于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的要求。

(2)县城高、中压配电网络结构薄弱,多为辐射网,供电可靠性较低。目前县城电网110kV高压配电网络仍比较薄弱,单主变、单回路供电较多,变电所之间转供电能力差,保护配置复杂,安全水平较低等。中压配电网络多为辐射网,环网供电方式极少,负荷转移能力差,事故、检修停电范围大。

(3)县城电网电能质量低,线损率居高不下,企业供电效益较差。由于县城用电负荷高速增长,现有中压配电网因导线细、回路数少,配变布点不足、无功补偿容量欠缺等原因,县城电网电压合格率普遍较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县城电网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自动化水平低下。目前县城电网技术、设备普遍落后,虽然近几年引进并使用了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但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差距很大,设备档次普遍较低,自动化水平不高。

3、县城电网改造的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是城网改造工程中的关键,设计应有利于大电网运行、小单元管理,着眼于长期经营效益,方便调度、便于检修,统筹兼顾电网运行的安全、优质、高效和经济。县城电网改造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运用科学的设计理念,规划出符合自己县城特色的电网结构;2)城网改造工程要按照全盘规划、整体设计工作先行的原则进行,坚决杜绝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三边”工程;3)所有设计经城网改造领导小组审核,认定方案达到最佳、资金配置最优后再行施工。

4、县城电网建设改造目标

(1)加强县城电网建设,提高电网整体供电能力,根除供电"卡脖子"现象。

(2)优化网络结构,提高县城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增强抗御自然灾害和事故能力,县城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7%以上。

(3)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电能损耗,县城电网电压合格率达95%以上,10kV综合线损率6%以下,低压线损率9%以下。

(4)提高县城电网配网自动化水平,县城电网设备选择应注重小型化、无油化、自动化、免维护、少维修。

5、建设改造的相关技术

(1)简化110kV电网,减少电压等级,优化高压配电网络结构。随着220kV系统网络的发展与完善,其供电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网络结构、网络布局日趋合理,增强了供电区域之间互为备用能力,减轻了对单个变电所可靠性的依赖,为简化110kV高压配电网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110kV城(镇)变电所一般按终端变设计,一次接入系统以线路变压器组或"双T"内桥接线为主,单台主变容量选用40~50MVA,最终主变规模2~3台,按n-1电网供电安全准则配置。简化电压等级,减少电压层次,减少重复降压,有利于县城电网的管理和经济运行,高压配电网将逐步取消35kV电压等级,原则选用220/110/10kV电压等级。

(2)强化10kV配电网建设,中压配电网尽量做到环网接线、开环运行,提高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中压配电网承担着向千家万户直接供电的任务,是县城电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压配电网一般按辐射网和环网2种形式设计,在县城电网建设改造过程中尽可能按环网方式考虑,一般以单环网设计,对市中心区或负荷密度较高的供电区域以双环网为主。中压环网线路应设置若干个分段点(负荷开关或开闭所),一般以3~4段为宜,每段10kV线路装接的配变容量控制在2500~3000kVA以内,如10kV线路装接总容量超过10000kVA应首先采取分流措施,以满足中压配电网n-1安全准则要求。

(3)提高县城电网线路电缆化、绝缘化率,是县城电网建设与发展的方向。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负荷密度的提高,在架空线路通道受限制情况下,解决高负荷密度地区(市中心区)供电的途径不能只靠增加导线截面,此时唯一办法是实现线路电缆化。由于电缆化建设投资大、涉及面广,在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情况下,应以县城电网发展规划为指导,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对高负荷密度的市中心区、商业密集区应结合老城改造逐步实行电缆化建设,在老城改造过程中应尽可能敷设好电缆管线,条件不允许的,应留有足够的电缆线路通道。

(4)科学规划环网点,合理选择环网设备,努力实现配电网n-1安全准则。架空配电网以柱上分段断路器作为环网设备,柱上断路器应优先选用体积小、容量大、可靠性高、维护工作量少、操作简单的新型设备,如SF6负荷开关、真空负荷开关等,并留有配网自动化接口。电缆配电网环网设备形式多样,有10kV开闭所环网柜、高压电缆分接箱、高压配电室环网设备等。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高压环网设备能快速、有效地将故障点隔离,确保非故障段正常供电,实现配电网络n-1的要求。

(5)缩短供电半径,提高功率因数,努力降低低压电网线损率。在县城电网建设改造过程中,应优先选用S9及以上新型低损耗变压器,315kVA及以上变压器要试点采用非晶合金配变。同时,应根据县城电网负荷密度,合理布点、科学配置10kV配变容量,尽可能缩短低压供电半径,确保低压供电半径不超过350m(不含接户线)。同时应注重低压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无功补偿宜采用分散设置,分级补偿,做到无功就地平衡。低压无功补偿容量一般按配变容量的5%~10%设计,对特殊用户应根据实际功率因数大小、无功的分布情况,采用线路、配变相结合的补偿办法,使补偿后配变负荷功率因数达0.9~0.95.随着城乡电网"同网同价"的实施,低压电网线损电量将占总线损电量30%~35%,加强低压电网管理,努力降低低压电网线损率,将成为电网管理的重点之一。

(6)积极稳妥推进电压时间型10kV线路馈线自动化建设,尽可能减少中压配电网故障停电时间。电压时间型10kV线路馈线自动化只需对现有的柱上断路器进行改造,就可以就地完成故障隔离、恢复送电,不依赖通讯和主站系统,其方式投资少、可靠性高、运行方便、见效快,是目前提高架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农[2003]35号文。

[2]《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DL/T5118-2010.

论文作者:李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试论县市城镇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论文_李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