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论文_张福瑜,胡瑜萍

张福瑜 胡瑜萍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呼吸肾内科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了解本院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6月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236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80例,使用率为76.3%;使用频次最高的抗菌药物品种是三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为1280次,占总用药频次的73.1%;术前0.5-2 h给药为零;二联用药39例,占总用药的16.5%;术后用药时间基本合理的9例,占总用药的3.8%、不合理的227例,占总用药的96.1%。结论: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用药指征、品种选择、用药时机及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都有一定问题,医院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

关键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011年4月起卫生部开展了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1],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结合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8号文件)(以下简称38号文件),分析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2013年1-6月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236份,其中包括腰椎间盘摘除术、甲状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瘤切除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年龄在3-48岁之间,无基础疾病,实验室指标正常,手术时间均<3h,出血量<1500ml。

1.2分析方法

逐一填写《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名称、手术持续时间,实验室指标,用药情况,转归等。

1.3评价标准

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38号文件要求,及《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结合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制定评价标准,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1.3.1有无适应症 1.3.2.药物种类选择是否合理 1.3.3 用药时机是否合理 1.3.4用药疗程是否合理 1.3.5.联合用药是否合理。

2.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通过分析本院236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用药情况,发现使用了抗菌药物的有180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达76.3%,超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即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30%[1]。

2.2 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

236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涉及两大类六个品种,使用频次1752例次。见表2

2.3 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分布

术前未用抗菌药物的176例,占74.5%;术前用药>2h的60例,占25.4%;术后用药48h的9例,占3.81%;3-7天的40例,占16.94%;>7天的187例,占79.23%。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分布见表3

3. 讨论

3.1 预防用药指征掌握不严使用率过高

分析发现,本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指征掌握不严,存在无适应症用药现象,使用率明显偏高。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38号文件要求,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使用率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等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抽查结果表明,本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6.3%不符合要求。

3.2 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合理起点高

根据38号文件,Ⅰ类切口手术因手术部位无污染,且不涉及空腔脏器,应以预防切口感染为主。其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应用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或头孢拉定)预防感染,若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g)预防感染。通过本次分析发现,本院选用了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喹诺酮类,选用档次过高。虽说有284例选择了一代头孢和青霉素类,但不符合38号文件提出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应选择疗效肯定、安全、经济、适当的药物[2]。

3.3 预防用药时机及疗程选择不合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38号文件要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24h,个别可延长至48h,手术时间<2h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术前0.5-2 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药物浓度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的病原菌[21。若术前过早给药,由于术中体内药物浓度不足,达不到预防效果;若仅术后给药,由于错过了细菌发生污染或定植的时机,同样难以达到预防用药的目的。术后增加用药次数或天数并不能降低术后感染率[3],反而会增加细菌耐药性和院内感染的机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4 结论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复杂而长久的工作,本院临床医师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品种档次过高、用药时机不当、过度用药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原则》要求规范用药,同时,还应注重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有的放矢。特别要注意无菌操作,只要在手术时操作细致,一般无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5]。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医疗模式在发生改变,手术前后长时间用药已逐渐被单剂量短疗程所取代。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召开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推进工作会议[J].中国药房..2011.22(44)4207

[2]肖秀红、徐风琴、陈丽蓉等,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17(3):320

[3]王瑛、闫亮、王昆等.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J].中华医药感染学杂志. 2006.16(11):1305-1306

[4]赖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临床药学杂志.2010.19(3).176-177

[5]谢中全.普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J].西部医学杂志.2009.8(21):1421-1423.

论文作者:张福瑜,胡瑜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9

标签:;  ;  ;  ;  ;  ;  ;  ;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论文_张福瑜,胡瑜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