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论文_章佳奎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445600

【摘 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应用效果,为以后的医疗实践活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于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抽样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机械通气吸氧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PaO2(动脉血氧分压)等多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CO2等各项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PaO2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各项指标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常规疗法与机械通气吸氧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心率、呼吸频率、PaCO2、PaO2等各项指标情况,治疗效果良好,用于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神经内科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治疗

本次我院为进一步研究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特选取42例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当前环境下临床中对于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开展研究活动,疗效满意,现将其研究过程与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活动开展于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从我院同时期收治的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通过抽样法选取42例作为研究病案,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内科疾病与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经临床表现、脑部CT、MRI扫描以及血气分析等多项检查均明确诊断。本次所选42例患者中24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为34-75岁,平均年龄为(50.7±11.6)岁,发病至呼吸衰竭时间为2h-12d,平均时间为(3.3±1.0)d,其中本组患者的原发病类型:7例重症肌无力,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6例混合性痴呆,5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4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3例多发性硬化。同时,研究活动开始前,经意向调查可知,所有患者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同意。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42例患者均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机械通气吸氧治疗。首先,对于不同病情患者,临床给予其不同的治疗方法;其次,医护人员需对符合以下情况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吸氧治疗:①自主呼吸频率超出35次/min,呼吸节律紊乱;②行鼻导管吸氧3-5L/min,PaO2低于60mmHg,其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90%甚至更低;③经鼻导管吸氧3-5L/min后仍存在呼吸困难症状者。具体操作方法为: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使用1000型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吸氧治疗:初始先选用控制通气模式,控制潮气量及其呼吸频率分别为(10.1±2.3)ml/kg、(15.1±3.6)次/min,首次控制吸氧浓度为60-100%,之后维持在40%。待患者吸氧0.5h之后,密切监测其心率、呼吸频率、PaCO2与PaO2等各项指标水平,若患者可自主呼吸,PaCO2指标水平为35-45mmHg,PaO2指标水平超出80mmHg时,可调整为同步间歇强制通气模式并减少辅助通气,为撤机做准备;若患者自主呼吸频率少于25次/min,其吸氧浓度低于40%,辅助通气频率与通气潮气量分别为3-5次/min、≤5ml/kg,且其各项血气指标正常时可脱机,转为导管供氧。若撤机4h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PaO2指标水平正常,则撤机成功。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主要指标包括心率、呼吸频率、PaCO2与PaO2等。

1.4统计学数据分析与处理

收集并整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资料,均利用软件SPSS13.0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其中计量类数据均用(`x±s)表示并均通过t检验,若最终数据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统计学对比可知,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CO2与PaO2等多项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数据详见表1。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3讨论

一般来讲,临床中许多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易发生多种合并症,其中尤以急性呼吸衰竭较为明显,病情叠加会降低患者血氧含量,导致其体内缺氧,使其呼吸肌产生疲劳感,严重者可致死,危害性极大。且现阶段,有多项医学研究资料表明,在神经内科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接受临床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其机械通气疗法,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心率、呼吸频率、PaCO2与PaO2等多项指标水平,治疗效果良好。本次我院为探讨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最佳治疗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特选取42例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其临床治疗中应用常规治疗与机械通气吸氧联合疗法开展研究活动,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CO2与PaO2等多项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P<0.05,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于神经内科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常规治疗与机械通气吸氧联合疗法,患者临床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心率、呼吸频率、PaCO2与PaO2等多项指标均改善良好,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马娟,张海妹.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2015,(06):113-114.

[2]梁新明,张保朝,付国惠.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医药与保健.2015,(01):35-36.

论文作者:章佳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2

标签:;  ;  ;  ;  ;  ;  ;  ;  

关于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论文_章佳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