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康复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与培养的探讨论文_肖晓鸿

◆ 肖晓鸿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康复医疗学院 430079

摘 要:康复工程技术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它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康复治疗技术的核心技术,它是代表一个国家康复治疗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但我国目前缺乏大量具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尤其是缺乏能从事康复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知识传授、产品研发和康复工程技术产品个体性适配服务工作的康复工程技术人员。其主要原因在于康复工程技术的教育滞后,本文旨在通过对康复工程技术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分析,揭示康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培养高素质的康复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为整个康复治疗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从而缩小我国康复医学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康复工程技术 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

康复工程技术是一门医学与工程学相结合而产生的应用性科学技术,又是一门集医学、机械学、材料学、生物学、生物力学、电子学、社会学、控制论与信息科学等于一身,并与康复事业相结合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新兴的边缘性的科学技术。从事康复工程的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称作康复工程师(Rehabilitative Engineer-RE),其中专门从事假肢与矫形器制作的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称作假肢师与矫形器师(Prosthetist & Orthotist-P&O),当然还有助视器师、助听器师等。卫生部医政司主编的《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共有7种基本康复治疗技术(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语言治疗技术、心理治疗技术、中医治疗技术、康复护理和康复工程技术)。其中物理治疗技术(PT)、作业治疗技术(OT)、言语治疗技术(ST)、康复工程技术(RE)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四大技术,尤其是康复工程技术在康复医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康复治疗技术的核心技术,它是代表一个国家康复治疗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应用各种工程技术设备、装置、器械和仪器,它们均属于康复工程技术产品。在康复工程技术领域,其核心内容有假肢、矫形器和其它康复辅助器具,目前我们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假肢、矫形器、轮椅、自助具、助行器、助视器、助听器等其他康复辅助器具。

一、我国康复工程技术的现状

目前,我国缺乏大量具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注:我国现有各类康复治疗技术人员不足2万人),尤其是缺乏能从事康复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知识传授、产品研发和康复工程技术产品个体性适配服务工作的康复工程技术人员。如全国各类假肢和矫形器装配机构有700多家,从业人员约7000余人。1997年国家人事部、民政部颁发了《假肢与矫形器制作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截止到2008年12月全国已有721人通过参加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获得了假肢与矫形器师执业资格。2006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假肢师/矫形器师国家职业标准》,从事假肢与矫形器制作的专业人员可通过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来获取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目前此项工作只在部分地区实施。近年来,我国康复事业发展飞快,开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和康复工程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不断增加,但康复治疗技术人才仍然存在很大缺口,尤其是对康复工程技术产品及适配服务存在巨大市场需求。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1.44亿老年人(2006年),每年康复工程产品(假肢、矫形器和其他康复器具)的销售额以40%以上速度在增长,按发达国家康复工程技术人员与人口的1-2:1万配比关系,据估计,未来10年,我国至少需要10万以上的康复工程技术人员。

由于康复工程技术是一个涉及到医学、生物学、材料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多种学科的技术领域,因此康复工程技术人员须具有较高的综合技能。但我国康复工程技术行业的人员其整体素质和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其主要表现如下。

1.医工分离

康复工程技术是一门新型的学科,但工程师参与医学工作由来已久,如临床诊断、治疗仪器、外科器械等等都是由工程师根据医生的要求设计、制造的。但大多工程师很少能深入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去,一般来讲,懂工程技术的不太懂医学,懂医学的又不太熟悉工程技术。

2.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以我国比较成熟的假肢矫形技术行业为例,现有的7000余名从业人员中,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的专业人员不到10%。在现有的七百名假肢与矫形器师也存在文化程度、专业教育参差不齐的情况,只有少数人员是康复工程技术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还有一些从医疗、机械等行业改行的;还有大多数的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术培训或规范的实践指导,基本上都是依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培养出来的。

3.专业教育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在康复工程技术领域的人才教育方面十分薄弱,只在1994年成立了国内唯一一所正规的假肢矫形技术中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全国开设“假肢与矫形器制造专业”等相关专业的院校约六家(包含大中专、本科),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在校生约有456名。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很低。

4. 社会认同度较低

我国康复工程技术行业发展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属于无人看重的冷门服务行业,人们对其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假肢与矫形器师没有专业技术职称,缺乏一定的吸引力,造成了目前“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也难的局面。

5.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目前,我国康复工程技术行业中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全面的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由于许多假肢师、矫形器师一方面缺乏专业教育背景,另一方面长期从事单一岗位、分工较细,形成了目前复合型人才缺乏的状况。这对人才的调动、使用带来很大的限制,造成人才更加紧缺,制约了康复工程技术装配网点的扩展。

6.人员分布不尽合理

由于我国现有的康复工程技术装配机构只集中在一些大中城市,这也造成了假肢与矫形器师分布的不平衡,给一些偏远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肢体残疾人安装康复工程技术带来极大的不便。

二、我国康复工程技术人才需求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见表1)。

在全国现有肢体残疾人2412万人中,约有38.56%的人有配置假肢和矫形器等辅助器具的需求,即930万人。但930万有配置假肢和矫形器等康复辅助器具的需求者只有9.5%得以满足需要,尚有90.5% 的需求者未能如愿。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假肢与矫形器学会(WHO/ISPO)2008年发布的《发展中国家假肢与矫形器专业人员培训指南》中,有对发展中国家假肢和矫形器专业人员需求预测方法,在理想状态下推算出每1千万人口所需的假肢与矫形器装配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数量。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按其的标准要求,全国应有近2000家各类假肢与矫形器装配服务机构,各类专业假肢师和矫形器师近5万人员。而我国目前现状与之对比,相差甚远。

三、我国康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之路

1.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依托,加快康复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教育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级应用性技术性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康复工程技术行业的人才培养应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主渠道作用。我国现有196所高职高专开开办了康复治疗技术类专业,只要加强企业与院校相联合,把人才培养与就业安置结合起来,就可以缩短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时间,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

(1)院校要针对行业人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招生人数和招生地区等方面与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实行对接。在行业专业人员较少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有针对性地多招收一些学员,以实现按需培养的目的。

(2)院校在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综合素质等整体水平上应与行业对人才要求实行对接。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岗位实训相结合、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毕业生上岗后的磨合期,培养大量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根据康复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建立较先进、完备的学生实验、实训室,外聘行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担当实验课指导老师或专业课兼职老师,确保课程实验和教育符合行业的实际要求;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给学生到企业实习创造条件和环境,以增加他们对行业的了解,并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4)开展康复工程技术相关专业教育的院校应整合资源、相互合作,吸收发达国家康复工程技术专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编制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康复工程技术专业教材。做到国外与国内的兼顾、基础与实务的兼顾。建立一套标准相对统一的主干教材体系,并不断地与时俱进,丰富专业和特色教材。

2.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发挥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主导作用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全国许多医院康复科的成立,康复工程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更加突显,特别是卫生部要求二甲以上医院的康复科须建立矫形器室,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康复工程技术水平的健康发展。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中介机构代表成员企业的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通过协会连成一个整体。特别对于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很低的我国康复工程技术行业,其“整体”效应将会更易显现。

(1)探索一条“校协合作”培养康复工程技术行业人才的新模式。行业协会也是一个技术性组织,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具有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校协合作”关键在于依靠行业协会, 通过协助、协调、协商、协作, 理顺各方关系, 加强会员(学校、企业)间的广泛交流与深度合作;在政府管理部门的统筹与指导下, 以行业协会为协调各方关系的中枢, 构建会员(学校、企业)共同参与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此大大提高人才培养和使用效率,达到满意的社会效果,提升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2)适应行业发展要求,抓好专业人员多层次培训。行业协会应在培训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抓好康复工程技术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在职业资格考证培训方面,应严格按照考纲规定和课程要求进行规范培训,并逐步提高学员的学历要求;在持续培训方面,应开设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并将培训内容设置多种模块,供学员按各自的需求有选择地参加培训;在强化培训方面,选拔性地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康复工程师,带动行业的技术水平更快地提高。

(3)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提高康复工程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依靠“校协合作”以“工程硕士”、“技师学院”等形式,通过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鼓励他们参加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和函授教育,学习掌握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4)与院校合作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康复工程师。在全国的假肢与矫形器师队伍中组织选拔一批技术能力较强的人员,由行业协会牵头,依靠与院校和国际康复工程行业协会的合作,参照发达国家对康复工程技术专业要求进行全面、规范的强化培训,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出国培训、国际交流学习等。以加快行业高素质、复合型康复工程技术师队伍的形成,提升行业的竞争力。

(5)争取政府的扶持政策,将康复工程技术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列入政府培训补贴的职业工种目录,吸引社会更多的人员接受适当水平的职业教育培训,成为提供康复服务的专业人员,以适应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

康复工程技术行业人才培养任道重远。通过康复工程技术行业的职业培训和大中专院校的专业教育,建立紧密而有效的互动机制,进一步明确康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方向,不断地调整培养思路和方式,为行业发展培育更多的专业型和复合型具有较高素质的各类康复工程师,真正为我国康复医学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提供动力和飞翔的翅膀。

作者简介

肖晓鸿(1968,12~),男,湖北孝感市孝昌县人,汉族,本科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和德国图宾根大学康复医学系,中国首批“国际高级假肢矫形技师”和国家“假肢师与矫形器师”考评师、康复医学教授,现工作于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康复工程、社区康复、儿童康复和运动损伤等。

论文作者:肖晓鸿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1月总第17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  ;  ;  ;  ;  ;  ;  ;  

我国康复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与培养的探讨论文_肖晓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