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研究论文_杨赛会

江华瑶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 湖南永州 4255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儿科需要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患儿中抽选176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9例,接受合理用药指导;对照组87例,接受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8.88%)明显高于对照组(87.21%),X2=10.3231,P=0.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8.99%)明显低于对照组(31.03%),X2=13.4210,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临床抗菌药物治疗中做好合理用药指导,能够有效提升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儿科临床治疗;合理应用

儿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当中,均需要适应抗菌药物,做好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是保证患儿治疗效果与生命安全的关键[1]。因此,本文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儿科需要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患儿中抽选176例进行对比,分别采取合理用药指导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旨在探究分析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儿科需要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患儿中抽选17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9例,男女患儿例数之比为51:38,患儿最高年龄12岁,最低年龄1岁,平均年龄(5.36±1.48)岁。对照组87例,男女患儿例数之比为50:37,患儿最高年龄13岁,最低年龄2岁,平均年龄(5.39±1.51)岁。对比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数据,差异性不明显,P>0.05,数据可比性高。

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来自我院儿科,且需要采取抗生素治疗。2)患儿年龄不超过13岁;3)本次研究之前,医护人员已经告知患儿家属研究相关情况,并取得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障碍;2)病历资料不全;3)病情危重,不适合参与研究调查。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实施合理用药指导,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了解患儿病情。患儿入院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儿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包括疾病类型、是否存在过敏症、禁忌症、疾病史等。然后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其次,评估患儿身体素质。每一个患儿的身体素质,包括生理反应特点、器官生理弱点、身体素质情况等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医护人员在制定治疗方案之前,应该对患儿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估,并且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与剂量,以免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第三,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一般包括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不同的给药途径对患儿的影响也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给药途径,尽可能减少抗菌素对患儿的影响。第四,实时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由于患儿年龄比较小,大多抵抗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很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异常,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免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该充分了解患儿药物过敏史,以免出现过敏现象,影响患儿健康。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临床疗效包括:显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尚未完全康复)、无效(各种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不良反应包括肠胃道症状、发热、过敏反应、神经系统损害等。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最后数据采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25.0处理,例数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x2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8.88%)明显高于对照组(87.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例]

3讨论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抗菌药物在各种疾病的治疗当中,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2]。相较于成人,儿童本身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抵抗力与免疫力相对较弱,当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时,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更为显著。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会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甚至可能会威胁到儿童的生命安全,造成医疗纠纷。因此,临床上做好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指导十分关键。相关研究结果表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很容易造成患儿肝肾功能损害、惊厥、过敏、神经系统损害等[3]。其中,过敏反应比较严重的,还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当中,医护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患儿的病情以及过敏史等,并且对患儿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估,确保使用的抗菌药物患儿不存在过敏情况,且治疗方案符合患儿实际情况[4]。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实时观察患儿的基本情况与生命体征,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异常情况,应该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患儿用药安全。因此,在儿科抗菌药物治疗当中,做好合理用药指导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选择176例儿科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临床合理用药指导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该研究结果与刘书琼[5]在药学干预对儿科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中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抗菌药物治疗中做好合理用药指导,能够有效提升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慧敏,莫灿强,黄斌学.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2):154-155.

[2] 李娟,郑诺,刘雯,等.血培养结果在指导儿科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9):1209-1210.

[3] 沈勤,何龙兵,王勃.抗菌药物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36):112-113.

[4] 曹松山,陶兴茹,裴保方,等.儿童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研究[J].中国药房,2016,27(32):4584-4586.

[5] 刘书琼.药学干预对儿科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7,15(12):44-45.

论文作者:杨赛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  ;  ;  ;  ;  ;  ;  ;  

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研究论文_杨赛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