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论文_杨学英

核磁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论文_杨学英

(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医院 黑龙江伊春 153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采用核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样本为我院收治的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为样本选择时段,分析予以核磁检查和X线检查,对两种诊断手段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100.00%)明显较高,漏诊率(20.00%)明显较低,两组比较存在P<0.05的差异,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采用核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升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在临床诊断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核磁;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147-02

在临床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作为一种常见疾病类型,其致病原因为在外力影响下股骨头负重区的骨小梁结构产生损伤和改变,造成骨组织损伤。在发生病变过程中具有持续性,必须及时治疗,完善修复,彻底消除坏死原因,不然会导致持续性骨组织坏死,甚至是股骨头功能障碍、塌陷和变形发生[1]。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提升诊断准确率是治疗的关键。本研究对其诊断中核磁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6收治的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样本,分析内容作如下论述。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样本为我院收治的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为样本选择时段,男女比例为27:18,年龄最高者为77岁,年龄最小者为21岁,中位年龄为(47.8±4.5)岁,最长病程为16年,最短病程为1年,中位病程为(7.5±2.2)年,其中6例致病原因为盆腔髋关节感染,11例致病原因为髋关节骨折脱位,8例致病原因为长期酗酒,19例致病原因为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服用。45例患者主要以行走障碍、下肢活动受限、内外旋转活动疼痛、患侧髋区疼痛为临床表现。将血液性疾病、全身性疾病患者、严重器官功能性障碍患者排除研究外。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对此知情,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45例患者分别接受核磁检查和X线检查,其中核磁主要对股骨头进行扫描,即横断面和冠状面,4~9mm厚度对病灶部位进行薄层扫描;而X线主要对患者髋关节进行正向和斜向扫描[2]。

1.3 统计学工具:研究中对比数据整理和分析工具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n(%)为计数数据表现形式,实行χ2检验,均数±标准差为计量数据表现形式,实行他、检验,统计学形成意义以P<0.05为判定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经核磁诊断,45例患者均被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漏诊的病例,诊断准确率为100.00%;而经X线诊断,45例患者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确诊例数为36例,诊断准确率为80.00%,9例患者漏诊,漏诊率为20.00%,经统计学分析可知,与X线检查相比,经核磁检查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同时漏诊率更低,2种诊断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为χ2=10.0000,P=0.0016,比较形成P<0.05的差异,统计学形成意义。分析核磁影像结果,从中发现,其中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31例,而单侧股骨头坏死患者14例,股骨头内上方、外上方、正上方为病变部位分布位置,15例为楔形病变形态,4例为环状病变形态,3例为带状病变形态,20例为新月形病变形态,3例不规则形状病变形态。

3.讨论

由于股骨头发生血液循环导致障碍发生,进而造成股骨头塌陷发生,发生髋关节功能障碍称之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包括非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因为该病具有一定隐匿性,一旦确诊,一般已经为晚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提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准确率,保证尽早进行确诊,以此尽早干预治疗是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临床诊断中诊断方法有很多,主要有CT、核磁、X线片等,其中采用X线具有操作简单、检查费用低廉等优势,然而采用X线片检查却没有很高的准确率,漏诊和误诊情况很容易发生[4]。而MRI核磁诊断在近些年来比较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作为影像学检查的一种方法,可对股骨头早期坏死进行准确和全面的进行反映。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核磁诊断,45例患者均被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漏诊的病例,诊断准确率为100.00%;而经X线诊断,45例患者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确诊例数为36例,诊断准确率为80.00%,9例患者漏诊,漏诊率为20.00%,可见核磁诊断的准确率明显较高,诊断价值更高。

核磁可重点扫描局部组织区域,对病灶的实际情况可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多方位立体成像功能的优势在于可对患者病变部位形态进行有效辨别,有较高的分辨率,进而对病变情况进行充分反映,将诊出率加以提升。同时在核磁诊断时,可与射频脉冲相结合,较小损伤人体,忽略扫描限制,断面成像任意性,对细小病变部位也会清晰显示,直接获取纤维病变情况及解剖信息。另外,核磁可对多参数数据进行获得,对判定病灶性质具有促进作用,并且核磁会将生化信息进行提高,也具有较高的关节积液检出率,同时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然而由于需要较长的检查时间,患者耐受性较差,同时需要较高的费用[5]。X线由于辐射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采用核磁诊断效果更优,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采用核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升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在临床诊断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江雪莲.浅谈用核磁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4):56-57.

[2]翟桂娟,赵绘萍,马永金,等.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9):4522-4523.

[3]李玉楼.分析用核磁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J].养生保健指南,2016(18):28-28.

[4]王超.核磁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58-59.

[5]张艳梅.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药前沿,2014(27):228-229.

论文作者:杨学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  ;  ;  ;  ;  ;  ;  ;  

核磁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论文_杨学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