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比较论文_刘兰,段晓蕾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比较论文_刘兰,段晓蕾

(双鸭山双矿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阿司匹林同尼莫地平对偏头痛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确诊的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疗程4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头痛情况均有所缓解,观察组总有效率95.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0%,观察组偏头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较为明显,疗效、安全性较高,复发率低,长期较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偏头痛;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054-02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的发作疼痛,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阵发性一侧头痛会伴恶心,呕吐和怕见亮光,并在一段时间后会再复发。这种疾病的治疗重点是预防,使用预防药物和克服不良习惯往往对发病具有较好效果[1]。现对偏头痛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80例偏头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并已确诊,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在16~58岁之间,平均年龄24.5±3.5岁,病程在1~5年之间,平均3.5±1.2年;观察组有患者4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在16~58岁,平均年龄27.5±7.5岁,病程1~6年之间,平均病程3.2±1.3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止痛药,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口服,每日3次,每次20mg;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口服,每日1次,每次100mg。两组患者用药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效果评价。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偏头痛的程度进行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评价;治愈:治疗后,偏头痛症状疼痛消失,停药3个月无复发;显效:治疗后,偏头痛症状显著改善,疼痛明显减轻,发作频次减少超过75%以上,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有效:治疗后,偏头痛症状减轻,发作频次减少50%~74%以上,疼痛持续时间有所缩短;无效:患者偏头痛症状依然存在,发作频次与疼痛持续时间,没有达到上以疗效或恶化[2]。复发情况: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时间偏头痛的发作频次进行,统计偏头痛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办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采用t检验;计数量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对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40例,治疗前,发作次数(25.05±1.85)次,持续时间(10.80±1.10)h,VAS评分(4.30±0.19)分;治疗后(7.15±0.80)次,持续时间(2.80±0.20)h,VAS评分(1.30±0.23)分;对照组40例,治疗前,发作次数(24.85±1.65)次,持续时间(10.45±1.09)h,VAS评分(4.45±0.23)分;治疗后(14.10±2.10)次,持续时间(5.82±0.75)h,VAS评分(2.60±0.25)分;偏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组40例,治愈21例(52.5%),显效12例(30.0%),有效5例(12.5%),无效2例(5.0%),总有效率95.0%;对照组40例,治愈18例(45.0%),显效12例(30.0%),有效4例(10.0%),无效6例(15.0%),总有效率8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经6个月~1年的随访,两组患者发作次数进行比较,观察组40例,治疗后3个月6.95±0.62,治疗6个月7.60±2.40,治疗1年9.30±1.40,复发2例,复发率5.0%;对照组40例,治疗后3个月13.90±1.92,治疗6个月16.60±1.41,治疗1年19.35±0.65,复发7例,复发率17.5%;经随访,发作次数和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偏头痛通常始于青春期或年轻人,但并非总是如此。在老年人中往往不常见且不严重。有时头痛症状消失,临床偏头痛可引起脑梗塞,但极为罕见。癫痫发作的严重程度和频率是可变的(发作之间的间隔从一周一次到一年多一次)并且通常很难预测[3]。

阿司匹林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并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此外还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本品口服易吸收,1~2h内血中浓度达高峰,在体内由脂酶催化迅速被水解成水杨酸,在肝内代谢,由肾排出。阿司匹林对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神经毒性有保护作用,并可减轻缺氧对神经细胞的损害。尼莫地平是一种钙拮抗剂,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4]。它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并且是脂溶性的。它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定受体结合。

本研究中,对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偏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VAS评分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0%(P<0.05)。经随访,发作次数和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总之,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明显高于尼莫地平,6个月至一年内复发率也低于尼莫地平。阿司匹林在治疗偏头痛方面的优势更多,效果显着,复发率低,长期较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志华.偏头痛治疗中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效果的对比性评价研究[N].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9):36-37.

[2]王健昌.阿司匹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执业药师,2016,13(10):6-9.

[3]李伟,徐翠萍,陈敏,等.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5(1):160-163.

[4]曾利.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0):58-59.

论文作者:刘兰,段晓蕾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比较论文_刘兰,段晓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