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来,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建筑企业的管理部门之间必须进行交流学习和探索创新,除此之外,还要总结过去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经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本文通过阐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分析;创新对策
1导言
目前,建筑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建筑工程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大,为施工企业带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其项目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项目管理贯穿建筑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是施工企业综合业务能力的体现。传统的项目管理存在客观局限性,面对当前复杂的施工过程很难发挥出理想的效果。在系统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建筑工程风险控制中,应用市场化转型战略思想,结合国际国内建筑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使用创新思维和管理方法,以达到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的目的。
2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2.1传统施工管理模式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长,相应的对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数量、素质和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项目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项目管理团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渐渐的在工作成效和执行力上显露出:造价控制不足、基层管理人员缺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横向管理协调内耗较大、过分依赖决策指令的问题,造成实际管理效率低、成本控制不佳的普遍现象。
2.2存在企业追求利润牺牲质量的现象
国内建筑业市场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工程施工建设成本通过专业造价控制和充分市场竞争,已经实现了公开化和透明化。国家鼓励施工企业通过优秀的管理完成工程建设目标来获得合理的利润。因此,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企业利润息息相关。而部分施工企业因管理水平不高,不能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不必要损耗和浪费,又为了企业的利润,以降低工程质量而获得不当收益,给社会和建筑业的发展带来恶劣的影响。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3.1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保证,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不仅要在施工技术上有所改进,还要重视管理方法的创新。施工技术的创新是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项目管理则是制度和思维的创新,所需成本相对较低,却能让施工企业的综合能力更进一步。对于整个建筑行业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通过创新将实现竞争力和效益的提升,将促进施工企业的优胜劣汰,从而保证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3.2有利于提升业务水平
建筑工程施工是集合了人员、设备、材料、资金等众多生产因素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生产因素、施工工序的管理和协调。而优秀的项目管理方法可以提高工作中的协作效率,改进管理成效,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利润,增强施工企业的综合业务能力、树立品牌形象、增加市场竞争力等目的,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3.3与市场要求相符
市场决定了供求关系,目前的建筑市场日益完善,对施工企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项目管理作为评价施工企业业务能力的一项指标成为建设单位做出选择的重要依据。因此,通过创新来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才能保证施工企业与建筑市场接轨,避免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4对建筑工程的项目进行管理的创新对策
4.1重视和加强对工程造价的创新管理
经济因素,是工程建设和施工的第一主要因素,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是工程建设施工活动和参与者的最终目的。所以,加强工程施工管理第一就要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工程管理者在对造价工作进行管理时:①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进行成本管理的制度,在具体实施时,与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来指导实际施工活动,从而将造价管理的时效性、指导性和控制性有机结合起来,保证造价控制措施的有效性。②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工程造价的审核与监督,特别是要着重核对与预算工程中所出现偏差的费用环节。这样一来能有效鉴别工程施工方案和材料使用的合理性,避免因考虑不周或管理失误造成无谓的浪费,将工程材料利用率进行提高,从而提高施工效益,把成本控制在期望范围内。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造价动态管理。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造价管理和控制手段也丰富多样,充分利用信息化造价管理手段,摆脱以往施工现场现状→基层管理人员书面统计→项目负责人确认及指令→造价管理人员书面报告→管理人员决策的繁冗程序,通过图片、图纸、影像、专业软件、动态网络图、即时通讯等信息化手段,做到管理决策人员对工程造价的实时掌控、动态跟踪。
4.2对项目管理的责任制进行创新
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较长、通过调用庞大的物力、人力、资金等资源进行生产的特点,和建筑企业通过有效的管理用最优的成本完成建设目标以获取利润的要求,都对工程的项目管理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大型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众多专业、工种、设备商、分包商等生产因素,需要较普通中小型项目庞大的多的管理团队,传统项目管理方式已经显露出管理成效低、协调工作量大、过于依赖决策层的缺点,如何提高管理成效、适应建筑业的发展是现在工程管理的难点。
通过将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效率更高的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并采用动态的分级项目责任制,即:将工程建设管理责任根据权责利一致的原则,划分并落实到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负责人、施工员、技术员、安全员、设备商、分包商等项目各管理层级,使每级每个管理人员都有明晰的责任范围。通过落实责任绩效考核,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以有效改善项目管理团队的管理成效,避免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下,主要管理人员全力以赴而基层管理人员工作散漫的情况。同时,工程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不同阶段管理者的责任也不尽相同,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管理阶段适时调整管理者的责任范围。在此过程中,重点是项目的责任制的划分与落实。
4.3对人员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
一切的生产活动都是基于人这一基本生产参与者的基础上的,所以人员是工程施工生产活动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的素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建筑企业在管理工程项目的时候也要秉承以人为本、顺应时代发展的原则,重视人员的管理,积极创新地开拓人力资源的管理新方法、新理念以及新措施。具体的内容包括下述几方面:①明确设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组织机构。细化分解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的计划与目标,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设置,围绕这些细化的目标来建立有效的管理方法,结合项目管理责任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与管理的机制。②加强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和重视管理人员的组织与协调的能力。管理者在生产活动中发挥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协调、组织与运用各种资源,组织管理根本在于怎样高效地进行资源的调配使用,以最小的成本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工程建设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管理指令发布者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犯错误,管理和施工人员需要对工程的项目具体的情况有细致、充分的了解,学会从项目整体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思考,摆脱机械的执行指令的做法,能根据工程管理目标和实际情况对工作指令进行恰当的实施,从而提高工程的管理效率和避免无谓的浪费。③要强化施工人员依法经营与安全生产的意识。经过大量调查的数据可知,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的事故的发生,相当大的部分是因为工作人员的法律和安全意识薄弱,未严格地遵循相关的法律与法规而产生的。
4.4项目管理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建筑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保证可持续性,在进行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时,也要以企业长远与健康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目标。从开始承接项目起,就要从企业发展全局和项目建设全局的方向来对项目管理进行规划和思考,摒弃传统管理模式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在工程质量和企业效益间取得最佳平衡点。通过优秀的管理,在合理利润条件下,做到每一个工程都是优质工程,通过做标杆、树品牌,创造企业综合品牌效益,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走上企业良性发展的道路。
结束语
目前,建筑项目行业在经济稳步增长这一基调下仍然是国民经济支柱的产业,它仍将继续地推动经济的增长和转型的升级。建筑企业要想使建筑工程的效益变得最大化,就必须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模式进行优化与改革,在多个方面综合地进行管理创新,以此消除陈旧管理模式的弊端,以适应社会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翠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山西建筑,2017,43(36):231-232.
[2]王传兵.试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控制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3):202-203+206.
论文作者:江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建筑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项目论文; 施工企业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企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