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城市生态学风学实验研究讨论影响城市风环境的因素论文_崔雪

由城市生态学风学实验研究讨论影响城市风环境的因素论文_崔雪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摘 要】文章在对西安市长安大学渭水校园内进行的一项风学实验的基础上,做出了 相关实验总结,以及提出了城市风环境的不同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解释说明。

【关键词】城市风环境;城市生态学

实验内容:测量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内多种不同建筑形体及布局和不同下垫面对周边微气候环境的影响以及通风风道的影响,整理分析测量结果,具体分为以下两组:

1不同建筑形体及布局对城市风(热)环境影响

a.行列式布局建筑群对周边风(热)环境的影响。

b.(8号楼公寓西侧)b.建筑风道对周边风(热)环境的影响(图书馆东侧底层架空处)。

c.建筑周围的开敞空间对周边风(热)环境的影响(修远教学楼东侧广场处)。

2 不同下垫面对城市风(热)环境的影响

a.较大面积水体对周边风(热)环境的影响(修远湖水边)。

b.较大面积的硬质铺地对周边风(热)环境的影响(行政楼北侧下沉广场处)。

(1).不同建筑形体及布局对于周围微环境的影响

a.行列式布局建筑群对周边风(热)环境的影响(8号楼公寓西侧)

风速:风速在0.00m/s--0.78m/s范围内波动,8号公寓位于行列式布局的公寓楼中心位置所示,一共五层,建筑高度为17.4m,且周围建筑高度均匀,避免了下沉气流的产生,测试当天,风速很小,这组测点风速均保持在较低水平,均在0.1m/s波动,说明并列式布局的不利于自然通风,8号公寓位于建筑群中第二排,通风效果最差。公寓底层有架空空间,对几组公寓组成的建筑群形成了一定的通风道,对于建筑群周围环境的通风起积极作用。公寓平面分三部分,错开处理,相邻两建筑之间对向布局,对建筑的通风通道形成退让作用,通风也得到改善。

温度:温度在15℃--19℃范围内波动,相对表现比较平稳,。湿度:湿度在50.5%--54.9%范围内波动,大量绿化对环境改善起到很大作用,使湿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准,平均在50%左右。

b.建筑风道对周边风(热)环境的影响(图书馆东侧底层架空处)

风速:风速在0.00m/s--1.04m/s范围内波动,建筑底层有架空,可以理解为过街楼,风速明显增大,过街楼的建筑形态为通风形成风道。温度:温度在13.7℃--19.0℃之间波动,由于处于通风口处,空气流速较大,与周围空气的传热较为频繁,所以空气温度较同一时间其他测点温度低。

湿度:湿度在45.3%--58.3%范围内波动,波动较大,由于风速较大的原因,空气中的湿气随之流动较大,所以导致湿度波动较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c.建筑周围的开敞空间对周边风(热)环境的影响(修远教学楼东侧广场处)

风速:风速在0.00m/s--0.19m/s范围内波动,测点高度约为25m,东侧为广场,由于下垫面比较均匀,所以风速波动较平稳。

温度:温度在13.6℃--14.9℃范围内波动,波动比较平稳,且测量时间已接近傍晚,温度较前几组有所下降。

湿度:湿度在54.6%--62.2%范围内波动,此时湿度加大,傍晚空气湿度增加,数据也有所增加。

(2).不同下垫面对城市风(热)环境的影响

a.较大面积的硬质铺地对周边风(热)环境的影响(行政楼北侧下沉广场处)

风速:风速在0.00m/s--1.21m/s范围内波动,行政楼高约50m,底部有裙房,立面形态做了改变,北侧为下沉广场,硬质铺地,由于建筑高度较高,北侧是其迎风面,风在此处受阻,在 广场处形成一定的涡流效应。

温度:温度在17.4℃--21.4℃范围之内波动,波动较大,由于空气间风速较大,所以温度也随之波动,由于下垫面为硬质铺装,受比热影响,蓄热能力比较强,使空气平均温度有所升高。

湿度:湿度在44.7%--50.8%范围内波动,由于下垫面为硬质铺地,且吸收水分较多,空气中湿度较之前均有所降低。

b.较大面积水体对周边风(热)环境的影响(修远湖水边)

风速:风速在0.07m/s--0.22m/s波动,由于修远湖边较为开敞,且周围环境绿化较好,无建筑环绕,平均风速较低,波动较小,比较平稳。

温度:温度在9.8℃--10.5℃范围内波动,由于测量时间已接近下午18时,温度下降较为明显,由于水的比热较大,蓄热性好,对于气候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小一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影响很大,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快的时候,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慢,于是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满足蓄热,所以

周围空气温度下降幅度更大。另一方面,由于水体蒸发吸热,导致空气中温度也有所降低.

湿度:湿度在77.8%--78.9%范围内波动,由于下垫面为水面,空气中湿度较之前几个测点增加较为明显。

总结与归纳:通过本次实验,分析了不同建筑物布局对于建筑群周围风环境的影响以及温湿度的影响,还通过对于硬质铺地和水面周围的微环境进行测量,了解到了不同下垫面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建筑室外空间中,保持足够的蒸发地面(湿地,绿地),严格控制人工铺装地面,或使用新型建材,优化建筑形体。植被绿化的合理布置对于建筑物的防风处理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建筑设计也许考虑防风设计,采用流线形及圆形平面处理手法,进行防风措施,立面防风方面,利用裙房实现基座处理,底层架空,形成一定的风道,出挑平台对风进行缓冲,实现防风处理,在建筑物布局方面,采用斜列式,并列式,错列式等,满足建筑高度均匀,使得风环境合理分散,采用建筑布局建立气候防护单元,避免不利风向,建筑物的形体控制不宜太长,对于高宽比的合理控制以及两建筑物间距处理。

论文作者:崔雪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8

标签:;  ;  ;  ;  ;  ;  ;  ;  

由城市生态学风学实验研究讨论影响城市风环境的因素论文_崔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