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及淋巴廓清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评价论文_包慧杰

内蒙古通辽市医院 普外二科 028000

摘要:目的研究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和淋巴廓清对于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们医院在以往所接诊的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直肠癌病人资料80例施行分析,所选病人采取随机法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术和根部淋巴结廓清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和根部淋巴结廓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 两组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率以及复发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生存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中针对直肠癌病人采取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和根部淋巴结廓清治疗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淋巴廓清;治疗效果

直肠癌属于临床中消化系统十分多见的一类恶性肿瘤,指的是出现在距离肛缘12cm之内的直肠癌性病变,现在对于直肠癌疾病临床中一般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尤其是对于全直肠系膜切除概念的出现,能够显著提高保肛率,使病人的生活质量获得改善,现在属于临床中根治直肠癌疾病的常见方式。针对肠系膜下动脉结扎方式包含高位结扎以及低位结扎,临床中对于此两种结扎方式存在较大的争议,两种结扎方式对于直肠癌肿瘤治愈几率、复发率和生存率是否存在差异没有获得共识[1]。本文对我们医院在以往所接诊的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直肠癌病人资料80例施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们医院在以往所接诊的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直肠癌病人资料80例施行分析(2011.1-2018.1),所选病人采取随机法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术和根部淋巴结廓清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和根部淋巴结廓清进行治疗;研究组病人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52.4±4.8岁,病程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10个月,平均7.1±1.1个月;对照组病人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最小年龄37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54.1±4.2岁,病程时间最短4个月,最长11个月,平均7.0±1.6个月。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病人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术和根部淋巴结廓清进行治疗:此种治疗措施重视近腹主动脉开展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近侧端切除结肠距离肿瘤切缘距离高于20cm,实施侧方淋巴结清扫,肿瘤下缘大于5cm位置、切除和剥离骶骨浅筋膜脏层包裹直肠背侧以及两侧脂肪、淋巴组织以及血管[2]。

给予研究组病人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和根部淋巴结廓清进行治疗:对左结肠动脉进行保留,在下缘分支水平对血管进行结扎切断,单独清扫肠系膜下动脉和其区域淋巴结,保证此部分血管骨骼化,通过触摸法检出淋巴结清扫,针对直径超出5cm病人全部检出,所有检出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两组病人全部接受D3式廓清术清扫第一群、第二群以及第三群淋巴结[3]。

1.3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病人接受治疗措施之后的淋巴结转移几率、复发几率、生存率以及并发症几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结果所得的各项数据采取SPSS22.0统计学软件施行数据处理。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期间,t 值采取检验计量资料,卡方采取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P 值加以判定,其标准判断标准:如果所得P值<0.05,那么代表所得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如果所得P 值>0.05,那么代表所得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率以及复发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生存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病人接受治疗之后产生并发症几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两组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率以及复发率对比例(%)

3讨论

文献资料显示,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以及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切断血管,能够比较彻底的清除淋巴结,但是会导致边缘动脉血供降低,对于病人左结肠动脉终末支的两个分支支配降结肠血液循环情况产生影响,十分容易导致吻合口瘘,手术治疗难度升高,手术所需时间比较长,需要提高根治术的范围[4]。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和根部淋巴结廓清,作用为左结肠动脉分支下结扎并且切断肠系膜下动脉,使病人左结肠动脉获得肠系膜下动脉,确保吻合口血液循环,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的基础之上开展区域性淋巴廓清,导致血管骨骼化,不但可以确保彻底清扫淋巴结,还可以防止吻合口瘘的出现风险,降低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出现风险以及出血量[5]。根据本文的研究显示,对我们医院在以往所接诊的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直肠癌病人资料80例施行分析,所选病人采取随机法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术和根部淋巴结廓清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和根部淋巴结廓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两组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率以及复发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生存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直肠癌病人采取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和根部淋巴结廓清治疗效果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志,姚南,颉宝平. 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脉结扎部位的 研究进展[ J] . 中外医疗,2013,7(3):189-190,192.

[2] 李伟文. 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对直肠癌根 治术的临床意义[ J] . 中国医药导报,2011,3(1):42-43.

[3] 傅晓文,马雁. 结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淋巴廓清对直肠癌根 治术的临床评价[J] .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1):72.

[4] 戴翔,王元杰,赵小军,等. 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J] .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4(12):1384-1387.

[5] 杨开焰,陈道瑾,李小荣,等. 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对 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临床研究[J]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12(10):1551-1553.

论文作者:包慧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及淋巴廓清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评价论文_包慧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